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省梅州市梅縣區畜牧獸醫水產技術推廣站,廣東梅州 514700)
目前梅州市場上的牛肉價格不斷攀升,主要原因是自改革開放以來,人民群眾的收入跟生活水平都有了大幅度的提高,但本地的肉牛生產卻嚴重滯后,遠遠滿足不了當地人民生活的需求。如何解決肉牛來源及穩定供應就成了一大難題。
目前梅州主要飼養的肉牛概況:梅州歷來養牛只是為了作為耕作工具,沒有飼養肉牛的習慣。改革開放以來,隨著城鎮化不斷發展,農村青壯年勞動力外出務工逐年增多,導致大量的山坑田地被丟荒棄耕,加上農業機械化耕作水平不斷提高,牛原來作為耕作工具的地位明顯降低,飼養量逐年減少,這就為發展肉牛飼養提供了天然牧草資源,要是能充分利用這一資源優勢發展肉牛生產,前景廣闊,效益可觀。目前全市肉牛飼養主要是以農村山區小規模散養放牧為主,且本地黃牛占多數,僅有少量飼養本地黃牛跟西門塔爾雜交肉牛或從江西、山東等地引進的西門塔爾、利木贊和秦川牛等品種,且多作為耕作之用,真正作為肉用的肉牛飼養專業戶卻很少,生產滯后發展速度極慢。
為了發展梅州市肉牛生產問題,市、縣(區)各級政府多年來陸續出臺了很多鼓勵措施,各級政府大力號召群眾種植牧草發展草食類動物,飼養肉牛的農戶也相繼有部分出現,特別是1998年梅州市人大通過了一項品種改良議案,決定在全市開展肉牛的冷精配種,改良本地黃牛以發展肉牛生產。迄今為止已經實施了十多年,各縣不同程度取得了一定成績,相對推動了梅州市的肉牛生產,取得了較為顯著的效益。
梅州屬于亞熱帶季風氣候,山多耕地少,特別是山區有很多荒廢的山坑田地,自然草資源豐富,有著相當高的利用價值。農戶可因地制宜,根據自身的生產條件,選擇利用荒廢的山坑田地豐富的自然草資源,也可利用較易獲得的農業廢料,如玉米稈、花生苗、稻稈等,進行放養或圈養,合理控制飼養肉牛數量。
人工種植牧草往往是解決青飼料供應問題的不二選擇,在我們南方首推牧草品種就是被譽為飼草之王的皇竹草,它是一種從哥倫比亞引進的雜交育成多年生禾本科植物,生長期可達到25年,具有高產、優質、用途廣泛等優點。
皇竹草營養豐富,富含動物需要的17種氨基酸,干草粗蛋白含量達18%,精蛋白含量達16%,每667m2所產鮮草相當于0.53~0.67hm2玉米蛋白質含量,是草食畜禽的優質飼料。使用該草飼喂肉牛可加快生長速度,降低飼料成本,每頭牛可增加300~400元。皇竹草適應性強,適宜各種土壤,耐瘠、耐濕,栽培簡單,管理粗放,該草幾乎無病蟲害,在南方一年四季都可以栽種。
①應選擇生產性能良好、生長速度較快的優良品種。如國內南陽牛,國外的產于瑞士的西門塔爾肉役兼用牛,美國的婆羅門牛,英國的短角牛、利木贊肉用牛等進行雜交優勢利用。
②應根據草資源條件合理安排飼養量。牛是草食動物里的大食戶,每天需要進食15~30kg的優質青草,這樣算來每頭牛至少需要有優質自然草資源約667m2以上,人工種植牧草約需0.03hm2左右,因此,首先要有比較充足及優質的自然草資源場地,其次選擇利用草資源應與合理飼養牛只保持科學的比例關系,有多少草資源就相應的飼養與之匹配的載畜量,不要濫養,(如每戶3~5頭或5~10頭都可以)。
③采用放牧飼養時應將草場進行科學合理的劃分區域,實行輪轉放牧,以充分利用自然草資源。牛在進食自然草資源青草時,真正吃進去的很少,被踐踏和破壞的占很大部分,因此,進行草資源區域劃分、實行輪流放牧的天數不要太長,這樣才有利于被踐踏和破壞的青草盡快恢復生長,有利于下一輪的放牧,放牧的區域最好劃分為三個以上。
④要合理補充精料。主要措施:一是對預期出欄的肉牛每天適當補充精飼料,每天晚上補充1.5~2.5kg由家糠、玉米、豆粕等混合飼料,同時應適當減少其運動量,使其在較短時間內增膘。二是小牛放牧時,由于經常吃不飽而影響生長,可在放牧回來后補充人工種植的牧草和適量的混合飼料。三是應當人工種植部分牧草,以備在天氣惡劣不能進行放牧時或自然草資源匱乏不足的時候進行補充飼喂,以保證營養水平供給。四是在牧草盛產時或玉米收成期,采收草料制作成青貯飼料以備用。
⑤建議對公牛在開始性表現前及時隔離圈養。公牛在性成熟后經常對其他牛進行騷擾、打斗,甚至追逐,造成被追逐的牛走失,性成熟后其本身食欲減退,影響生長速度,因此,應及時將不留作種用的公牛進行隔離圈養育肥。
⑥應做好肉牛生產中的其他一些工作。做好日常防疫和疫苗注射工作,目前來說,主要是口蹄疫的疫苗注射。平時做好牛舍的衛生工作,每天清理糞便、雜物等,及時做好滅蠅、蚊、老鼠以及體內外寄生蟲的驅蟲工作等等。做好冬季的防寒保暖、夏季降溫防暑工作。
冷配改良技術一直是改良黃牛品種很有效的辦法,采用冷精配種技術雜交改良的黃牛初生重、長速快、抗病力強、耐粗飼、體力大、肉質鮮嫩。梅縣自1999年開始推廣黃牛冷凍精液配種至今已有10多年時間,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受到了廣大養牛戶的歡迎。本地黃牛一般初生牛犢體重只有12.5kg左右,而經冷精配種產下的牛犢一般都在17.5kg以上,出生體重增加40%以上,差別明顯,而且冷精配種產下的牛犢生長速度快,飼養一年體重可達250~350kg,這一技術自然就受到廣大黃牛養殖農戶的歡迎。可見,應加大力度繼續推廣黃牛冷配改良技術,讓肉牛養殖戶實實在在得到實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