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錦錦
摘 要: 作為企業的重要資產,存貨價值的真實性對企業所擁有資源的總價值具有直接且重要的影響。因此,存貨的計量問題成為關鍵。根據我國企業會計準則規定,現行的計價方法主要有先進先出法、加權平均法和個別計價法,由于各個企業所處的經濟環境不同,因此更需要結合自身的實際情況選擇適合的存貨計價方法。本文通過研究各種計價方法,發現其對企業會計核算的影響,從而幫助企業做出正確的決策。
關鍵詞:存貨;計價方法;會計核算
存貨是指企業在日常活動中持有以備出售的產成品或商品,處在生產過程中的在產品,在生產過程或提供勞務過程中耗用的材料、物料等,包括各類材料、周轉材料、庫存商品、在產品、半成品、產成品等。通常不同行業所擁有的存貨內容與性質大相徑庭,而這成為企業在選擇存貨計價方法時必須考慮的因素。目前,我國企業會計準則將先進先出法、加權平均法和個別計價法作為允許企業采用的主要計價方法。
存貨計價方法的研究與分析
基于存貨成本流轉程序假設,企業的存貨在實際生產過程中很少處于一成不變的狀態,因為存貨不斷的流轉變化,致使實物流轉與成本流轉往往無法保持一致,需要在期末存貨與發出存貨之間進行成本的分配,這也正是存貨計價方法產生的前提。
個別計價法
又稱個別認定法或具體辨認法,建立在實物流轉與成本流轉完全一致的假設基礎上,按照發出存貨在購進時所屬批次的成本確定其單位成本,計算結果較為準確且符合實際情況,但存貨收發過于頻繁會大大增加工作量,實施過程受到限制。另外,這種方法具有一定靈活性,因而可能出現企業人為調節利潤的情況。
先進先出法
根據先入庫的存貨先發出的假定進行計價,使得期末存貨的成本更接近于市場價值,這樣既可以保證存貨成本計算的及時性,又能夠保持與物價發展趨勢相吻合。這種方法同樣存在企業存貨收發頻繁致使計算工作量大幅增加的問題。
月末一次加權平均法,以期初結存存貨數量和本期購入存貨數量作為權數,確定本期發出存貨成本和期末結存存貨成本。這種方法受價格波動的影響較小,日常核算工作得到簡化,但只有在期末結算時才能確定存貨成本,不利于存貨的日常管理,并且僅適用于實地盤存制。移動加權平均法,以每次入庫存貨數量和原有存貨數量作為權數,計算出加權平均成本,對隨后發出的存貨進行計價。這種方法彌補了月末一次加權平均法的缺陷,可以及時提供發出存貨和結存存貨的單位成本和金額,便于存貨的日常管理,但收發貨頻繁的企業不適用,會在原有基礎上進一步加大工作量。
存貨計價方法對企業會計核算的影響
選擇不同的存貨計價方法,將會對企業的稅收負擔、現金流量和經營成果產生不同的影響。例如,期初存貨計價過低或期末存貨計價過高時會導致當期損益的增加,反之,期初存貨計價過高或期末存貨計價過低時又會導致當期損益減少;另外,資產負債表的相關項目在計算時也會受到計價方法的直接影響,進一步會對所得稅額的計算產生干擾。
影響企業價值
采用先進先出法時,期末存貨的價格接近于市場價值,比較符合實際情況,從而可以合理估算企業的資產價值,但是當物價持續上漲時,企業的利潤會被高估,財務信息的真實性將受到影響。采用加權平均法時,即便市場價格產生較大波動,它對企業價值的影響也會在“平均”的過程中被削弱,因此可將其作為衡量企業價值的一個參照標準。
影響納稅及現金流量
從長遠的角度來看,當其他條件相同時,由于計價方法不同導致的存貨成本的暫時性差異,將會隨著銷售過程的推進而逐漸消失,即各種計價方法對稅前利潤、所得稅、稅后利潤、現金流量等項目的影響沒有任何區別。然而,當具體條件有所不同時,則需要進行具體分析,重新考量。例如大中型企業采用先進先出法,雖然加重了稅收負擔,但提高了企業的知名度,為未來的發展提供有利條件;小型企業往往更傾向于加權平均法,為的是降低企業稅負、改善企業財務狀況。
影響企業管理者經營績效
現代企業的所有權與經營權分離,企業所有者需要通過考察企業的經營業績來評價管理者受托責任的履行情況,而營業利潤則可以作為衡量管理者工作業績的一種很好的指標,最后所有者會根據評價的結果進行薪酬結構的設計與獎勵機制的制定。在這種情況下,管理人員更樂意采用先進先出法,提高自己任職期間的利潤水平,從而為自身帶來更多的近期利益。
結語
綜上,企業存貨計價方法的選取,應該在全面考量內外部的經營環境情況以及經營現狀的基礎上進行,充分結合自身的實際情況,并將發展所需的全部因素考慮在內,從而達到改善經營業績、提高經濟效益的目標。
(作者單位:河南大學商學院會計學)
【參考文獻】
[1]張美星.存貨計價方法對企業會計核算的影響[J].中國市場,2013(10).
[2]許群英.論存貨的計價方法對企業會計核算的影響[J].財經界(學術版),2013(24).
[3]張彥.論存貨的計價方法對企業會計核算的影響[J].經濟師,201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