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華瑞
摘 要:隨著時代的進步,低碳環保的思維理念越發深入人心。人們開始注重在發展經濟的同時,如何加強對環境的保護,以及對材料與不可再生能源的合理利用。“低碳經濟”是人類在自身發展過程中的一場革命與創新。另一方面,近年來市政工程在城市建設中的重要性日益增強。因此,市政工程在施工時應當響應國家可持續發展戰略的號召,努力做到節能減排,起到模范帶頭作用。為此,本文對市政工程的施工方式進行了研究,通過對 “低碳經濟”的本質進行分析,并針對市政工程在施工時與低碳經濟理念不一致的地方,提出了應對策略,希望對市政工程在施工時如何改進,做到低碳環保,具有指導意義。
關鍵詞:低碳經濟;市政工程;施工管理
究其本質而言,低碳經濟是人類在滿足自身生存和發展的前提下,盡可能地減少對材料和能源過度濫用的一種經濟模式,具有環保、節能、可持續的特點。“低碳經濟”以減少碳排放量為目的,以便后代仍可使用各種不可再生資源,從而實現人類社會的可持續發展。
目前,在國際社會上,各國亦普遍達成共識,拋棄原有高能耗、高污染、高排放的生產模式,進一步追求一種新型的生產方式。
另外,市政工程目前在對一個城市的建設過程中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在市政工程的建設過程中也出現了許多違反“低碳經濟”理念的現象。為了使市政工程對企業施工時有更好的管理制度,故在此針對低碳經濟視角下的市政工程在施工管理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做了一個歸納,并對如何改進市政工程建設管理時出現的各種問題給出了幾點合理建議。
低碳經濟的提出與發展
盡管 “低碳經濟”這一名詞最早是在1987年,由世界環境與發展委員會首次提出,但是“低碳環保”與可持續發展的思想卻早已形成。例如,早在戰國時期我國的先哲孟子就已提出“數罟不入洿池,魚鱉不可勝食也。斧斤以時入山林,材木不可勝用也……”[1],這不正是低碳經濟思想的一個雛形么?古人的先進思想同時也給了后人很好的啟示。
回顧整個人類的發展史,人類社會經歷了由 “封建社會”到“資本主義社會”的轉變。在此過程中,由于新工具、新能源的使用,整個社會的生產力都得到了突飛猛進的發展,但在這個發展的過程中,由于人們急于創造財富,忽視了對資源的節約和對環境的保護,而這樣竭澤而漁的生產方式勢必引發嚴重的環境問題。目前發達國家經歷了當初本國環境嚴重污染的過程,而且自身又因過去的積累有了一定的經濟實力,所以對自身的環境問題顯得更加從容;但是,對于發展中國家而言,由于國家的歷史原因,發展中國家自身的經濟發展程度沒有達到發達國家的地步,但同時卻又想努力發展自身,努力縮小與發達國家之間的差距,但是是否還要重走發達國家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呢?這個問題值得思考,也亟待世界各個國家解決。
我國是發展中大國,其一言一行在世界舞臺上有舉足輕重的地位,而我國自身也勇挑重擔,率先向其他各國作出了“在發展經濟的同時,節能減排達標”的承諾,同時在國內提出了可持續發展的戰略方針。
市政施工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第一,施工單位人員的受教育程度較低,且他們對“低碳經濟”的思想也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對“低碳經濟”認識十分落后。在施工時,大多的市政工程的參與人員仍舊延續著“先污染后治理”“先浪費后節約”等傳統施工方式。這對推進和發展 “低碳經濟”是相悖的。而政府方面對市政工程在施工時缺乏指導作用,使其沒有形成全方位的標準來規范相關人員的行為,這很容易導致參與市政工程的施工企業以自身企業利益為核心,在施工過程中沒有踐行“低碳經濟”理念;施工工人也很容易產生惰性思想,在工作過程中對低碳工作的參與不積極,從而導致市政工程在施工時污染和浪費現象頻頻出現[2]。
第二,政府對參與市政工程的相關企業的管理不到位。政府沒有做到以“低碳經濟”為前提,對參與市政工程的相關施工人員進行合理的安排與管理,且政府最后也是以任務是否完成為衡量標準,而并沒有關注施工單位在施工過程中的種種細節。對該單位在“能源的使用上是否過量”“污染物的排放上是否達標”種種細節沒有落到實處;在參與市政工程的相關施工企業上報的材料耗損清單,政府部門沒有對其中高消耗、高污染部分引起足夠的重視,結果導致了大量的能源與物資材料的浪費,也未貫徹“低碳經濟”理念的執行。制度方面的不嚴密,導致了管理層面的松懈,最后導致了與“低碳經濟”有關的相應制度形同虛設,使好的政策沒有發揮出應有的作用與效力。
第三,能源與材料的利用效率過低。由于施工單位所應用的技術過于落后,降低了能源與材料的利用效率。這沒有滿足“低碳經濟”的要求。參與市政工程的施工單位自身也沒有建立一套完善的能耗管理控制制度。例如,水源和電能以及其他建筑基礎材料,它們在市政工程的建設工程中消耗是巨大的。但相關企業卻以發展自身經濟為目的,在市政工程項目的設計階段就已經出現了許多浪費的現象;而市政工程的建設過程中,對工程中所用到的各種施工材料以及設備的管理不到位。在已經消耗了大量材料和能源的情況下,對今后在施工的過程中可能出現的種種問題,也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更沒有進行合理的規劃與管理。長此以往,這種粗放式的經營管理模式勢必會導致環境的污染、資源的枯竭,對子孫后代的發展十分不利。
市政工程在施工管理中與低碳經濟相結合的幾點建議
第一,提高參與市政工程施工相關人員的整體素質。應積極組織開展對“低碳經濟”與 “可持續發展戰略”的學習。政府應當對市政工程的施工單位提出更高標準的要求,徹底摒棄只顧追求企業自身經濟利益的錯誤思想,深化對低碳施工的認識,使“低碳經濟”理念在整個施工過程中都能得到貫徹落實。另外對施工人員普及其低碳意識,在市政工程建設開始之前對參與市政工程的施工企業、施工工人等進行一系列低碳施工的培訓,使每個參與市政工程的相關人員都了解什么是 “低碳經濟”理念,并使其知曉其中利害,以身作則。每個企業自身也應加大對“低碳經濟”的宣傳和引導,定時對員工開展低碳施工的培訓,同時將“綠色、低碳、環保、文明”打造成企業自身獨特的文化名片,開創先進的企業文化。只有企業中每名工作人員,都能夠在思維、觀念上高度重視低碳環保理念,才能將低碳環保理念在市政工程施工過程中徹底落實。
第二,政府應當加強對企業的監督與管理。政府在對待施工單位的問題上,應對施工單位在節能減排等方面有更高的標準和要求;而施工單位方面也應建立一套完善的管理方案,尤其是對單位自身能耗方面有一個正確的衡量標準,并在此基礎上進行優化和改進,從而達到節能減排的目的,響應 “低碳經濟”理念,將低碳環保理念真正落實到位。另外,對于施工過程中出現的揚塵現象、廢棄物的處理,以及污水的治理等問題,應當做到早發現、早治理,徹底從根源上解決污染物的排放問題,做到市政工程在建設時不對城市的環境造成污染。
施工單位方面應提高對能源與材料的利用效率。企業應當改進自身的生產技術,做到在市政工程的建設過程中嚴格執行高標準,并具有創新性地使用新能源和新材料,從而達到減少能耗的目的。施工人員在施工的過程中,既要保證工程質量,而且在出色完成工程任務的同時,還要嚴格執行低碳、環保、綠色、可持續的施工方式,進而將這一低碳環保的理念運用到整個工程施工管理,以及物資的采購與使用等多個方面。市政工程的參與企業應當對整個過程進行全方位、多層次的統籌規劃,將各個施工細節都考慮周全,做到細致入微。在保證完成市政工程建設的前提條件下,考慮如何做到節能減排,盡量減少對環境的污染,同時在對材料的選取方面應當使用環保型、清潔型原料,嚴禁劣質材料進入施工現場,防止因使用劣質材料而引發工程事故,使低碳環保理念貫徹落到實處。
(作者單位:鄭州市市政工程管理處)
【參考文獻】
[1]謝軍濤.低碳經濟視角下市政工程施工管理要點分析[J].科技經濟市場, 2017, 10(07).
[2]王福銘.低碳經濟視角下市政工程施工管理要點[J].現代經濟信息, 2017,1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