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 俊
(四川外國語大學重慶南方翻譯學院音樂學院,重慶 401120)
聲樂是一門實踐性大于理論性的表演藝術學科,演唱者站在舞臺上通過表演唱來傳達藝術情感,詮釋藝術作品的全過程。在普通高校聲樂教育中,教師與學生不能僅牢牢抓住課堂上聲音技術的研究,而忽略在舞臺上的表演唱。舞臺實踐是聲樂學習的再現與延伸,聲樂技能的學習與舞臺實踐相結合才是學生努力提高專業和自我完善的最佳途徑,也是教師檢驗學生演唱能力的最佳方式。從目前普通高校聲樂表演專業現狀來看,學生的實踐能力普遍不是很樂觀,學校為學生提供的實踐平臺極其缺乏,加之許多教師、包括學生自身都不是很重視在舞臺上的實踐。課堂上唱的很好,一上舞臺便無法正常發揮自己的演唱水平。演唱時有的學生面部表情僵硬、手腳不知如何擺放,給人一種不知所措感;也有學生由于演唱環境的變化,感覺發出的聲音跟上課時完全不一樣而產生恐慌、焦慮,無法平緩心態來表達作品;甚至有的學生過度緊張,造成腦袋一片空白而忘詞、跑調,根本無法將自己的演唱實力呈現出來。學生通過四年的專業積累,具體的實踐能力與經驗直接影響著學生是否能被社會用人單位所接納,影響著學生畢業后的就業問題,所以舞臺實踐經驗對普通高校聲樂表演專業的學生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舞臺實踐是鞏固學生所掌握的知識和技能,培養學生歌唱心理的重要途徑。在舞臺演唱實踐中,由于環境、場地等因素的變化,都可能使學生產生緊張、心跳加速等現象,這種現象非常正常,但歌唱心態的穩定程度,會直接影響到演出效果。學生在課堂的訓練很不錯,一登臺便不會唱歌了,也不會動了,緊張的臉色發白,甚至有的學生因過度緊張造成演唱發揮失常,情況嚴重的使學生再也不敢靠近舞臺,自信心全無。所以,學生應積極參加聲樂藝術實踐活動,鞏固所掌握的知識和技能,提高自己的表現力和創造力,建立一個穩定健康的歌唱心態,才不至于在臺上表現出無所適從。
適度的緊張會刺激大腦,使注意力高度集中,并助于歌唱時保持興奮的狀態,但不可緊張過度。學生在演唱時應學會調整自己的心態,切忌顧慮太多,臺上盡量保持平常心態,沒有雜念的去歌唱去表演,心里壓力自然會降低,折扣也會隨之降低。在演唱過程中若遇到突發狀況,一定要保持鎮靜,不亂陣腳的把作品演唱完,把不好的影響降低到最小。每次舞臺實踐后善于總結經驗,并為自己多爭取實踐機會,通過多次登臺演唱發現問題,再針對性解決問題,舞臺適應能力將會越來越好。緊張、怯場的現象被克服從而形成穩定健康的歌唱心態,歌唱時的自信心便建立起來了。
聲樂這門藝術有著極強的表演性和技術性,課堂中的理論與技術學習需延伸至舞臺實踐來檢驗。學生通過大量的舞臺實踐演唱,才能有效統一所學的知識和實踐能力,促使自己的藝術創新能力不斷提升。有些學生課堂中能按照老師的要求演唱,一上臺氣息變淺、聲音沉不下來或一唱高音就產生音準問題。學生可通過攝像記錄,找出自身存在的演唱技術與舞臺表現力方面的問題,思考是基本功不夠扎實還是心理素質不穩定,才造成目前的現狀。也有學生一上臺滿腦子只關注聲音技術問題,卻忽視了對作品本身內涵的理解和表達。除了聲音,還需全身心投入作品角色與設定環境當中,搭配協調的肢體動作,情感眼神的透露來輔助,將作品的情感真心實意的表達出來,找出根本問題進行分析、總結,為下一次臺上演唱做準備。
學好聲樂需要長時間的學習和實踐打磨,過程相對較漫長。作為學生首先得熱愛它,并有足夠的耐心和信心,時刻保持頭腦清晰,腳踏實地學習與實踐鍛煉,不斷完善和積累專業能力,盡情的在舞臺展現自己。
聲樂這門表演藝術是由聲樂技能訓練和聲樂藝術實踐兩各部分組成。學生通過對理論的理解學習,歌唱技能訓練的掌握,最終以舞臺表演形式呈現出來。無論是舞臺駕馭能力的提升還是舞臺表演能力的成長都與舞臺實踐密不可分,所以高校教師與學生應建立起良好的舞臺實踐意識。經調查,目前高校大部分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只注重發聲技巧,認為只要掌握了歌唱技術就完成了學業,嚴重缺乏舞臺實踐意識。誠然,在聲樂學習過程中首先得學習正確的發聲觀念,氣息支撐、腔體打開等聲音技巧問題,這是學好聲樂的基本前提。但掌握了這些歌唱技巧后還需延伸至舞臺具體實踐,檢驗自己所學知識和技巧的掌握程度。若沒能認識到舞臺實踐的重要性,必定會導致學生通過幾年的專業學習后卻無法駕馭在舞臺上的歌唱能力,到那時才發現自己存在這樣那樣的問題便為時已晚。在面臨就業面試中,學生專業的實踐能力和實踐經驗直接影響到他是否能被用人單位選中,這是一個需要綜合素質的時代,理論知識豐富卻無法上臺進行實踐演唱,便無法立足這個社會。所以除了積累扎實的演唱功底外,仍需加強舞臺實踐意識及能力的鍛煉,為以后就業打下良好基礎。
教師在學生學習階段起著非常重要作用,首先教師自身具備良好的舞臺實踐態度和觀念,他的觀念直接影響到學生的思想,幫助學生把舞臺實踐觀樹立起來。那么教師也需對自身嚴格要求,通過多方面的學習、積累演出經驗,不斷提升自己的專業技能,更新自己的教學方法,用自己的教學理念來帶動學生,引導他們對聲樂藝術實踐的正確認識以及所產生的積極意義。
聲樂表演專業的同學通過舞臺實踐對課堂所學知識進行檢驗,促進專業能力提升,同時陪養學生的自信心,使不斷完善自己。但還有不少高校由于種種原因,給予學生實踐的機會不多,學生沒有平臺施展自己的專業,因此教師及學校應盡可能為學生提供大量的機會,讓學生走出課堂。除了文藝晚會、校園歌手大賽活動以外,學校還可與周邊高校進行學術交流音樂會;邀請名師來校為學生開設講座及指導,同時舉行匯報音樂會;考慮舞臺實踐基地的建設,走出校園與街道社區建立合作,每周固定時間帶來一場豐富的社區星期音樂會。既給學生提供了寶貴的社會實踐機會,也為學校贏取聲譽,更為社會精神文明做貢獻,達到雙贏效果。學校還可通過選拔優秀學生組建一支演出隊伍參與中外藝術交流活動,教師帶領學生走出國門,邁向世界各地進行文化交流演出,不僅提升學生的舞臺能力,增長學生的見識,更是弘揚傳播中國民族音樂文化。
教師以科學的歌唱技術對學生進行規范指導,不斷鞏固學生的技術訓練,使學生歌唱技能不斷加強。學生通過實踐完成教學內容,教師通過實踐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發現技能訓練中存在的不足,及時調整教學方法使學生的聲樂技能不斷完善。教師除了對學生進行舞臺課指導,還可為學生設立不同形式的舞臺實踐鍛煉,例如固定每月底開展一次內部音樂會匯報,記錄下每個學生的不足,結束后與學生進行分析和總結,既可培養學生上臺歌唱的積極性,還能及時發現存在的問題。還可每學期開一場師生教學匯報音樂會,既提升教師自身,學生跟隨教師一同使音樂會順利完成,還促進學生之間,學生與教師之間的感情、培養大家的團隊精神。所以教師應盡可能的為學生創造舞臺實踐機會,使學生在豐富又充滿挑戰的舞臺實踐中迅速成長。
通過對舞臺實踐進行全面分析,闡述舞臺實踐對普通高校聲樂表演專業學生產生的重要作用。希望學校、教師和學生自身都能對舞臺實踐引起重視,因為這是音樂教育事業發展的必然,也是為社會培養更多全面素質人才的重要途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