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遼寧省法庫縣種畜禽監督管理站,遼寧法庫 110400)
近年來,通過對養驢業發展中存在問題,進行分析探討,提出促進驢產業又好又快發展的對策建議。
(1)有史料記載法庫養驢有300多年歷史,驢作為傳統農業生產及交通運輸工具。目前,養驢業正經歷深刻變革,隨著驢的役用性能逐漸被現代農機所取代,其存欄數量不斷減少,特別是能繁母驢數量驟減。
(2)雜交改良規模化缺失
沒有明確選種計劃和目標,也沒有制定科學系統的改良計劃,沒有良種登記,生產性能測定,體型鑒定遺傳評估等工作,沒有實現常態化。
(3)驢產業政策支持力度不夠。
2016年前沒有扶持政策和鼓勵措施,由于行情積極狀況(多數養殖戶經濟不足)在飼養上能省則省一直延續傳統的養殖方式,導致營養不良,生長緩慢,繁殖力下降,經濟效益差。
(4)缺乏龍頭企業
平昌縣沒有標準化的養殖企業和驢肉深加工企業,若想把產業做大做強,必然需要從產、加、銷三方面入手,引進龍頭企業,培植壯大驢企業勢在必行。
(1)加強宣傳,鼓勵養殖
積極開展養驢宣傳工作,推廣驢的營養價值、藥用價值,使全縣廣大養殖戶了解養驢的經濟效益及市場前景。以政府引導政策拉動鼓勵養殖。
(2)有計劃地進行驢品種的改良
現有驢群多數含有關中驢血統,由于長期使役,前軀發達,后軀發育不良,肉用體型不明顯,具有品種特色化,是驢產業實現高產高效關鍵措施。可引進德州種公驢為父本,與當地母驢進行級進雜交,也可兩代后再用關中公驢進行回交改良,要定期進行生產性能測定擇優去劣,選育出毛色一致,抗病性強生長速度快,后軀發達,肌肉豐滿肉用型的類群,才能不斷提高生產性能和經濟效益。
(3)積極爭取政策,加大對驢產業發展的資金扶持
為實現平昌縣驢產業的快速發展,法庫縣動物衛生管理局向國家、省、市爭取政策,成功建議將養驢納入《沈陽市2016年規模場政策》,和牛、羊、享受同等補貼待遇。即對存欄10頭以上可繁母驢養殖戶,新生驢駒進行補貼。這一政策的出臺,大幅度增加了全縣農戶養驢的積極性。
(4)學習經驗,助推驢產業鏈條發展
采取“走出去、引進來”等辦法,向驢產業發展較好的地區學習好的發展經驗,支持以東阿阿膠集團為代表的龍頭企業落地,引進驢肉深加工項目,發揮引領作用,推進驢產業鏈壯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