李繼武
摘 要:在當今社會,生物科學技術對人類的生活和發展帶來了越來重要的影響。為了能夠適應新時代的需求,國家教育部門對新一輪高中生物課程進行著大力改革,這次改革主要體現在教材新、理念新、教學模式新等方面;更加重視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增強他們的探索能力與實踐能力;更加提倡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使學生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和世界觀,增強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健全學生的人格發展。對新課程的改革進行了深刻的分析和探究,并結合教學經驗提出了一些拙見。
關鍵詞:高中生物;新課程;教學模式
不同課型新模式的探究是一個漫長而艱難的過程,這一過程的研究是筆者多年的教研教改實踐經驗以及一線教師多年的切身感悟,經過同行們的不斷探究、概括總結的過程。
一、新模式構建第一階段
學習研究,統一認識,新課型的初步形成階段。借助文獻研究和理論學習,并調查研究分析當前高中生物課堂教學的現狀和不同課型普遍實施的課堂教學模式,分析不同課型教學的特點,撰寫方案,成立新課型的初步模式。現如今,我們應該正視生物的教學模式,要想使學生能夠愛上生物這個學科,從而提高生物課堂的教學效率,就必須改革傳統的教學模式,摒棄其中不利于新課程教學的東西,將提高生物的教學效率當成教育的核心。在課堂上,應該加強與學生的溝通,使得學生能夠跟上教師的思路,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而構建其新模式主要的目的就是充分調動學生的課堂積極性,改革傳統的教學模式。
二、新模式構建第二階段
勇于實驗,努力探索,新課型的實驗研究實施階段。借助各種研究方法開展下列具體工作:(1)應用多媒體教學的方式提高課堂教學質量。在課堂上應用多媒體技術是非常必要的,它可以替代傳統教學模式,以新穎、有趣的特點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有效地提高生物教學的課堂教學質量。一些抽象的知識點用正常的語言是比較難以講解清楚的,教師花費大量的時間以及精力,結果學生還是一知半解,而在課堂上應用多媒體技術就能夠將一些復雜抽象的理論變得更加直觀化,這樣既能夠提升課堂教學效率,還能夠使得老師在教學中更加輕松。(2)發掘學生思考能力,提高學生探究思維能力。人都有好奇的欲望,尤其是學生在這個年齡尤為突出,他們積極思考的潛力巨大。在學生認真思考和嚴謹推理的過程中,得到問題的答案時是非常有成就感的,運用自身的知識去獲取更多的新知識也是人們不斷學習的重要過程[2]。我們在教學的過程中,要適時地培養學生的潛能以及智力,這對其今后步入社會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3)加強學生創造力的培養。在進行拓展高中學生創造力的時候,學生還應該進行創造性方面的學習。探索是創造性學習較為重要的一面,探索的目的是為了讓學生完整掌握生物學知識,學習掌握探索科學的方法,以及在今后步入社會中對待問題的態度。例如,教師在講解“基因工程及其應用”的內容時,教師往往都只是簡單地對其原理以及操作步驟進行講解,這種枯燥無味的教學模式是完全不能激發學生的求學欲望的,甚至對生物學失去興趣,這對學生的記憶和理解是非常不利的。要想讓學生完全掌握這部分的知識,就得使得學生能夠完整認識以及了解基因工程的技術。(4)科學運用各種教學方法,加強理解知識要點。很多生物學知識點都是比較抽象的,特別是一些生理過程,是不能夠使用肉眼觀察到的,語言的敘述也是比較難以講解通的,這在目前我國的生物教學中是非常普遍的現象。因此,要想讓學生能夠完全理解這些抽象的知識,教師必須改變以往的教學模式,運用現代化的教學手段和方法,將這些抽象的知識轉化形成較為形象的知識,并且通過結合生活中的一些相關實例來進行教學,對學生理解知識有著極大的幫助。
三、新模式構建第三階段
歸納總結、仔細研究,新課型的最終成型階段。對不同階段研究的成果進行總結分析,對研究中的各種資料進行整理、加工,撰寫結題報告,召開課題結題鑒別會,匯報課題研究成果。
綜上所述,要想有效地提高生物學課堂教學效率,必須在充分重視學生的生物科學素養及其創新能力,注重培養學生的求知欲以及自主學習能力的同時改革傳統的教學模式,使原本枯燥無味的課堂變得生動有趣。在新課程理念的背景下,我們高中的生物教師下功夫對課堂教學進行深入的研究探討,真正理解、準確把握科學素質的內涵,在生物課程教學中創新方法、搭建豐富載體,努力促進學生科學思維養成,提升學生科學探究能力,就一定能夠促進學生科學素質的養成,為把學生培養成新時期的綜合性人才打下堅實基礎。
參考文獻:
[1]王斌.高中生物新課程理念下教學模式的探究[J].學周刊,2013,13(30):40.
[2]李文兵.談新課程理念下高中生物教學策略[J].理論導報,2011,28(6):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