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牧業經濟學院,河南鄭州 450046)
在規模化養豬生產中,母豬乳腺炎是乳房受到機械、物理、化學和生物學等多種致病因素引起的一種炎癥疾病。發病后乳房會出現紅腫熱痛等炎癥反應,泌乳減少或停止,同時乳汁發生理化性狀的改變,從而影響哺乳仔豬的生長發育,給豬場造成較大的經濟損失。因此,做好母豬乳腺炎的防治對于規模化豬場具有重要意義。
在引起乳腺炎的諸多因素中,病原微生物占有重要比例,主要有葡萄球菌、鏈球菌、大腸桿菌、化膿棒狀桿菌、副傷寒桿菌、綠膿桿菌、產氣桿菌、放線菌、布魯氏菌、結核桿菌、口蹄疫病毒、支原體等以及母豬通過接觸霉菌污染產房地板和木板欄而感染。
飼料中纖維飼料過少、能量過高,導致母豬乳汁分泌過多,而哺乳仔豬吮乳量有限,這就導致乳汁淤積于乳房內無法排出而引起乳腺炎。另外母豬乳腺炎還受豬舍衛生狀況好壞的影響,如豬舍不清潔,積糞、積尿污染乳房而引起感染,產房擁擠、通風不良、溫度過高、地面潮濕、噪音過高、消毒不嚴、墊草不及時更換、擠乳前未清洗乳房或擠乳員手不干凈等都可導致此病的發生。
豬欄地面不平或過于粗糙,使乳房經常受到擠壓、摩擦,仔豬咬傷乳頭等引起外傷,均會誘發乳腺炎。
母豬乳腺炎還可繼發于其他疾病,如子宮內膜炎、產后熱、下體炎及其他生殖器官的炎癥等。母豬產后多體弱氣虛,容易感染疾病,因此,對產后母豬加強護理是預防乳腺炎發生的重要措施。
母豬乳腺炎在臨床上常表現為母豬精神沉郁或昏睡,呼吸、心率加快,體溫升高,食欲不振,飲水減少,糞便少而干。患病母豬乳汁分泌量減少或停止,乳汁變黃,濃稠,有的呈水樣。發病乳區出現紅、腫、熱、痛等炎性反應,許多患病母豬對仔豬表現出易怒癥狀,以趴臥來拒絕哺乳。觸診時可發現乳腺腫大,質地變硬,有疼痛感,觸診后留有壓痕。
對患病母豬乳房進行按摩和熱敷,方法是按摩乳房后用溫熱毛巾熱敷30~60min,以促進血液循環,按摩時輕輕擠出淤積的乳汁,以消除腫塊和疼痛,從而加快恢復。但對急性、有痛感、發熱的乳腺炎不能熱敷,需用毛巾冷敷,否則將加劇乳房腫脹,一日2~3次。
當病豬乳房有膿腫時,應縱行切開乳房排出膿汁,然后用0.1%高錳酸鉀或過氧化氫進行沖洗,再注入青霉素160萬IU。據報道,取健康母豬200ml乳汁,恒溫加熱到55℃左右,然后加入青霉素150萬 IU,將其注入乳房內進行沖洗,一天一次,對治療乳房膿腫效果良好。
遵循消炎止痛、清熱解毒、活血化瘀、消腫散結的原則。可用新鮮的紫花地丁、蒲公英、花椒葉各100g,搗爛后用紗布包裹進行外敷30~60 min,一天2~3次,連用3~5 d。也可取金銀花、蒲公英、絲瓜絡各20g,穿山甲、通草各12g,芙蓉花、連翹各15g,研磨成粉末,開水沖調或拌食喂服,一天2次。
0.5%鹽酸普魯卡因溶液50ml,加入青霉素160萬 IU,鏈霉素150萬 IU,在乳房實質與腹壁之間進行局部封閉注射,10%魚石脂軟膏、10%碘酊、樟腦油、蒲公英或仙人掌研磨成糊狀,任取其一涂抹在患病乳房表面,一日1次,連用3~5d。
在產前、產后1周期間應每天測量母豬體溫,發現異常,及時進行治療。母豬分娩后,初期不要飼喂高蛋白飼料和精飼料,最好喂食富含營養且易消化的多汁飼料或青綠飼料,以防母豬泌乳量大而導致乳房腫脹,誘發乳腺炎。當母豬泌乳量過大時,要適當增添粗飼料量。母豬生產后,要及時對仔豬進行剪牙,以防仔豬吃奶咬傷乳頭,并固定母豬乳頭,避免仔豬爭搶乳頭。當母豬已發生乳腺炎時,要對仔豬可進行人工哺乳或由其他母豬代養,避免因泌乳失敗導致新生仔豬營養不良。
保持豬舍環境干凈衛生,勤換墊草,做好通風、溫度、濕度的控制,可用5%甲醛溶液或2%硫酸銅溶液定期進行消毒,以防病原菌滋生。及時清除豬圈內的尖銳物,以防發生外傷,如發現乳房部位有外傷,要及時做好消炎處理。
產前對產房進行消毒并用溫水擦洗乳房,以保證乳房、乳頭清潔健康,盡可能縮短助產時間,產后經常按摩乳房,促進血液循環,防止乳腺出現結節或導管阻塞,確保泌乳通暢。
據報道,母豬飼料中添加維生素 E、微量元素硒和土霉素粉,能夠預防母豬乳腺炎的發生。飼料中添加磺胺類藥物可降低此病發病率。蒲公英有消腫解毒之功效,在產前產后經常飼喂也可預防乳腺炎的發生。
[1] 劉小乙,馬雪梅.產后母豬無乳綜合征的防治[J].中國畜牧獸醫文摘,2013,17(5):104.
[2] 杜慶曉.母豬乳腺炎的防治措施[J].黑龍江動物繁殖,2017,25(1):55-56.
[3] 桂吉生,韓俊霞.母豬乳腺炎的病因探討與綜合防治[J].中獸醫學雜志,2015,(2):19-20.
[4] 李洪宇,陳華麗,趙寶凱.母豬乳腺炎防控探究[J].畜牧獸醫雜志,2017,(4):129-130.
[5] 生財德.母豬乳腺炎的病因、癥狀及綜合防治方法[J].現代畜牧科技,2016,(10):86-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