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 咪 吳 珊 梁 漫
大慶師范學院法學院,黑龍江 大慶 163712
早在1978年,馬科斯·費爾遜和瓊·斯潘思發表的論文《群落結構和協同消費》中,率先提出了“分享經濟”的概念,但是共享經濟卻是在最近幾年才流行開來。共享經濟是我國經濟轉型中新生的發展模式,其顯著特點就是存在供給方、需求方和網絡平臺三個主體。在這一經濟模式中最為顯著的代表就是網約車。
自2014年,網約車失聯案件始進入公眾的視野。2014年8月9日至9月13日,短短的一個月,媒體報道了近30起女性失蹤失聯新聞。網約車方面的法律漏洞給公民人身帶來危險,給社會帶來不穩定因素。而在責任的承擔方面,考慮到受害人、加害人以及網絡平臺之間的關系,實務中主要責任大都由加害人承擔。
網約車失聯案件與普通失聯案件的區別我們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分析。首先普通失聯案件多為自行出走;網約車失聯案件則是被害人因為乘坐事先在網絡上預約的出租汽車繼而失聯。其次二者在時間和空間上也有所區別,在時間上,普通失聯案件多發生在節假日和深夜凌晨等人群較少的時間段,網約車失聯案件無時間上的特殊,隨人們出行選擇的時間段而發生。在空間上,普通的失聯多發生于封閉或偏僻空曠的地段,以及人員較少的公園郊外等,網約車失聯多聚集在客流量較多的地段。最后,二者在失聯的主體上也存在較大的區別。普通失聯案件中既包括成年人也包括無民事行為能力人和限制行為能力人,涉及的人群較為廣泛;而網約車失聯案件的受害主體大多為女性,尤以女大學生居多,據《法制晚報》記者不完全統計,2014年8月份的一個多月時間里,至少已有19名年輕女子失聯,其中包括9名女大學生。
網約車失聯案件的特殊性著重體現在:網約車失聯案件是網絡環境中的犯罪,作為連接紐帶、三方聯系的媒介的網絡平臺在案件中應承擔的責任不僅有監督過失責任,還有刑事責任。就受害人身份而言,網約車運輸關系中,不僅乘客存在人身安全隱患,網約車司機亦是潛在受害者,比如“德陽女司機肖開春接單后失聯案件”①。
為減少網約車失聯案件的發生我們要將社會和政府的監管與網約車平臺和公眾的自我約束結合起來,具體做到以下幾點:
第一,完善網絡預約出租汽車的法律法規,明確平臺責任。僅僅依據2016年出臺的《網絡預約出租汽車經營服務管理暫行辦法》對網約車市場進行監管是遠遠不夠的,因此要完善相關立法,在實務中對網約車的審查、執行、監督作出具體化的規定。網約車平臺要承擔較重的補充責任,保留對網約車平臺各相關主管或監督人員追究更為嚴重的刑事責任的意見。
第二,加強安全教育,實現安全監管向安全教育的轉型。應當注重安全教育的普及,特別是高校安全教育。高校對于開展安全教育的課程學習已是刻不容緩,重視安全教育工作,減少大學生成為受害者的潛在可能性。例如開設專門的安全教育課程和配備專業的教師人員、加強法律法規和安全知識理論的學習以及加強大學生的自我安全教育和自我安全管理。
第三,運用現代網絡技術手段,加強網絡信息監管。政府對網約車的監管可采取建立快速接收報告的方式,在乘客的客戶端建立定位追蹤系統,乘客一旦失聯或者發出求救就立刻追蹤,并且通知最近的解救組織,展開有效及時的救援活動。構建網約車管理的技術支撐平臺,建立層層監管的監測制度。
本文對網約車失聯案件的特殊性進行分析并從制度框架,問題列舉,制度分析,完善方法等幾個方面提出了對網約車制度改革的思路,只有提高網約車的安全系數,才能保障各方權益。
[ 注 釋 ]
①肖將一名乘客送到目的地后,去接另一個人時就失去了聯系,五日后在德陽一小區內找到肖駕駛的車輛并發現肖已死亡.
[ 參 考 文 獻 ]
[1]唐清利.“專車”類共享經濟的規制路徑[J].中國法學,2015,04:286-302.
[2]馬振超.從女大學生失聯看當前大學公共安全教育的缺失[J].中國青年社會科學,2015,01:29-33.
[3]徐學鋼,謝鵬.失聯事件看大學生安全教育工作面臨的問題及對策[J].科教文匯(上旬刊),2015,05:146-147.
[4]鄭毅.中央與地方立法權關系視角下的網約車立法——基于<立法法>與<行政許可法>的分析[J].當代法學,2017,02:12-22.
[5]侯登華.共享經濟下網絡平臺的法律地位——以網約車為研究對象[J].政法論壇,2017,01:157-164.
[6]宋瑞家.網約車類共享經濟模式的行政法規制[J].法治與社會,2015,14:6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