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喀左縣畜產品安全監察所,遼寧喀左 122300)
畜產品質量安全,事關人民群眾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事關農民增收和畜牧業健康發展。但近一段時期以來,被氟蟲腈污染的雞蛋,被飼喂“瘦肉精”的豬、牛、羊,三聚氰胺毒牛奶,獸藥殘留超標等畜產品安全問題時常被報道。各級政府對食品安全工作高度重視,各級監管部門加強了工作力度。但由于少數養殖者受到利益驅使或法律、安全意識低等原因造成使用違禁品或濫用抗生素等問題,致使生產的畜禽產品有質量問題,畜產品安全形勢不容樂觀。
根據各級政府要求及本縣實際,2011年8月,縣編辦下文同意喀左縣獸藥飼料畜產品安全管理站更名為喀左縣畜產品安全監察所,并加掛喀左縣獸藥飼料畜產品質量安全檢測中心牌子,明確了職能配置及人員編制情況。2012年4月批復鄉鎮動物衛生監督所加掛畜產品質量安全監察所牌子,明確了增加的監管職責。
縣級畜產品質量安全監管機構、執法機構及檢驗機構已建立健全,但機構人員配備不夠充實。鄉鎮畜產品安全監察所負責各自轄區內畜牧業生產、動物防疫、檢疫、畜牧技術推廣、畜產品安全監管等各項工作,也面臨任務重,人員少的問題。喀左縣自然村213個,聘用的村防疫員即畜產品安全監管員為190人。由于人員缺少,這樣就造成了無法實現全縣畜產品質量安全大范圍、高密度、高頻率的監管,給個別非法生產經營者以可乘之機,使畜產品質量安全隱患無法徹底根除。
各級畜產品監管工作人員并非全部為畜牧獸醫專業人員,個別人員還存在業務不精、執法不力的問題。對在監督檢查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存在違法事實定性不準確、執法程序不規范等現象。這些問題的存在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畜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工作的高效開展,加大了監管工作人員的工作量。
雖然縣政府先后投入了資金加強畜產品安全化驗室建設,購買了相關的設施設備,也僅僅能對“瘦肉精”和獸藥殘留進行快速篩選。除個別比較先進的試驗儀器設備外,全縣總的畜產品質量安全監管設施還比較落后,沒有對疑似有問題的獸藥、飼料等養殖業投入品檢測的設施設備。
縣政府應通過多種方式增加畜產品質量安全監管人員數量配置,并以增加畜牧獸醫專業人員為主,達到專業事專人做的目標;同時,通過內部培訓與外出學習相結合的方式,與專業院校溝通協調,加大對現有畜產品質量安全監管人員業務能力培訓,主要培訓畜產品質量安全控制、法律法規、檢測技術、執法程序等專業知識,使監管人員的能力得到進一步提升。
在現有經費投入的基礎上繼續加大對畜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工作的經費投入,用于監管基礎設施建設,提高監管設施技術含量;增加畜產品質量安全監管人員數量及村級監管員待遇水平,提高監管人員素質能力,從而使監管人員、技術手段、儀器設備等都能滿足的畜產品質量安全工作的需要。
畜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工作具有長期性、連續性的特點,必須建立健全相關體系,制定并嚴格落實監管制度,打造畜產品質量安全監管的長效機制。按照省、市加強鄉鎮畜產品安全監察所標準化建設的要求,認真貫徹落實《鄉鎮畜產品安全監察所標準化管理規范(試行)》,努力實現畜產品安全監管標準化、規范化,提升監管能力。縣局與22個鄉鎮所簽訂了畜產品安全目標管理責任狀,鄉鎮所與全縣213名村防疫員簽訂責任狀,實行目標管理責任制,做到了目標明確,任務具體,責任到人,確保了畜產品安全監管工作組織到位、措施到位。實現黨政同責,雙向管理。縣政府同各鄉鎮政府簽訂了畜產品安全監管責任狀,鄉鎮政府同村委會簽訂責任狀,村委會對轄區內畜產品質量安全負有監管責任,對相關的法律、法規及上級的文件會議精神村委會有宣傳義務。明確養殖企業是第一責任人,建立了縣、鄉、村三級聯合監督,分級負責的監管模式。實現了縣所人員分片,鄉鎮所人員分村、村防疫員包戶的三級聯動模式。實現了一級對一級負責,一級監督一級的監管模式
通過強制獸藥、飼料生產經營企業、動物養殖場戶、屠宰場點建立檔案化管理制度、畜禽標示制度、產品可追溯制度、產品召回制度等相關生產管理制度,規范畜牧業生產經營行為,不斷完善畜產品可追溯體系這一系統工程,這也是畜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工作的迫切要求。
在日常監管工作中必須高度重視宣傳和典型教育,增加全社會參與畜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工作的力度。一是向各級政府領導宣傳,取得政府對監管工作的重視、理解和支持;二是向管理人員宣傳,提高畜產品生產行業從業人員對畜牧業法律法規的認識及畜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工作的自覺接受程度。三是做好典型宣傳,充分利用新聞媒體的輿論效應,大力宣傳畜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工作,擴大社會影響,營造全社會關心和支持的良好氛圍。
總之,要搞好平昌縣畜產品安全監管工作,必須完善監管體系,做好宣傳,提高養殖戶知法守法意識,提高畜產品安全知識的社會知曉度,建立健全各項規章制度,提高監管人員的政治素質和業務水平,加強獸藥、飼料生產、經營和使用者監管,嚴厲打擊添加“瘦肉精”等違禁品、注水注膠等違法行為,為人民群眾吃上安全放心的肉、蛋、奶提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