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帥
摘 要:參與式教學是指民主、奮斗、積極、和諧以及上進的教學氛圍,其教學目的是保證不同層次的學生擁有相同的機會參與到課堂教學,以學生為主體,鼓勵學生積極、自主以及自發地進行學習,從根本上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基于此,結合經驗對參與式教學在初中歷史課堂中的運用進行分析,以供參考。
關鍵詞:參與式教學;初中;歷史課堂
隨著新課改的不斷深入,初中歷史教師打破傳統教學理念,倡導學生主動參與到課堂教學中,將學生的被動學習變為主動學習,改變傳統的機械式聽課方式,在課堂中積極自主地去探索、去研究、去交流,從根本上消除學生學習的惰性,從而培養學生的求知欲望和思考探索能力,為我國培養優秀的全能型人才。
一、參與式教學理論概念
參與式教學是指學生在平等、民主的課堂教學環境中,采取交流、協商、合作以及競爭等方式建立相互學習、相互促進以及相互影響的師生關系,以提升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參與式教學在課堂中的應用,其目的不僅是傳授學生知識,培養技能,更主要的目的是培養學生的創造能力、思維能力以及動手能力,以提升學生的綜合素養。
二、初中歷史課堂教育現狀
當前,我國大部分初中歷史課堂教學依然沿用傳統的教學模式,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采用照本宣科的方式,對學生進行知識灌輸,致使學生在課堂學習過程中,只會盲目進行知識點記憶,未能充分對知識進行理解,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不高,同時,在課后復習過程中,由于歷史知識枯燥復雜、晦澀難懂,學生通常采用死記硬背的方式對知識進行復習,難以對歷史知識產生興趣,復習效率不高,學習效果不明顯[1]。
三、參與式教學在初中歷史教學中的運用分析
(一)充分發揮小組參與的作用
在初中歷史課堂參與式教學過程中,為滿足教學需求,應將學生分為若干學習小組,利用小組學習,使所有學生都參與到教學討論中,同時,明確小組內各成員分工,使學生在配合、交流中不斷成長,同時,教學課程結束后,教師應對各小組表現進行評價,給予鼓勵或嘉獎,提升各小組的積極性。在實際應用過程中,競賽是激發小組積極性的有效方式,例如,教師在課堂中設置問題,以搶答的形式,為小組累積加分,使學生在積極的教學環境中掌握歷史知識。在初中歷史教學中,部分內容沒有明確的概念范圍,教師可以將這部分開放性知識以辯論的形式開展教學。例如,教師在對“九一八事變”進行講解時,可以將學生分為兩組,一組以“蔣介石是人才”為觀點,另一組以“蔣介石是罪人”為觀點,進行辯論。在辯論過程中,學生可以充分抓住對方的觀點漏洞或不成立依據進行反擊,并陳述己方觀點,積極發言,從而有效提升學生的語言組織能力、反應能力和思考能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從根本上挖掘學生的潛能,以此來提升初中歷史課堂教學效率。
(二)創造愉悅的課堂環境,引起學生興趣
在初中歷史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為學生創造愉悅的課堂環境,以民主、友善、寬松為課堂教學基礎,保證學生上課時始終以積極、愉快和輕松的心情來進行學習,同時,教師應在課堂教學中增加一些有意義的教學交流或教學活動,培養學生的自信心和積極性,在練習中鍛煉自身的語言表達能力和語言組織能力,比如組織學生進行知識競猜、角色扮演、知識答辯等,鼓勵學生積極參與、積極探討,在良好的環境中學習。例如,教師在講解“秦始皇統一六國”課程時,可以讓學生分別扮演七個國家,并對事情的發展、走向以表演的形式進行演示,以加深學生課堂的記憶,引起學生興趣。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學生通過角色扮演,能充分發揮自己的想象力,并加深對歷史知識的理解,同時將自己對知識的理解、看法表達出來,暢所欲言,營造出平等、愉悅、互助的教學環境,在游戲中學習,在學習中鍛煉學生的綜合能力,并在鍛煉中成長,加深對知識的記憶印象,提升初中歷史課堂教學效率[2]。
(三)培養學生自主參與學習的能力
課堂的主體是學生,教師應將課堂交給學生,引導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從而培養學生自主參與學習的能力。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學生往往會提出教師意想不到的問題,甚至是與課堂無關的問題,此時,教師不能急于否定或批判學生,避免打擊學生學習的積極性,禁錮其思維想象能力,教師應結合新課改要求,重視學生提出的問題,尤其是具有想象力的問題,將問題進行引導,與歷史教材相結合。例如,山東某初中歷史教師在講解“九一八事變”時,面對蔣介石的不抵抗策略,有一位調皮的學生隨口說一句“反對蔣介石的人為什么把蔣介石綁起來”,這個問題頓時引起全班學生的探討興趣,該教師隨即改變教學內容,將課堂變成討論課程,讓學生站在自身的角度對這一問題進行思考,同時要求學生之間互相交流觀點,參考當時的社會背景,自行分析這一方法的可行性,加深了學生對歷史課的記憶印象。
綜上所述,參與式教學在初中歷史課堂教學中運用時,教師應深刻理解這一教學方式的作用和意義,打破傳統的教學模式,改變當前的教學理念,運用參與式教學,為學生創造愉快、平等、積極有趣的學習環境,營造和諧的教學氛圍,提升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創造能力,充分調動思維能力,以培養綜合型人才。
參考文獻:
[1]聶禮明.歷史課堂參與教學:參與式教學方式在初中歷史課堂中的運用研究[J].考試周刊,2017(59):152.
[2]陳衛麗.參與式教學方式在初中歷史課堂中的運用研究[J].新課程(中學),2016(12):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