丘苑 盧小陶
摘 要: 習作是小學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小學生認識水平和語言文字表達等綜合能力的實踐。學生的習作水平,不僅體現學生的語文運用能力,還是衡量語文素養的標志。然而,當下小學生語文習作水平不容樂觀,迫切需要重視與思考。本文通過闡釋小學生習作的現存問題、剖析問題背后的原因,并據此提出小學生語文習作能力的對策。
關鍵詞: 小學生 語文習作 問題 原因 對策
習作是小學語文學習的重要內容。《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指出“習作”的總目標是:“能具體明確、文從字順地表達自己的見聞、體驗和想法,能根據需要運用常見的表達方式寫作,發展書面語言運用能力。”習作不僅是語言文字能力的綜合體現,更是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綜合體現。我國新一輪課程標準改革更加注重學生的實際情況、關注學生的生活,具體體現在語文習作教學中,更加強調以學生本身實際情況為基礎的真情流露和真實表達。因此,要想培養學生的寫作能力,必須尊重學生的實際,關注學生的生活,注重學生已有的經驗。
一、小學語文習作中存在的問題及原因
(一)存在的問題。
1.學生習作興趣缺乏
小學生在習作的時候會感到枯燥、空洞、乏味,導致對習作失去興趣。甚至有的學生一提起習作就討厭,一提起習作就反感。即使到了小學高年級階段,還是無法在習作過程中熟練運用各種修辭手法,使文章缺乏感染力[1]。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是學習最好的動力,如果學生連最起碼的“興趣”都沒有,更別說寫出好的習作了,根本無從談起。
2.素材與情感匱乏
葉圣陶先生曾經指出:“生活就是源泉,文章猶如溪水,泉源豐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潑潑地流個不歇。”[2]由此可見,生活是習作的源泉,學生要想寫好習作,必須積累有一定的素材,習作時才不會無話可寫、無從下筆。但目前學生由于自由活動和社會實踐的時間偏少,生活經驗貧乏,導致素材積累匱乏,缺少真情實感,套話連篇,缺少個性[3]。長期下去,導致學生對習作產生恐懼心理,討厭寫習作,或者假習作[4]。
3.習作目的過于功利性
考試就像指揮棒,考什么教師就讓學生練什么,怎么考教師就讓學生怎么練,導致部分學生習作純粹以獲得老師的表揚、獲取高分為目的,不管習作是否真實,只求得到老師的表揚,能取得好的考試成績,至于真情實感早已變得無足輕重,習作過程是怎樣的也根本不重要。
4.教師指導習作不足
教師的習作指導課往往從習作形式、習作技巧、習作方法等方面入手,很少會站在學生的角度、從學生的實際情況出發,指導學生如何從日常生活中積累習作素材,如何從自己的真情實感中提煉出文章的主題。有的教師忽視對學生習作前的指導,認為只要把習作題目布置下去就可以了,缺乏對學生的具體指導。
5.習作評價不夠完善
有的教師重視學生習作前的指導,輕視學生習作后講評。對學生的習作進行批改是習作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但有的學生卻對教師辛辛苦苦的批改視而不見,認為有了分數就可以了,反正修改過后老師也不會重新打分,忽略老師的批改。此外,一些教師并不重視對學生習作的評語,往往應付了事,直接寫個“查”、“閱”等,甚至褒貶失當,隨意翻看后便寫評語。
(二)原因分析。
1.傳統教育觀念下學生主體地位缺失
中國傳統教育觀念束縛學生的發散思維,導致學生即使有想法也不敢說出口。王賀玲在《寫作教學中個性化的思考》中認為“目前的寫作中學生語言失真……兒童應有的質樸、自然、充滿童真童趣的語言不見了蹤影”[5]。錢理群曾在《孩子向我們發出的警示》中提到“孩子們實際上有兩套習作模式,一套是課內應付考試,另外一套往往用調侃的筆墨將學校習作模式消解了”[6]。這些警示應引起小學教育界的高度重視。
2.生活觀察、體驗和感悟的缺乏
杜威在《經驗與教育》一書中指出:“教育要從學習者已有經驗開始著手,將其過程中形成的經驗和能力作為未來學習的出發點。”[7]葉圣陶說道:“習作絕不是把一些很好聽、很漂亮的花言巧語卸載紙上就算完事的,必須根據經驗,從實際生活里流注出來,才合乎所以要作為的本意。”[8]
3.一元化教育思想的影響
現在小學習作教學多數還是使用傳統教學方法,這有一定的優點,但也存在一些弊端。單一化的教學抑制了學生的想象力,扼殺了學生的創新思維、發散思維。學生為了取得高分,不得不迎合老師喜歡的思路,被迫按照老師教的習作模式進行習作,以致學生的習作思維缺乏創新,毫無新穎之處。
4.應試教育對小學生習作的影響
目前習作教學過于注重習作技巧,加之應試教育觀念,習作教學不得不以短平快的形式應對考試,導致教師教得痛苦,學生學得更痛苦,結果往往是事倍功半。“傳統習作教學,大都是注意指導學生怎么寫,不大注意指導學生通過語文實踐活動向生活探究習作的源泉,加之應試教育的影響,使習作教學普遍存在急功近利的浮躁心態和重知識傳授輕情意培養的指導傾向”[9]。
5.班級授課制對教師指導的影響
在傳統教室里,一個班往往有五六十個人,甚至更多人,老師只有一個,想要做到面面俱到,每位學生都細心指導幾乎是不可能的。“大班”的老師既要兼顧學科的教學工作,又要照顧這么多學生,再加上來自社會及家長的壓力,想要公平地對待每一個學生,想要給予所有學生同樣具體的指導,更是難上加難。
二、培養小學生語文習作能力的對策
(一)創設教學情境,激發學生的習作興趣。
語文學習中最復雜的腦力勞動莫過于作文了。如果小學生對寫作不感興趣,作文教學目標就難以實現。孔子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也是學習最好的動力,關鍵是激發學生的習作興趣。例如,教師可以通過創設教學情境,精心設計游戲內容,讓學生全身心參與其中。游戲前告訴學生留意游戲過程,還可以留意身邊同學的神態動作;游戲后組織學生交流分享自己的感受。學生玩得開心,玩得投入,寫起習作來自然有話可寫,不會無從下手。
(二)培養觀察能力,積累豐富素材。
正如培根所說:“讀史使人明智,讀詩使人巧意,數學使人精微,博物使人深沉,倫理使人莊重,邏輯與修辭使人善辨。”古語亦云:“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文章源于積累,當積累到一定程度時,思緒才有可能源源不斷,寫作才不會無話可說、無從下手。教師可以讓學生到生活中細心觀察,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鼓勵和幫助學生親自體驗生活,從日常生活中挖取寫作素材,在實踐中積累寫作素材,以此擴大獲取知識的攝取面,從而使學生感到寫作素材并不難找,只要細心觀察,素材就在身邊,身邊的一切就可以成為寫作素材,進而提高學生積累素材的能力。
(三)以學生為主體,培養小學生說真話的意識。
習作教學目標不能定位于一篇好習作,要著眼于學生語文素養、個性發展的錘煉[10]。教師應樹立以生為本的觀念,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積極為學生營造自由開放的表達環境,培養學生說真話的意識,讓學生自愿習作而不是被迫習作。當發現學生寫作文時出現虛假的內容,教師可以適當質疑,讓學生意識到寫真事、說真話的重要性,但要注意質疑方式,以免傷害學生幼小的心靈,即使是小學高年級學生,也還是孩子,不能用成人的眼光看待,要站在孩子的角度考慮孩子的感受。
(四)小班制教學,充分發揮教師指導作用。
在我國,傳統班級規模人數一般在60人—70人,這樣大規模的班級顯然不利于學生個性和創造性的培養。因此,為了順應時代發展的潮流趨勢,應與時俱進,大力推廣小班制教學。“小班化教學是以學生的主體發展為根本目標的。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基于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實施個性化教學策略、探究性教學策略及合作教學策略,給予學生更多直接的指導,使學生在參與、探究、合作中獲得優質發展”[11]。小班制教學不僅有利于增加師生交流時間和次數,還有利于教師給予學生更多的指導,讓教師在作文教學中給予學生更多直接的指導,從而充分發揮教師的指導作用。
(五)改變教師習作評價觀,采取多元的評改模式。
新課標在評價建議中總體指出:“突出語文課程評價的整體性和綜合性。要根據不同年齡學生的學習特點,按照不同學段的課程目標,采用合適方式,提高評價效率。”[12]關于習作的評價表明:“重視對習作修改的評價,要考察學生對習作內容的修改,關注學生修改習作的態度、過程和方法。要引導學生通過自改和互改,取長補短,促進相互了解和合作,共同提高習作水平。”[13]
在培養小學學生語文習作能力的同時,教師應牢牢樹立“以生為本”、“一切為了學生發展”的觀念,從學生角度出發,為學生營造輕松、快樂的寫作氛圍,減少對學生思維的禁錮,引導學生發散思維,讓學生敢于說真話,敢于寫出真情實感。
參考文獻:
[1]劉雅麗.淺談小學生習作能力的培養[J].課程教育研究,2014(5).
[2]中央教科所編.葉圣陶語文教育論集[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1980:126.
[3]宋小玲.在閱讀中提高學生習作能力[J].陜西師范大學學報,2006(03).
[4]陳文.農村小學習作教學現狀調查與思考[J].上海教育科研,2005(12).
[5]王賀玲.習作教學中個性化的思考[J].小學語文教學,2000(6):10-11.
[6]錢理群.語文教育門外談[M].桂林: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03:7.
[7][美]約翰·杜威,著,姜文閔,譯.我們怎樣思維·經驗與教育[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285.
[8]葉圣陶著.周益民編選.怎樣寫好習作:葉圣陶談語文教育[M].杭州:浙江文藝出版社,2012:49.
[9]張曉玲.論語文實踐活動與小學生習作能力的培養[D].武漢:華中師范大學,2007:2.
[10]葛躍東.小學習作教學的目標究竟怎么定[J].語文教學通訊,2012(1):54.
[11]趙雪霞.高效教學組織的優化策略[M].重慶:西南師范大學出版社,2013.08:195.
[12][13]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S].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1.
基金項目:江西省教育科學規劃課題“留守兒童學習品質現狀及其培養研究”(17YB1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