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麗
摘 要:對于小學低年級的學生來說,升入小學是從幼兒園生活轉變小學生活的初始階段,六歲左右孩子需要從無憂無慮玩耍的幼兒園生活轉變為接受正規的小學教育,很多孩子不適應小學的學習生活,容易出現一些在課堂上不能遵守紀律以及不能專心聽講等問題,這時教師則需要根據孩子的心理以及行為習慣精心地設計教學的環節、設置教學的內容,以此來提高孩子的課堂參與度,提高教學的效率。主要針對小學低年級數學的趣味性教學進行了簡單的探討,以激發孩子的學習興趣為主,從而讓孩子愛上數學。
關鍵詞:小學低年級;數學;趣味;策略
小學是幼兒到小學生的過渡時期,剛結束的幼兒園生活會存在于孩子的意識和行為中,幼兒園生活基本上都是以培養孩子的生活習慣和玩耍為主要的內容,有趣的內容更吸引孩子的注意。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可以利用孩子的心理來打造具有趣味性的的課堂,從而激發孩子的參與興趣,提高其學習的效率。
一、打造生活化教學情境,體會數學價值,增強數學課堂教學趣味性
對小學數學課程教學來講,可將數學與小學生日常生活緊密結合,使學生在生活化的情境中體會數學的實用價值,體會數學學習的樂趣。所以,在小學實踐教學過程中,特別是對低年級數學教學時應重視教學內容和日常生活的緊密融合,打造貼近生活的充滿趣味性的教學情境,消除學生對數學學習的懼怕心理,更加符合小學生形象思維敏感的學習特征,從而促使學生更加快速地投入到課堂學習中來,適應數學課堂教學節湊提高學習效率。比如,在講解“認識時間”這節課時,就可利用多媒體設備給學生播放一位小學生在一天24小時時間內學習和生活時間的動畫視頻,然后再向學生提出你們都在幾點起床?幾點到學校?幾點回家?晚上幾點睡覺?等生活化的問題,學生的學習興趣立刻被調動起來,大家紛紛舉起手來爭先恐后地回答問題,課堂氣氛一下子活躍起來,學生對本堂課相關知識的學習欲望獲得有效調動,并且學生回答的答案也是五花八門極為有趣,大大增強了課堂趣味性,學生在歡聲笑語中很輕松地學習和掌握相關知識,提升了課堂學習效率。
二、充分利用游戲教學法提升小學數學課堂趣味性
小學生的天性就是愛玩好動,所以在教學過程中教師也應充分認識到這一點。在小學低段數學教學中應充分利用游戲教學法提升課堂趣味性,進而激發學生課堂學習積極性,提升教學效果。并且,由于數學相比其他學科需要學生具有良好的抽象思維和邏輯思維能力,但是這對小學生來講卻較為困難,因為小學低年級的學生抽象思維和邏輯思維正處在形成和發展初級階段,該方面的能力較弱。為此,教師應盡量將數學教學中較為抽象的知識內容轉變為形象生動的內容呈現給學生,幫助學生理解和掌握數學知識。比如,在學習“認識人民幣”這一課時,就可設計一個角色扮演的游戲,利用多媒體設備播放一個超市人們購物的畫面并播放相應的背景音樂,增強學生真實感和游戲的趣味性,調動學生參與數學游戲活動的興趣。可以讓學生自主選擇扮演的角色,有的扮演售貨員、有的扮演顧客,學生還可將自己的各種學習文具當做商品模擬一個真實的商店購買物品的游戲,并讓學生在課前準備好各種面值的人民幣,使學生在參與游戲的過程中使用面值不同的人民幣購買商品,使學生在主動參與游戲的過程中認識人民幣,并學會使用人民幣,真正提升課堂教學效率學生對相關知識的理解和掌握也更加容易,極大地提升課堂教學效率。
三、采用多元化教學手段,建立和諧師生關系,營造輕松愉悅的數學課堂教學氛圍
在以往的小學低段數學教學中由于教師自身教學理念的落后,致使采用的教學方法也比較傳統陳舊單一,無法有效調動小學生對數學學科的學習興趣,教學效果達不到預期效果。為此,隨著教學理念的轉變教學方法也越來越多,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也應轉變陳舊教學理念,在課堂教學中采用多元化的教學方法和模式,讓數學課堂內容變得更加豐富多彩,更加具有趣味性,營造一個學生向往的輕松愉悅的教學氛圍。首先,教師應轉變以往課堂“主宰者”的陳舊思想,放下身段主動走到學生當中去成為學生學習的伙伴,與學生加強心與心的交流,構建和諧的師生關系,獲得學生的信任,從而采用更加有效的教學方法及教學計劃。提升課堂教學趣味性的方法主要有情境教學法、合作學習法、游戲教學法以及體驗式教學法等。
小學是孩子結束幼兒園生活正式步入學習生活的一個階段,充滿趣味性的學習內容更能激發孩子學習的積極性,尤其對于數學這門學科來說,趣味性的內容是學習數學的敲門磚,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尊重孩子的心理需求,這樣的教學才是有效的教學,才能為孩子的學習和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李亞潔.小學低年級數學趣味性教學的策略探討[J].課程教育研究(新教師教學),2013(21).
[2]莊若冰.趣味性教學方法在小學低年級數學教學中的運用[J].速讀旬刊,2015(11).
編輯 段麗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