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開磊
天津工業大學,天津 300380
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人們需求日益上漲,互聯網金融高速成長。大學校園里也出現了多種多樣的校園網貸。大多校園網貸通過投放誘人的廣告和低利息,在各大高校中飛速傳播。由于校園網貸的不成熟和社會監管體系的不完善,部分大學生因此陷入了一些陷阱,給他們的生活和學習都帶了極大地困擾。甚至因此出現了學生跳樓自殺的例子。在這種校園網貸事件頻發不窮的情況下,社會上對此引發了激烈的討論。
誘發校園網貸事件頻發的原因并不是單方面的,而是多方面的。本文將對這些原因進行分析和闡述:
大學生由高中繁雜的學業負擔下過渡而來,還未正式步入社會,社會經驗較少,對網貸知識了解不多,再加上校園網貸誘人的廣告,自制力稍差的學生很容易就跳下這個陷阱。并且,大學生在校園中只有少部分人才能實現經濟獨立,他們的消費觀念還未成熟,容易受到周圍環境的影響,理財經驗尚未成熟,缺乏資金防范意識,很容易掉下校園網貸的泥淖而不能自拔。
在各大高校刮起“校園網貸”這股大風時,學校未能及時地針對該類問題對學生進行相關的教育。其次,高校在對校園內所進行的一些經濟活動監管不足,導致了校園網貸廣告的肆行。同時,高校普遍未針對學生消費觀問題進行教育,未能及時引導某些大學生樹立正確的消費觀和理財觀。
大多數網貸平臺大多都利用信息快速互通的特點,快速占領高校大學生的經濟需求。并且為了擴大自身利益,網貸平臺多利用虛假宣傳,欺詐貸款人。他們都高舉“無息、低息”、“安全有保障”的旗幟引誘大學生貸款。但事實上,校園貸款卻是存在著高違約金、高逾期費、高服務費的陷阱,一旦學生未能及時還款,網貸平臺將采用泄露個人隱私等極端的方式要求學生及時還款并附帶高額利息。
隨著近些年來互聯網經濟的快速發展,我國目前還未就互聯網金融方面的監管制度進行完善。也就是說,政府對這方面還存在著監管不足,懲罰力度不大的情況。在這種情況下,一些違法的校園網貸平臺就趁此漏洞毫無懼怕地進行貸款。這對社會經濟的發展帶來了極大地困擾,也對社會公民的財產安全造成威脅,尤其是對涉世未深的大學生來時,更是如此。
首先,學生自身在了解到校園網貸的弊端時,就應加強自身的理財觀念,樹立正確的消費觀,糾正自身存在的過度消費、攀比消費等問題。這就在校園網貸的整個過程的源頭杜絕了不合理消費和不合理貸款。其次,高校應就此類問題及時向學生科普校園網貸的弊端,以舉辦專題報告或主題班會等形式,對學生進行一定的引導和教育。以此增加學生的風險防范意識和自我辨別力。
校園網貸之所以能夠快速、廣泛地在各大高校風行,就是因為學校對其監管的力度不大。因此,高校應就此類問題進行防范措施,加強對校園廣告的監管,對校園內可能存在或可能發生的不良校園網貸進行排查和處理。同時,學校也應重視學生反映的有關校園網貸的問題,幫助學生依法維護自身利益,加強學生的風險防范意識。
之所以會有校園網貸的產生,就是因為大學生對可支配資金方面存在較大需求。在這種巨大需求的情況下,就會有不法之士趁此騙取錢財。因此,學校如果想解決這個問題的話,不能單單只對校園網貸平臺進行防范,同時也應采取相關措施預防學生因貧而貸的情況。
政府監管機構作為社會中最大的監管機構,因就社會上出現的較大問題的事件進行關注并采取行動。隨著校園不良網貸問題的頻發,我國政府的監督機構已經認識到這方面的監管缺失,并下發了多項公告和通知。如,在2016年,銀監會就曾就校園網貸問題發文強調采取“停、移、整、教、改”的五字方針;同年,教育部也就此問題下發了《關于開展校園網貸風險防治集中專項教育工作的通知》。在這些規定和方針的引導下,我國校園網貸領域已有所改善,但同時也存在可以進一步完善的方面。因此,政府應加大對網貸平臺的管控,防治非法網貸平臺的產生和傳播。
在互聯網技術為我們帶來便利的同時,我們也應該認識到其中所存在的問題。當然,我們不能一概否定校園網貸的存在價值,其本身也存在一定的積極意義。但這個不成熟的領域,仍然存在不少的風險。因此,如何解決大學生校園貸可能存在的隱患就是社會所要思考的問題。要解決這些問題,就需要學生本人、學校和社會的合力行動。最后,希望本文所提出的措施能對解決校園貸存在的問題有所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