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家誠 徐慧 林濤



摘 要:近年來各地對總部經濟的實踐研究方興未艾,為深入推進南寧總部經濟的發展,本文開展南寧與廣西其它城市的對外經濟聯系、地緣經濟關系及兩者匹配關系探究。研究發現:南寧總部經濟的發展具有良好開局并正向作用于廣西整體經濟的發展,但與真正意義的總部經濟還有一定距離,且南寧與周邊地區經濟關系匹配狀況較差。提出南寧與廣西各城市相適應的發展模式及其他相關建議。
關鍵詞:地緣經濟關系 空間經濟聯系 總部經濟 南寧市
2017年2月17日,廣西、廣東和海南三省(區)聯合在南寧召開《北部灣城市群發展規劃》新聞發布會,明確南寧為北部灣城市群的核心城市,并指出將以加快南寧特大城市和區域性國際大城市的建設為目標,推進要素集聚,強化金融服務、信息交流、國際合作等核心功能,打造面向東盟、引領北部灣的現代化大都市。為提高南寧市經濟發展的層次,2010年政府就已提出將南寧市建設成廣西自治區“首善之區”,并出臺了一系列推進發展總部經濟的意見和措施。
一、廣西自治區地緣經濟關系測算
地緣經濟學(Ceo-economics)是冷戰后在西方首先興起的從經濟關系與經濟地理角度處理國際關系的學科。主要的研究涉及:研究核心地區與外圍區相互作用關系;研究地緣經濟的要素流動組合對區域經濟的影響。地緣經濟關系有兩類基本關系:競爭型關系與互補型關系。前者是因為城市間于經濟結構、自然地理條件、資源狀況等方面的相似性,使得不同城市在經濟發展中對資源、人才、技術、市場和資金產生同樣的競爭和渴求,后者和前者相反,指的是不同城市可以相互促進、互通有無、共同發展。對地緣經濟關系的判定源于對于不同城市差異性或者相似性的測度,常利用多元統計分析的歐式距離法。
(一)指標選取
關于地緣經濟關系指標的選取,金玉國、聞志宏(2000)選取了地區固定資產投資額、職工工資總額、以及農業總產值、地區生產總值和工業總產值;武友德、張學波、駱華松(2006)選取二三產業地區生產總值、資本形成總額、人均年進出口總額;楊明華、邵軍、花俊則選取地區生產總值、固定資產投資額、農業增加值、職工工資總額、工業增加值;梁紀堯增加了地區人口數量和地區高校和中職院校學生數量;余振國、丁洪建(2008)選取第一、第二產業增加值、地區生產總值、固定資產投資額以及地區生產總值。原材料、勞動力、資金和消費品一般從由生產效率低的地區向生產效率高的地區流動,由資源相對豐富的地區向資源相對稀缺的地區流動。根據上述學者對評價指標的選取,本文選用三個綜合性指標X、Y和Z反映資源流動性,X=固定資產投資額/該地國內生產總值,Y=職工工資總額/該地國內生產總值,Z=第二產業增加值/第三產業增加值。
(二)為消除數據中的量綱差異
如表4所示,以南寧為經濟發展中心城市,梧州、防城港、百色與南寧屬于很強的互補關系,河池與南寧有強烈的競爭關系,根據表3中計算數值可以看出河池和南寧的競爭關系主要表現在人才勞動效率方面;廣西自治區除了南寧外,河池的第三產業集聚程度最高,并且只有河池存在“321”的產業分布模式,因而和南寧存在競爭,而梧州、防城港和百色市的第三產業區位熵數值位于廣西自治區后三位,和南寧市產業錯位發展,和南寧市有明顯的互補關系,梧州和防城港互補關系主要體現在勞動效率方面,與百色的互補關系體現在產品輸出方面;其中,南寧和賀州雖然整體經濟競爭或者互補關系不明,但由表2所示,其固定資產投資方面和南寧存在強烈互補關系。
二、空間經濟聯系測度
由表5中計算數值可知,南寧和柳州、防城港、欽州、貴港、玉林、來賓、崇左聯系均為第一等級,南寧與以上城市互動密切,占廣西城市數量比例過半,僅有1個城市賀州與南寧的聯系量數值在4、5等級,聯系量累積數值占整個廣西自治區的21%;另外兩個大城市,柳州與廣西3個城市的聯系量為第一等級,桂林與廣西1個城市的聯系量為第一等級。以上說明各城市對于南寧的隸屬度很高,南寧市與多數城市進行了良性互動,能對其他城市起到較大影響力度,南寧是廣西自治區聯系中樞城市。
三、經濟聯系與地緣關系匹配結果分析
結合經濟聯系強度和地緣經濟關系,對廣西自治區內部各城市的匹配類型進行劃分:強互補性、強經濟聯系量城市,屬于深化合作型;互補性不明顯及競爭較強,經濟聯系水平較高城市,屬于戰略調整型;互補性較強,經濟聯系量不高(一般、較弱、弱聯系型)的城市,屬于強化合作型;較強或強競爭水平,經濟聯系量不高的城市屬于加強合作、戰略調整型;地緣經濟關系不確定型、經濟聯系量不高的城市屬于加強合作、增強互補型(鄧春玉,2009)。
四、結論
南寧作為廣西首府與某些城市形成聯動發展,可以獲得資源共享和產業合作的效果;而與另一些城市存在資源相互爭奪,難以形成聯動的整體,不利于地區協作,使得總部布局漸趨于分散。為區域經濟更好地發展,南寧與廣西其他城市應依據不同的匹配關系理性競爭與合作,發揮南寧市對廣西的輻射帶動作用。
由表10匹配結果看:第一,與南寧毗鄰的五個市:貴港、欽州、來賓、河池和崇左都有明顯的競爭關系,說明南寧與周邊地區資源稟賦相似度高,地緣關系較為緊張。因此,南寧與周圍城市間應該進一步明確城市功能,揚長避短、產業錯位梯度發展,有所為而有所不為地開展競爭與合作,河池尤其應注意與南寧在勞動資源方面的競爭關系;第二,在聯系量大的城市里,柳州、北海、防城港以及百色都與南寧呈現互補關系,應在現有良好的態勢上深化產業合作關系,如南寧與百色在產品輸出方面,進一步優化城市組合的匹配性;第三,在聯系量比較小的城市里,南寧和梧州存在較好的產業互補關系,應該利用其在勞動效率方面的強互補關系,進一步加強合作交流與互動,加強信息、交通等基礎設施建設,為物流、人流等經濟聯系搭建通道;第四,南寧市和賀州市一方面聯系弱,另一方面互補型不強,兩個城市應該在增加交流協作的同時加強產業尤其在固定資產投資方面的合作互補,消除市場要素流動障礙,有效配置各類要素。
除此之外,培育南寧市總部經濟的發展還應注重以下幾點:第一,推進總部經濟集聚力度,規劃建設中央商務區吸收企業總部,促進中央商務區各項功能的融合,設立相對集中的區域總部服務基地;第二,建設更加便捷的物流交通樞紐,提升在中國—東盟區域交通網絡里的作用地位,擴建公路貨運站、鐵路貨運站、碼頭、機場等,建立輻射國內外的立體交通物流網絡;第三,夯實支撐總部經濟的產業基礎,南寧一方面應該發展傳統制造業等現代工業,彌補第二產業相對滯后的短板;另一方面著力發展金融、會計信息服務、法律事務業等,提升服務業層次。
參考文獻:
[1]南寧市委政府.關于加快總部經濟發展決定[Z].2010(27).
[2]南寧市委政府.關于支持和鼓勵總部經濟發展的暫行規定[Z].2010(43).
[3]金玉國.山西省地緣經濟關系的測度分析[J].經濟問題,2000(10).
[4]張學波,武友德,駱華松.地緣經濟關系測度與分析的理論方法探討——以云南省為例[J].地域研究與開發,2006,25(04).
[5]邵軍,楊明華,花俊.空間分析:地緣經濟關系評價的一種方法研究——以南京為例[J].開發研究,2005(05).
[6]丁洪建,余振國.城市對外經濟聯系量與地緣經濟關系的匹配分析——以南京市為例[J].中國軟科學,2008(03).
[7]董青,劉海珍,劉加珍.基于空間相互作用的中國城市群體系空間結構研究[J].經濟地理,2010,30(06).
[8]鄧春玉.基于對外經濟聯系與地緣經濟關系匹配的廣州國家中心城市戰略分析[J].地理科學,2009,29(03).
[9]滕飛,黃征學.我國經濟空間布局的不平衡不充分問題及對策[J].中國經貿導刊,2018(14).
[10]李漢宗.國內四大城市總部經濟政策對比分析[J].中國經貿導刊,2017(23).
〔劉家誠、徐慧、林濤(通訊作者),海南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