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遠軼
(凱里學院,貴州 凱里 556011)
我國高等教育改革至今已近二十年,國家實施的科教興國戰略和人才強國戰略極大促進了高等教育的發展,為我國經濟發展培養了一大批棟梁之才,對人才的培養也在逐步轉向全面發展階段。與此同時,國內諸多高校開始開設鋼琴教育課程,進一步豐富了高等教育課程體系。然而,隨著時代的發展、教育改革的推進,以往的鋼琴教學模式難以滿足當下鋼琴教學需求,迫切需要高校鋼琴教學適應社會發展進行相應的改革。目前,在我國高校鋼琴教學過程中,鋼琴基礎教育水平差距較大、重技巧輕修養等現狀異常突出,鋼琴教學理念落后、鋼琴教學體系不夠完善等問題依然存在,形勢不容樂觀,因此,對我國高校鋼琴教學展開研究顯得非常必要。鑒于此,本文就我國高校鋼琴教學展開研究,以期逐步轉變傳統的鋼琴教學理念,不斷完善鋼琴教育體系,促進高校學生全面發展。
縱觀國內高等教育實際,雖然鋼琴教育并沒有作為非鋼琴專業的必修課來開設,但其對提高高校教育水平、促進大學生的全面發展具有重要意義。具體而言,高校開設鋼琴教育課程具有三個方面的重要作用:
第一,有利于大學生樹立自主學習的意識。進入大學后,不像小學、初中和高中時時有家長和老師盯著,大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非常重要,同時大學生在學習鋼琴方面也具有較大的優勢,主要有兩點:首先,大學生經過中學階段的學習,學習能力已經有長足進步,且生活閱歷更加豐富,可以快速融入到鋼琴學習中;其次,大學生在鋼琴學習中更為主動,而老師則更多充當引導的作用,在此過程中逐步激發大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由此,便可以高效率地通過興趣培養起大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并運用于專業課程學習中。
第二,有利于大學生發揮學習潛力,促進全面發展。對于大學生而言,學好鋼琴,基本功非常重要,而這需要時間慢慢積累才能習得,由此可以充分鍛煉其手指的靈活性,不僅有利于身體健康,更能在此過程中逐步提高其學習潛力。同時,大學生在大學校園已經擺脫了中考和高考等大型考試,有更多時間和精力用于學習其他感興趣的課程,培養自身的藝術情操,從而促進全面發展。
第三,有利于大學生培養音樂審美情感,降低專業課程學習壓力。大學生學習鋼琴課程旨在充實大學校園生活或者因為感興趣而學習,因此鋼琴教師不僅需要訓練學生的指法技巧,還應該多注重培養學生的審美情趣和音樂鑒賞能力,以陶冶情操,從而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專業課程學習帶來的壓力。
盡管我國大部分高校均已經開設鋼琴課程,也得到學生的廣泛歡迎,但其更多作為非音樂專業的一門選修課程而存在,發展較為緩慢,就其現狀來看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
第一,大學生鋼琴基本素質有待提高。隨著我國經濟發展、教育不斷進步,學習鋼琴課程的學生人數不斷攀升,大學生的鋼琴素養進一步增強,且部分學生有過參加鋼琴輔導班的學習經歷,因而是有一定基礎的,而這僅僅只是掌握了鋼琴的學習技巧,只能說入門了,對于培養興趣或鍛煉指法尚可。如果想在鋼琴學習上有更大地進步,大學生現有的基本素質還不夠,需要在基礎知識學習以及技巧練習上進一步提高。
第二,鋼琴教學要與時俱進。高等教育改革要求各課程體系適應時代發展需要作出相應的改變,不能以傳統的鋼琴教學模式培養大學生的鋼琴素質,而需要改變教學方法與內容,滿足當下學生學習的需要,促進大學生的學習能力得到提高。[1]同時,在目前的鋼琴教學觀念下,更多關注于對大學生的鋼琴技能培養,而缺乏對基礎知識的掌握,更不用說音樂審美情感的培養了。
雖然經過長期的發展,我國高校鋼琴教學已經取得較大進步,但仍存在以下四個方面的問題,亟待解決:
第一,鋼琴教學觀念較為落后。這個問題是我國高校鋼琴教學過程中最為重要的問題,也是長期存在但一直未能解決的問題。主要表現在目前大部分高校的鋼琴教學理念仍停留在教師主導、學生為輔的被動學習理念之下,難以適應當前鋼琴教學的需要,也不能充分提高大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同時,在被動學習的鋼琴教學模式下,大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學習興趣難以提升,教學效果自然不高。
第二,鋼琴教學課程體系設置不合理。由于我國鋼琴教學發展尚處于初期,在課程設置上存在諸多不合理之處,需要進一步完善。[2]主要表現在兩點:首先,整個課程體系設置聯系不夠緊密、層次不清晰,使得學生在課程選擇時比較亂,學起來也存在較大難度;其次,大學生學習能力與教學內容不匹配,對基礎知識原本就不牢固的大學生而言,較復雜的鋼琴教學內容容易打擊學生的學習興趣,不利于進一步學習。
第三,鋼琴教學模式不完善。當下,我國高校鋼琴教學模式過于單調,不能充分達到高效鋼琴教學的目的,還有進一步完善的空間。具體而言,高校鋼琴教學模式過于單調的表現主要在兩點:首先,受傳統教學理念的影響,在鋼琴教學過程中仍以教師為主,學生為輔,重視鋼琴技巧的教學,而忽視學生藝術鑒賞和音樂情操的培養;其次,現有的鋼琴教學模式難以加強教師與學生間的溝通交流,同時,學生相互間的學習經驗也得不到分享,協作能力無法得到提高。
第四,鋼琴教學評價體系不全面。高校鋼琴教學質量需要通過全面的評價才能得到有效保障,然而當前高校鋼琴教學評價體系非常簡單,難以達到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目的。進一步地究其原因,主要在于大部分高校沒有真正重視鋼琴教學,因而在評價時經常采用平時成績和考試成績的簡單加權方式得到,不能進行綜合評價,從而難以全方面反映學生的學習能力和藝術水平。
綜上所述,為提高我國高校鋼琴教學水平,本文從以下三個方面提出對策建議,以期能夠為高校鋼琴教學提供些許借鑒。
第一,改變傳統鋼琴教學觀念。進行高校鋼琴教學改革,提升鋼琴教學水平,重中之重就是改變傳統鋼琴教學觀念。主要可以從兩個方面著手:首先,加強高校鋼琴教師的培訓力度,全面提升教師的鋼琴教學能力,積極促進鋼琴教師間的經驗交流,同時,積極引導教師改變傳統教學觀念,注重對學生多方面能力的培養;其次,高校要制定科學合理的鋼琴教學目標,實現人才培養與鋼琴教學的統一。
第二,合理設置鋼琴教學課程。在高校鋼琴教學課程設置上,不僅要考慮鋼琴操作技巧的教學,同時要考慮鋼琴基礎理論知識的教學水平,重視學生音樂素質的培養。因此,在鋼琴教學課程設置中,要合理安排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的課程比例,同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也要合理安排教學時間,達到兩者兼顧,全面提升學生鋼琴學習水平。
第三,完善鋼琴教學模式。在當今互聯網迅速發展的背景下,高校鋼琴教學可以充分利用多媒體技術,加強師生間的課堂交流,不斷完善鋼琴教學模式。[3]例如,在課前預習時,學生可以在教師的演奏過程中欣賞音樂作品,培養藝術情操,而在課后,可以利用信息技術促進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間的學習交流。
第四,建立科學全面的鋼琴教學評價體系。為確保高校鋼琴教學水平的不斷提升,建立科學、全面的鋼琴教學評價體系,促進評價體系多元化非常重要。例如,從自評、互評和他評三個方面對教師鋼琴教學能力進行系統評價,同時,鋼琴教學評價要覆蓋教學的全過程,只有這樣才能真正提高高校鋼琴教學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