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祖銓 張令奇


摘 要:農林牧漁服務業、電力熱力生產和供應業、道路運輸業、公共設施管理業、教育業等5個大類行業有潛力成為民間投資增長的新空間。建議對于生產能力充分、國企事業單位壟斷力量強的行業,要以推動國企改革、事業單位改制為重心,把混合所有制改革、支持民間資本控股挺在第一線。對于生產能力不足、供給不充分的行業,要把放寬市場準入、優化營商環境放在更突出位置,以增加有效供給。
關鍵詞:民間投資 增長空間 民營經濟
民間投資和民營經濟是推動我國經濟發展、優化產業結構、繁榮城鄉市場、擴大社會就業的重要力量,特別是今年以來,在整體投資增速逐月走低、基建投資增速斷崖式回落的情況下,民間投資增速呈現出持續向好態勢。前8個月,民間投資同比增長8.8%,較上年同期加快1.9個百分點,對整體投資增長的貢獻率高達97%。可見,激發民間投資活力、挖潛民間投資增長空間是當前穩投資、提高投資有效性的關鍵抓手,也是防范化解地方政府隱性債務、推動國企降杠桿的重要手段。
一、民間投資的統計范圍
2012年初,國家統計局印發《關于民間固定資產投資定義和統計范圍的規定》,正式開始統計并定期對外公布民間投資情況。民間固定資產投資是指具有集體、私營、個人性質的內資企事業單位以及由其控股(包括絕對控股和相對控股)的企業單位建造或購置固定資產的投資,即非國有及國有控股、非外商和港澳臺商及其控股單位的固定資產投資。
迄今,國務院層面針對民間投資印發的重要文件主要有三個,一是2005年的《關于鼓勵支持和引導個體私營等非公有制經濟發展的若干意見》(國發〔2005〕3號),簡稱“非公三十六條”;二是2010年的《關于鼓勵和引導民間投資健康發展的若干意見》(國發〔2010〕13號),簡稱“新非公三十六條”;三是2014年的《關于創新重點領域投融資機制鼓勵社會投資的指導意見》(國發〔2014〕60號),一般簡稱為“社會投資三十九條”。
二、民間投資的發展情況及結構特征
(一)發展情況
2017年,我國民間投資額達到38.2萬億元,占全國固定資產投資比重為60.4%,連續6年超過60%。2012年以來我國民間投資增速走勢大致可以分為三個階段:2012年到2015年上半年,民間投資與整體投資同步持續回落,主要是“四萬億”擴內需政策消退后投資增速的自然回落;2015年下半年到2016年,在專項建設基金等投資政策的支撐下,基建投資發力帶動整體投資增速下行速度有所趨緩,但民間投資增速出現了斷崖式下跌,最低時僅為2.1%;2017年至今,針對民間投資低迷的問題,國家出臺了一系列促進民間投資的政策文件,疊加世界經濟復蘇進程有所加快,民間投資增速企穩回升,今年以來始終高于整體投資增速(見圖1)。
(二)結構特征
根據《中國固定資產投資統計年鑒2017》中的數據,分別從行業間分布結構、行業內比重結構兩個維度對民間投資的結構性特征進行分析。
民間投資的行業間分布結構,可以反映出現階段民間資本集中進入的行業領域。民間資本在某行業領域的投資規模越大,一般代表該行業領域公平準入的程度較高,利潤空間比較有吸引力。2016年,民間投資達到36.5萬億元,其行業分布結構呈現出以下特征:
1.民間投資在第二產業中的規模高于第三產業。這與整體投資在三次產業間分布是有區別的。民間投資在三次產業間的分布比例是4.1:50.0:45.9,而整體投資則是3.2:38.9:58.0。
2.民間投資主要集中在制造業和房地產業。上述兩個門類行業民間投資額分別為16.4萬億元、9.0萬億元,分別占全部民間投資的44.9%和24.6%,合計為69.4%,余下18個門類行業的民間投資合計占比僅為30.6%。
3.民間投資規模較大、在萬億元以上的門類行業有7個。規模從大往小分別是制造業(16.4萬億)、房地產業(9.0萬億)、農林牧漁業(1.7萬億)、批發和零售業(1.6萬億)、水利環境和公共設施管理業(1.6萬億)、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1.2萬億)以及電力、熱力、燃氣及水的生產和供應業(1.1萬億)。
4.制造業民間投資規模較大、在萬億元以上的大類行業有6個。規模從大到小分別是非金屬礦物制品業(1.6萬億)、化學原料及化學制品制造業(1.3萬億)、通用設備制造業(1.2萬億)、電氣機械和器材制造業(1.1萬億)、專用設備制造業(1.1萬億),主要是一些基礎原材料高耗能行業和裝備制造業。
5.民間投資規模偏小的大類行業主要集中在交通運輸、信息傳輸、水利、環境、教育、衛生、社會工作、文體娛樂等第三產業。比如道路運輸、電信傳輸、教育、衛生、社會工作、文體娛樂等大類行業的民間投資額都在5000億元以下,所占比重都不到1.5%,主要是一些國企壟斷行業和事業單位集中的行業。
民間投資的行業內比重結構,可以反映民間資本相對國有資本在某個行業中的影響力。某行業民間投資比重越高,一般代表在該行業中民營經濟相對于國有經濟更有優勢、更具主導權。2016年,民間投資占整體投資的比重為61.2%,其行業比重結構呈現出以下特征:
1.制造業領域民間投資比重普遍極高,超過85%。制造業民間投資比重高達87.2%。31個制造業大類行業中,14個大類行業民間投資比重超過90%,10個超過80%,3個超過70%,僅煙草制品業民間投資比重為18.9%、石油加工煉焦和核燃料加工業民間投資比重為61.6%、計算機通信和其他電子設備制造業民間投資比重為62.2%、其他制造業民間投資比重為69.8%。
2.第三產業民間投資比重較低,不到50%。第三產業民間投資比重僅為48.5%,低于民間投資平均比重12.7個百分點。進一步考慮到第三產業民間投資一半左右進入到房地產業,剔除房地產業后的第三產業民間投資比重進一步驟降至37.0%。
3.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領域的民間投資比重偏低?;A設施領域民間投資比重為19.7%,其中,交通運輸業僅為14.7%,信息傳輸服務業僅為23.4%,水利、環境和公共設施管理業僅為22.7%。公共服務領域中,電熱燃水生產和供應業民間投資比重僅為36.8%,教育僅為26.4%,衛生和社會工作僅為39.1%。
三、民間投資增長的新空間
通過考察民間投資的行業間分布、行業內比重兩個維度,對民間投資潛在的新增長空間進行研究分析。其中,行業間分布用來反映民間投資的絕對規模,規模越大則表明該行業民間投資量級大、拉動力強,同時也反映該行業整體投資規模比較可觀。行業內比重用來反映民間投資在該行業中的影響力,比重越低則表明民間投資在該行業的增長空間大、擴張潛力強。
綜合考慮,篩選標準界定為(2016年數據):該大類行業的民間投資規模大于1800億元(比例大于0.5%)、民間投資比重低于60%。同時滿足這兩個標準的大類行業,即認為民間投資在該大類行業中具有較好的發展前景和挖潛空間。
可以發現,農林牧漁服務業、電力熱力生產和供應業、道路運輸業、公共設施管理業、教育業等5個大類行業有潛力成為民間投資增長的新空間(見圖2)。這些行業的投資規模足夠大、但民間投資相對不足,通常表現為以下三類特點:第一類是競爭性領域中存在著數家大型的寡頭壟斷央企,比如電力熱力生產和供應業;第二類是競爭性領域中存在大量的地方國 企,比如道路運輸業;第三類是公共服務領域普遍存在著大量的事業單位和國企,比如農林牧漁服務業、教育、公共設施管理業。
當前,我國民間投資占整體投資比重超過60%,第一產業民間投資比重接近80%,制造業領域民間投資比重超過85%。因此,民間投資比重進一步提升的空間實質上是比較有限的,主要來自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領域。假設上述5個大類行業民間投資比重能在中長期內順利提高到60%,靜態測算結果顯示,我國民間投資比重有望再提高7個百分點,達到68%左右的水平上??紤]到我國社會主義國家的性質以及國有資本做強、做優、做大的要求,民間投資比重接近70%也是比較合理適宜的水平。
在5個大類行業中,促進民間投資增長的政策既要全面兼顧,更要有所側重。首先,對于生產能力充分、國企事業單位壟斷力量強的行業,要以推動國企改革、事業單位改制為重心,把混合所有制改革、鼓勵支持民間資本控股挺在第一線。比如,電力熱力生產和供應業、道路運輸業、農林牧漁服務業。其次,對于生產能力不足、供給不充分的行業,要把放寬市場準入、優化營商環境放在更突出位置,吸引更多民間投資來增加有效供給。比如,教育業、公共設施管理業。
參考文獻:
[1]潘旭亮,白景明.政府投資和民間投資對城鎮化發展效果評價[J].經濟研究參考,2018(13).
[2]李曉清.民間投資政策落實現狀及其發展對策研究——以江蘇為例[J].中國經貿導刊,2018(11).
[3]辜勝阻,韓龍艷,李文晶.進一步激發我國民間投資活力的戰略思考[J].學習與實踐,2018(05).
[4]劉進軍,何元峰,李冰心等.甘肅省促進民間投資相關政策措施落實情況調研報告[J].甘肅行政學院學報,2018(01).
[5]拓曉瑞,徐久香.廣東民間投資的現狀、問題與對策[J].科技創新發展戰略研究,2018(01).
[6]李海龍,謝毓蘭.以政府信用為支點 激活民間投資動力[J].宏觀經濟管理,2017(01).
(胡祖銓,國家信息中心經濟預測部。張令奇,中國人民銀行定西中心支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