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群義
摘要:改革開放四十年來,隨著農村以家庭承包經營為基礎、統分結合雙層經營體制的確立,鹽城市為解決和克服家庭分散經營的不足,在家庭承包經營基礎上形成的各種農民專業合作組織應運而生,從聯合體、專業協會到專業合作社、聯合社,不斷發展壯大,成為引領農民進入市場的有效載體,促進了農業轉型升級,帶動了農民增收致富。本文回顧了鹽城市農民專業合作組織發展歷程,總結了鹽城市農民專業合作組織發展取得的成效,并對農民專業合作組織發展前景進行了展望。
關鍵詞:農民專業合作組織;發展歷程;前景展望
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后,江蘇省鹽城市和全國一樣,從實行農業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起始,進入了一個波瀾壯闊的農村改革開放新時期。改革開放四十年來,隨著農村以家庭承包經營為基礎、統分結合雙層經營體制的確立,鹽城市為解決和克服家庭分散經營的不足,在家庭承包經營基礎上形成的各種農民專業合作組織應運而生,從聯合體、專業協會到專業合作社、聯合社,不斷發展壯大,成為引領農民進入市場的有效載體,促進了農業轉型升級,帶動了農民增收致富。
一、鹽城市農民專業合作組織發展歷程
改革開放四十年來,鹽城市農民專業合作組織發展大致經歷了三個發展階段。
一是萌發起步期。農村分田到戶,實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后,20世紀80年代中期,市委、市政府引導發展“兩戶一體”(專業大戶、個體工商戶、聯合體),逐步建成村級服務網絡。以多種形式聯合體為主體的農民專業合作組織逐步興起,1986年全市聯合體發展到6832個,參加的農戶33600戶。1987年,市委農工部出臺了《農村專業合作社試行條例》,推進和引導農村各類專業合作社的健康發展。 1997年在學習借鑒山東等地的經驗基礎上,市委、市政府正式提出把農業產業化作為農村經濟全局的戰略性措施,全面啟動農業產業化經營工作,將發展農民專業合作組織特別是專業協會,作為農業產業化的重要載體積極培育和大力發展。1999年6月,市委、市政府專門召開全市發展農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會議加以推動。2004年,市委辦又下發了《關于進一步發展和完善提高農民專業合作組織的通知》。直到2006年《農民專業合作社法》出臺之前,全市農民專業合作組織呈現出聯合體、專業協會和合作社多元競相探索發展的格局。2006年,全市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發展到1030個,其中,專業合作社430個,專業協會600個。
二是快速發展期。以2007年7月1日《農民專業合作社法》實施為標志,農民專業合作社有了成為工商部門登記注冊的正式法人資格,有了明確的制度設計和運行機制,有了支持和促進發展的政策體系,極大地調動了廣大農民的積極性,農民專業合作社一下子成為農民專業合作組織的主體形式,有的地方甚至成為唯一形式,得到快速發展。2007 年-2012年六年間,全市新增農民專業合作社分別達663家、547家、1387家、1022家、1258家和1180家,六年年均增加1009家,從2007年的1041家增加到2012年的6926家,年均增長155%。目前,全市農民專業合作社已突破上萬家。與此同時,農民專業合作社聯合社也從無到有得到了新發展,已達73家,其中以蘇合聯社為主的銷售合作聯社達17家。
三是規范提升期。從2013年開始,各級政府層面陸續發文,以農民專業合作社示范社建設為抓手,重視和推進農民專業合作社規范發展,農民專業合作社進入規范提升發展新階段。2013年5月,江蘇省“兩辦”下發了轉發省農委《關于推進農民專業合作社規范發展的意見》;2014年1月,省農委下發了《關于推進農民合作社規范發展的實施意見》,5月下發了《關于加強農民專業合作社示范社建設的通知》。2014年8月,原農業部等九部委下發了《關于引導和促進農民合作社規范發展的意見》;2015年3月,鹽城市委農辦下發了《關于推進農民合作社規范發展的意見》,提出遵循農民合作社發展基本原則,以推進現代農業發展和農民增收致富為首要任務,把提高發展質量、提升帶動能力作為重要目標,堅持分類指導,堅持問題導向,著力解決入社成員不真實、產權關系不明晰、民主管理不到位、財務核算不健全、盈余分配不合理等突出問題,依法推進農民專業合作社規范發展。在全省率先開展信用合作和農民合作社綜合社試點,推進農民專業合作社創新發展,不斷增強農民專業合作社經濟實力、發展活力和帶動能力。全市創建國家級示范社60家、省級示范社160家、市級示范社300家,每年都有10%左右的農民合作社列入省合作社名錄,合作社年報公示率在75%以上。
二、鹽城市農民專業合作組織發展取得的成效
農民專業合作組織與家庭承包經營相伴而生,分合相濟,顯示出強大的生命力和蓬勃發展的生機。特別是2007年《農民專業合作社法》實施以來,農民專業合作社進入快速發展、規范發展、創新發展新時期,成效斐然。
一是基本實現了農民專業合作社全面覆蓋。到2017年底,鹽城市農民專業合作社已發展到11064家,十年增加近20倍。基本實現了以高效種養業為主的產業全覆蓋,產業涵蓋糧油、果蔬、畜禽、水產等主要行業,并擴展到農機、植保、民間工藝、旅游休閑農業等多領域。按行業劃分,種植業、畜牧業、園藝業、漁業、農機和其它合作社數分別占19.4%、21%、17.1%、11%、10.7%和20.8%;基本實現了以農民成員為主的農戶全覆蓋,全市農民專業合作社入社成員達183萬人,其中,農民成員173萬人,占全市總農戶的98%以上;基本實現了以行政村為單位的區域全覆蓋,全市2234個村居,平均每個村居有農民專業合作社近5家;基本實現以專業合作社為主的多種合作社形式全覆蓋,在專業合作的基礎上,農民群眾探索出股份合作、信用合作、綜合合作、聯合合作等多種形式和業態。
二是有效發揮了農民專業合作社主體作用。農民專業合作社正成長為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在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促進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構建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發展農業適度規模經營、促進農民增收、壯大集體經濟、推進基層民主管理等多方面,發揮了十分重要的主體作用。全市統一銷售成員產品80%以上的專業合作社3260家,占29.5%;統一購買農業生產投入品比例達80%以上的專業合作社2854家,占25.8%,成為農業社會化服務的重要力量;執行農產品生產質量標準的專業合作社2481家,占22.4%;擁有注冊商標的專業合作社1044家,占9.4%;通過無公害農產品、綠色食品、有機食品等農產品質量認證的專業合作社1087家,占9.8%,成為質量興辦、綠色興農的重要載體;創辦加工實體的專業合作社1084家,占9.7%,成為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的重要推手;實行可分配盈余按交易量(額)返還的專業合作社3846家,占35%,成為農民增收的重要渠道。同時,發展土地股份合作社831家,入股土地15萬畝,成為農業適度規模經營的重要主體。
三是初步形成了農民專業合作社發展體系。在農民專業合作社法律法規體系上,國家層面新修訂了《農民專業合作社法》,制定了農民專業合作社登記管理條例,制訂了合作社示范章程、財務會計、登記辦法等規章制度。江蘇省出臺了農民專業合作社條例。市、縣(市、區)也出臺不少推動合作社規范發展的具體政策指導意見。在指導服務體系上,鹽城市成立了農民專業合作社指導服務辦公室,全市建立了180多人的農民專業合作社輔導員隊伍,市、縣(區)均落實了農民專業合作社培訓等服務專項經費。東臺市三倉鎮組建農合作之家服務公司、響水縣“蘇合”聯社成立農合作之家服務中心、鹽都區樓王鎮農經服務中心設立農民合作社指導服務部,各地建立了一批各具特色的農民專業合作社社會化服務組織,為合作社提供全方位服務。在扶持政策體系上,各級財政建立了農民專業合作扶持項目專項資金,支持農民專業合作社示范創建,2017年全市農民專業合作社得到各級財政扶持資金2270多萬元。有關部門在項目支持、用地用電、稅收優惠、金融信貸等方面形成了一系列政策支持體系,有力地促進了全市農民專業合作社規范發展。
三、農民專業合作組織發展展望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大力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加快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健全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實現小農戶和現代農業發展有機銜接,為農民專業合作社發展提供了新的機遇和動能,農民專業合作社將呈現出更加積極的發展態勢,展現出更加廣闊的發展前景。
一是農民專業合作社形式更加多元。中央明確要求,“鼓勵農民興辦專業合作和股份合作等多元化、多類型合作社”。農民合作社的發展正突破農民專業合作社這一形式,將呈現出專業社、綜合社、聯合社、股份社等多形態合作社競相發展的新格局。農民專業合作社服務內容和經營范圍將突破“同類”限制,更加豐富多彩。由社區內的農民自愿加入組成,為成員提供生產生活多方面綜合性服務的農民合作社綜合社,將成為小農戶與現代農業對接的重要組織,發揮著更好的“統”的功能,為以家庭承包經營為基礎、統分結合的雙層經營體制注入新的活力。由3個以上的農民專業合作社以產品和產業為紐帶組成的農民專業合作社聯合社,將得到更多的支持和更快的發展。以農地股份合作社、農村社區股份合作社、農民生產股份合作社等為代表的農民股份合作社,將帶動更多農民增加財產性收入,在促進農民增收致富中發揮著重要作用,受到廣大農民的積極響應。
二是農民專業合作社建設更加規范。推進農民專業合作社規范化建設是今后一段時期的主要任務,農民專業合作社將從數量擴張向質量提升轉變,規范提升將是農民專業合作社發展的主旋律。在各級各相關部門的指導服務下,在社會化代理服務組織的協助下,更多的農民專業合作社將實行建賬核算、民主管理、按成員的交易量(額)進行返還分配,建成組織形式和運行機制規范的合作社。各地將涌現出更多的樹為榜樣的典型社,各級認定的示范社,列入政府優先扶持名錄的名錄社,實行年報公示的合作社比重將進一步提高,更多規范的農民專業合作社將得到社會認可、成員支持、政府扶持 。
三是農民專業合作社功能更加拓寬。相當一部分農民專業合作社在強化“幾個統一”服務、增強服務帶動能力的同時,將開展農業“接二連三”試點,強化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功能;開展信息化試點,強化“互聯網+”功能;開展創建科技示范基地試點,強化農業科技植入功能;開展農業標準化試點,強化品牌引領功能;開展建立風險防范機制試點,強化風險保障功能;開展信用合作試點,強化資金互助功能,進一步拓寬服務功能,提升服務能力,在促進農業適度規模經營、推動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以及帶動農民就業增收、脫貧致富中發揮著越來越突出作用。
(作者單位:江蘇省鹽城市委農村工作辦公室)
責任編輯: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