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詣
摘 要: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是適應和引領我國經濟發展新常態的重大創新,也是促進我國經濟持續增長的發力端。在我國的國民經濟體系中,中小企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但是其不穩定性制約了其與大企業抗衡的能力,因而政府的政策扶持非常重要。
關鍵詞:供給側改革;中小企業;財稅政策
供給側背景下的財稅激勵政策導向
目前,我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產能過剩、產業升級緩慢、供需關系失衡等矛盾日益突出。為了緩和這種矛盾,國家提出了供給側改革方案,其目的是要轉變目前的經濟結構體系使其更適合需求的變化。在實施過程中,一是要化解傳統產業的過剩的產能和供給。二是鼓勵企業制度與技術創新,推動產業的變革升級。稅收作為實現供給側改革目標的一種重要手段,通過稅收政策的改革,可以減少企業總稅負,鼓勵企業創新。
《國務院關于大力推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見》中提出: 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需要從要素驅動、投資驅動轉向創新驅動。因此,在供給側背景下,稅收應該對中小企業給予更多的財稅政策激勵。
目前中小企業財稅政策的局限性
中小企業財政支持體系的缺陷
從財政政策來看,我國對中小企業的財政支持政策的缺陷表現在以下方面:一是融資難、融資貴的問題,腐敗現象導致政府撥出的款項不能及時分配到下屬部門,實際上中小企業享受到的政府的優惠很少。二是對中小企業的劃分標準與其可享受的優惠政策沒有建立恰當的聯系。三是對中小企業社會服務體系建立的財政投入的不足,約束了這些公共服務機構的建立和完善。
中小企業稅收支持體系的缺陷
首先,稅收的優惠政策本身就存在缺陷。雖然有一些適用于中小企業的稅收優惠政策,但是這些措施不夠完善,并且主要集中在所得稅方面。這些優惠條款常常以臨時通知或者補充規定的方式被推出,因此常常發生改變。另外,相關的激勵政策力度不夠,除新辦企業和高新技術企業有優惠政策外,已經進入正常營運期的企業基本上很難再享受優惠。
其次,在具體的稅收執行過程中,對中小企業的稅收征管效率低。比如,如果企業幫助殘疾人、彌補學校經費不足等可以享受優惠政策,但是管理混亂、標準界定模糊以及監管疏忽等帶來很多稅收漏洞,不利于政府的宏觀調控。在為中小企業提供納稅咨詢與輔導,如何建立賬簿制定管理制度等方面也做得不夠。
供給側改革下財稅支持的具體措施
中小企業財政支持體系的完善
首先,提高科技創新投入資金力度,有目的、有計劃地推進政府對中小企業的財政補貼。特別是要鼓勵科技創新,通過設立創新項目基金,制定專門的創新專項計劃等。其次,加大政府對中小企業產品的購買性支出,以及鼓勵企業積極參與政府發出的招標采購活動。企業要利用好政府采購訂單的途徑,解決一部分產品的銷量,降低企業經營的風險。另外,拓寬融資渠道,解決好中小企業融資難的問題。采用增加財政貼息的方法鼓勵金融機構對中小企業發放貸款,盡量解決中小企業的資金流通問題,改善其資金短缺所帶來的發展瓶頸效應。
中小企業稅收支持體系的完善
目前,我國為鼓勵中小企業技術創新,制定了許多稅收優惠制度,但是實際生活中,中小企業的稅負壓力仍然很大。應當在目前的優惠政策的基礎上,加大稅收優惠的力度。
一是可以幫助中小企業完善企業會計制度和維護內部控制制度,提高企業內部管理水平,更好地進行經營管理。二是對小規模納稅人的標準進行重新劃分,適當降低小規模納稅人的增值稅、所得稅稅率。三是完善私人投資的稅收優惠政策,并且監管部門加強監督職能,對偷稅漏稅行為嚴懲不貸,為中小企業營造一個公平健康的競爭環境。四是調整關稅。可以鼓勵這些企業進口先進的生產設備、零部件、進口原材料等,適當采取稅收優惠政策,可以增加國內市場產品和產業結構的創新,增加有效供給,反過來,這對供給側結構化改革的推進也有促進作用。
堅持創新驅動戰略,推動政策改革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下,不僅要關注財稅政策的改革,還要關注需求側的改革。要想促進投資、促進消費,關鍵是要堅持創新驅動戰略,鼓勵企業技術創新、產品創新,淘汰落后的生產線和生產工藝,提升消費品的質量,帶動產業結構轉型,向第三產業傾斜。首先可以加速推進“營改增”,推行稅收優惠政策,鼓勵技術研發和技術創新。例如,對購買的新機器設備允許加速折舊,對研發環節產生的費用允許加計抵扣等。其次,市場中存在不少產能過剩、供給過量、制度陳舊的生存困難的企業,對這些企業應該鼓勵其合并重組,相關部門完善退出市場機制來整理市場,提高社會的創造力。另外,對那些前期投入大、虧損嚴重的創新企業給予更多政策優惠,對那些投入大量資金進行自主研發或者與專門的科研機構合作研發的企業,可以通過稅收減免、費用加計扣除、延期納稅等方式來鼓勵企業創新。最后是要擴大鼓勵創新的稅收優惠范圍。不僅要在信息技術、集成電路這些領域實施,還要在其他新興產業的中小企業中實施,使創新驅動下的優惠政策輻射到整個戰略性新興產業領域和技術改造領域。
(作者單位:重慶理工大學)
【參考文獻】
[1]穆建軍,何倫者,劉彥良.中小企業財稅支持體系完善研究[J].上海經濟研究,2007(04).
[2]楊春梅.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中的稅收政策取向[J].稅務與經濟,2016(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