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中美貿易摩擦升級,集成電路產業核心技術受制于人的問題再次嚴峻地擺在人們面前。蘇州集成電路產業存在鏈相對完整,但發展極不均衡、產業集聚效應初步形成,但缺乏龍頭企業、特色技術產業已經形成,但優勢地位尚不鞏固等問題。因此,本文提出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加強頂層設計、完善研發投入機制、加強人才隊伍建設、狠抓重大項目培育、鼓勵兼并整合資源等對策建議。
關鍵詞:集成電路 對策 芯片
芯片又稱集成電路、IC,它無處不在,上至關乎國家安全,下至關系百姓生活,是信息技術產業的核心,是國家重要的基礎性、先導性和戰略性產業,也是高技術人才和資金密集型的高科技產業。中國有著全球最大的半導體市場,芯片90%依賴進口,關鍵部件和材料長期被國外企業所壟斷,芯片進口金額已經超過了原油,成為中國進口量最大的商品。集成電路產業具有極強的撬動效應,研究表明,每1元的集成電路的產值,可以帶動10元電子信息產業產值和100元的GDP。蘇州是我國集成電路產業的重點集聚城市之一,具有良好的產業基礎,“中興事件”必將為蘇州帶來新的機遇和挑戰。
一、蘇州市集成電路產業基本情況
目前蘇州集聚了近200家集成電路企業,主要分布在昆山、工業園區、高新區以及張家港等地,但體量大、持續創新能力強、掌握核心技術的標志性龍頭企業少。據統計,2017年,蘇州市集成電路產業實現銷售收入436.77億元,產值總量占全國的9.2%,排名第五,位列上海、無錫、深圳、北京之后。與當前國內集成電路產業迅猛發展的態勢相比,蘇州年銷售額增長7%的速度明顯落后全國總體20%的增長速度,蘇州集成電路產業進入到發展的關鍵時期。 總體來看,當前蘇州市集成電路產業發展呈現出以下特點:
(一)集成電路產業鏈相對完整,但發展極不均衡
集成電路產業鏈包含設計、制造和封裝測試三大環節。蘇州集成電路產業鏈較為齊全,但以封測業為主,設計和制造環節發展相對滯后。其中封測業處于全國領先地位,年銷售收入占全市IC產業銷售收入的60%,在全國、江蘇省內封測行業也處于領先地位。相比之下,集成電路設計和制造企業數量少、規模小,且缺乏龍頭企業,兩者年銷售收入均不到全市整體產業的10%,尤其是全市集成電路制造企業十分稀缺。
(二)產業集聚效應初步形成,但缺乏龍頭企業
蘇州市雖然集聚了相當數量的集成電路企業,但一直以來都沒有規模大、擁有核心技術和持續創新能力的標志性龍頭企業。另外,產業明星產品市場份額不足,特別是在微處理器、存儲器等大宗戰略產品中沒有占市場絕對份額的產品,總體仍游離于國內外同產業主戰場之外。
(三)特色技術產業已經形成,但優勢地位尚不鞏固
蘇州工業園區不斷完善產業布局,形成了第三代化合物半導體和微電子機械系統兩大特色技術產業。在這兩大方向集聚了大量“千人計劃”人才、部分技術全國領先,同時涌現出一批以敏芯微等為代表的重點企業,與北京、無錫等城市展開強烈競爭。從國內外發展趨勢來看,這些領域還處于發展階段,市場處于起步階段,如果能夠保持優勢地位,有望在下一階段形成強大的行業競爭力。
二、當前面臨的挑戰與機遇
國家“千人計劃”專家、蘇州矩陣光電有限公司董事長朱忻認為蘇州地區的集成電路產業基礎較好,“中興事件”對蘇州集成電路產業是危機,但更多的是機遇。
集成電路設計企業的主流產品仍然集中在中低端,核心技術受制于人,強烈依賴第三方的先進IP核、先進工藝和外包設計服務。蘇州集成電路產業鏈齊全,但結構發展不均衡,IC封測業全國領先,但IC設計和晶圓制造等行業發展相對滯后,該產業制造工序多、產品種類多、技術換代快、投資大風險高,人才多集中在技術應用,而算法、IC設計等底層系統研究人才太少,這與當前資金、技術和人才投入密切相關。
“中興事件”提高了集成電路產業行業關注度,為集成電路產業長遠發展提供了一次絕好機會,這必然倒逼政府和企業更加注重自主創新,在困境中破繭成蝶。當前,集成電路產業已經提升至國家戰略高度,并設立了國家集成電路產業基金。面向云計算、大數據、智能制造等集成電路產業呈現爆發式增長態勢,全球集成電路產業格局進入深度調整的轉折期,蘇州正迎來新一輪產業轉移和跨越發展的重大機遇。
三、具體建議
發展集成電路產業對推動蘇州高質量發展具有重要戰略意義,為此,企業家建議從六方面破題“缺芯少魂”的問題,助推集成電路產業抓住發展機遇。
(一)加大政策支持力度
日前,昆山出臺《昆山市半導體產業發展扶持政策意見(試行)》,將通過項目招商落地、政策產業集聚、研發投入創新等方面精準施策,對重點發展方向的集成電路設計企業給予1000萬元補助,推動昆山半導體產業的騰飛。建議樹立蘇州“一盤棋”意識,在梳理現有各類支持創新驅動和產業發展的政策基礎下,盡快科學制定產業發展規劃,明確發展方向和重點,出臺加蘇州一攬子支持發展的政策措施的意見,著力破解上下游脫節、產業聯動發展不足等問題。
(二)加強頂層設計
根據國家和江蘇省關于推進集成電路產業發展的綱要和意見,結合蘇州實際,做好以下工作:一是科學制定產業發展規劃,明確發展方向和重點;二是出臺蘇州市關于加快推進集成電路產業發展的意見,構建工作推進的制度框架;三是在梳理現有各類支持創新驅動和產業發展的政策基礎下,加大力度,出臺一攬子支持發展的政策措施的意見。
(三)完善研發投入機制
蘇州市本級財政每年支持集成電路產業發展的資金僅500萬元左右,與北京、上海、深圳等地投入相比有一定差距。集成電路研發制造前期資金、設備投入成本高,建議蘇州加大力度募集設立集成電路產業投資基金,鼓勵各類金融機構和社會專業機構參與運作。增加財政資金投入,突出設計研發優先的發展理念,根據工藝、規模、成效給予專項資金傾斜,加大對于企業引進人才和人才培養的補貼力度,對看準的市場容量大、輻射帶動作用強、要素集聚度高的重大產業項目,要舍得投入、敢于決策、加強協調,推動落地。
(四)加強人才隊伍建設
目前集成電路產業人才嚴重不足,特別是高質量的技術人才緊缺,建議成立產學研機構共同參與的集成電路產業聯盟和專家委員會,對產業發展的重大問題和政策提供論證和咨詢建議。從更大層面統合科研力量、實現集中攻關,共同培養專業技術和基礎研究人才,加強國產專用設備、測試系統,專用材料實用化研究和推廣,引導優秀人才進入芯片研發、制造等高科技產業。要充分發揮企業家領頭羊的作用,發揮完善分配激勵機制,落實科技人員股權、期權激勵和獎勵等收益分配政策,用好人才,留住人才,發展產業。
(五)狠抓重大項目培育
建議政府加大對能夠產業化、市場化科技項目的扶持力度。科技項目在著重基礎科研的同時,應對有望成功進行技術轉化、實現進口替代的科技項目予以重點支持。要充分利用蘇州各方面優勢,大力吸引集成電路重點骨干企業和科研院所在蘇州建設研發中心、生產中心或運營中心,引導企業、高校進行底層系統基礎研究,推進產學研合作成果產業化。要引導企業以“春江水暖鴨先知”的敏銳,積極建設產業聯盟,集中同行技術實力,培育科技創新項目,通過自主創新增強企業生命力。
(六)鼓勵兼并整合資源
根據發展經驗,集成電路產業前幾名企業往往占據大部分的市場份額,產業向優勢企業集中的現象非常明顯。因此需要集中優勢資源培育細分市場的小巨人企業,鼓勵產業鏈的企業強強聯合、產業鏈之間企業整合,鼓勵企業積極開展國際并購,形成集聚效應,對接國家和江蘇省相關投資基金,逐步打造蘇州集成電路領軍企業。在企業整合過程中,工商、財務、稅務等方面需提供更優惠的政策支持,企業在并購過程中,要綜合考慮技術、團隊、文化等風險管控,加強知識產權貿易摩擦的防范和應對。
參考文獻:
[1]王灝晨,李舒沁.全球數字經濟新形勢與中國的機遇及挑戰[J].中國經貿導刊,2018(05).
[2]于燮康.中國集成電路產業鏈的現狀分析[J].集成電路應用,2017(09).
[3]許旭.我國數字經濟發展的新動向、新模式與新路徑[J]. 中國經貿導刊,2017(29).
[4]王龍興.我國集成電路產業發展目標和“十三五”發展規劃分析[J].集成電路應用,2017(01).
[5]魏少軍.提升競爭能力、夯實發展基礎[J].中國集成電路,2011(12).
[6]姚翠翠.片上傳輸線模型與GaN HEMT小信號模型研究[D].合肥:中國科學技術大學,2015.
[7]盧淵.蘇州市集成電路產業發展報告[EB/OL].http://news.2500sz.com/doc/2017/11/03/174041.shtml,2017—11—10.
(包鋒,江蘇聯合職業技術學院蘇州旅游與財經分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