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元忠
(石河子大學新疆生產建設兵團,新疆 石河子 832000)
通過九年制義務學習,相信一般人對萬有引力以及慣性這兩大物理性質有著一定的了解與認識,人類開展的諸多活動都是依附于這兩大定律之上,舞蹈作為一種獨特的藝術形式對于身體的應用十分靈活,更離不開力學定律的應用。為進一步提升舞蹈水平,更加有技巧性地運用力,有關人員應從力學兩大定律入手,研究其在舞蹈表演藝術中的重要作用,促進舞蹈形式與水平的改革與提高。
萬有引力定律指的是物體之間在進行相互作用的過程中而產生的引力定律,牛頓所說的萬有引力是指任何有質量的兩種物質之間都存在著引力,最為常見的就是地球引力,這種引力又叫做地心引力,這種引力也是現階段舞蹈動作的基礎,因為人在正常情況下無法擺脫地球引力的束縛,這就像我們用同樣的力氣在地球上只能跳一小段,而到了月球之后輕輕一跳可能就會超出地球數倍。由于萬有引力對人的影響,普通人很難做高難度動作,這種特殊性使舞蹈的觀賞價值倍增,同樣舞蹈也可以運用這種物理性質而顛覆普通人固有的思維模式束縛,在舞蹈中體會到藝術所帶來的深刻內涵與感染力。
慣性定律又稱牛頓第一運動定律,該定律是對慣性與力這兩個物理概念進行闡述與說明的關鍵所在,第一次正確解釋了力與其運動狀態的關系所在的,并且對物體始終保持運動狀態的不變屬性進行討論與研究,將該屬性命名為慣性,慣性已經成為物理學中的一條基本定律。在舞蹈中由于慣性的存在,如果能加以利用則可達到更好的舞臺效果,使舞蹈動作更加多樣化,能夠展示出想體現的作品含義,充分展現形體美、動作美與藝術美。
在舞蹈藝術發展的過程中,涌現出很多不同的表演藝術形式,但是總管現階段的舞蹈表現,主要被分為古典舞、民族舞與現代舞三大子項,這三個不同的子項分別有著各自不同的文化基礎,即古典傳統舞蹈文化、民族傳統舞蹈文化以及現代舞蹈文化,其文化基礎的不同使其表演形式也存在諸多差異。常說的古典舞除了“中國古典舞”之外還包括外國的“芭蕾舞”等優秀的有較為濃厚歷史文化積韻的舞蹈形式;民族舞則包含了各個不同民族獨具本民族特點的民族民間舞蹈;現代舞蹈是本世紀之后隨著經濟社會的不斷發展而逐漸形成與完善的一種舞蹈形式,相繼出現了各種各樣的現代舞流派,如今已以其自由奔放的表現形式得到了更多人的認同。
綜上所述不難看出,古典舞與民族舞都是有著悠久文化歷史的舞蹈形式,是基于當時時代背景下的優秀文化,而現代舞也是在優秀傳統文化的基礎上,取其精華,在滿足現代大眾審美與心理需求的前提下加以修改與利用,所形成的別具一格的舞蹈形式。
古典舞的形式多種多樣,在此選用中國古典舞與芭蕾舞兩種舞蹈來做具體分析。首先在中國古典舞中,也是分門別類的,就戲曲舞蹈與漢唐舞蹈來說,雖在動作的緩急方面雖然有加大的改觀,但就動作本身來說,主要還是依靠引力關系達到想要的舞蹈效果。芭蕾舞中的美學標準就是利用引力更為有效的利用人體角度,這是由于引力是人身構造的體現之一,芭蕾舞者應從人體構造上盡最大努力去抗拒與妥協引力。芭蕾舞的舞蹈動作也有著較高難度,他要求表演者在對抗引力的同時將肢體與引力的對抗滲入到每一個動作之中,這種根本的用力性質無處不在。
民族舞雖然有著較強的地域性差異,動作多樣,韻味頗深,但是在力的應用方面,主要還是還是利用了引力定律,這種對傳統觀念的絕對忠誠使其精髓所在。如藏族舞中踢踏、顫膝,蒙古舞中的拉背、壓腕,維族舞中的旋轉等等都能夠直接反映出民族舞與引力之間的對抗妥協關系,有些民族的舞蹈在利用引力對抗妥協關系的同時還注重人體內部與外部之間的協調,利用呼吸去調整引力關系,這在朝鮮舞中非常明顯。
現代舞是通過與引力對抗妥協時所產生的反作用力去完成舞蹈動作,主角并不是引力,而是受反作用力而產生的慣性,重點就在于對慣性控制上,更好地控制動作的速度、力度與幅度。
綜上所述,古典舞、民族舞與現代舞在力的應用方面各有不同,但都能帶個人們美的享受,應該多研究、多思考,深入探討力的應用技巧,有助于舞者舞蹈技藝提升的同時,做好優秀文化的傳承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