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博揚
(沈陽師范大學音樂學院,遼寧 沈陽 110034)
視唱練耳是高校音樂課程的重要基礎課程之一,其通過音準、節奏以及和聲等方面的訓練來幫助學生掌握音樂要素,提高音樂能力,增強學生對音樂的鑒賞能力。在這個過程中,節奏訓練尤為重要。節奏作為音樂的基本元素之一,不僅能夠展示出音樂的無限風采,還能賦予音樂強大的生命力。學生可以通過對節奏感知力來了解音樂更深層次的美感,體會曲作者的創作心境及音樂作品的內涵所在。
目前高校視唱練耳具體節奏訓練的內容大致可以分為三個層次,第一,單聲部的節奏訓練;第二,多聲部節奏的聽記;第三,在旋律中進行節奏訓練的交叉性練習。由易到難,由淺入深,不同的訓練方法使同學們能夠多方面、多形式的掌握節奏,最終讓學生具備能讀、會寫、可以聽記、會分析并理解的能力。
在單聲部的節奏訓練中,需要做到對節奏進行背唱與聽記,要求學生掌握基本的節拍、速度、節奏型。節拍從簡單的拍子入手,在逐漸過渡到略有難度的拍子,學生從拍子的強弱變化中發掘規律,形成自己的思維體系,為以后的學習打下基礎。在節奏的訓練中,我們會發現其中按照不同時值排列的單音是有規律的,這就是我們所說的節奏型。對節奏型這種音樂形態的把握,有助于我們快速掌握曲子的風格、地區、形態與內涵。
多聲部節奏的訓練與聽記相對于單聲部的練習來講就顯得更加立體化了,需要學生擁有敏銳的音樂感知力。這不再是簡單的橫向節奏的訓練,而是縱向立體的畫面,這不僅需要具備良好的聽辨能力,敏銳的思維能力也是必不可少的。
節奏與旋律的交叉練習對于學生而言又提出了新的要求,節奏中的每個音并不再是固定的音高,而是具有一定的旋律性。在流動的音符中把握節奏的走向,這種綜合的訓練不僅能讓練耳水平大幅度的提升,并且對于音樂記憶能力也會有很大的進步。
(一)讀打訓練。要想聽得對,首先自己要能讀對,知道自己讀的是哪些節奏,并總結出具體是哪種節奏型。教師講授固定的幾種節奏型后,由學生大聲讀出來,我們一開始可以不強調重音、不考慮小節線、不顧慮節拍特點,單純的慢速把所有的節奏組合從頭到尾、毫無錯誤的讀出來。熟練之后,黑板上寫出一條完整的節奏,引領同學們以手打單位拍,口中讀節奏的方式進行訓練,并加入小節線、重音,引導學生掌握節拍規律。
當學生能夠完成準確無誤的手打單位拍,口中讀節奏時,我們就可以進行心中有恒拍的訓練了。要求同學們左手拍桌子作為單位拍,右手拿筆敲擊節奏,此時心與手的配合顯得尤為重要了,大腦必須清晰的將語言節奏轉為肢體節奏。左右手掌握后,可以運用身體的各個部位,將整個肢體調動起來,變成一種綜合性的節奏訓練。我們還可以增加難度,把強弱拍規律體現出來,通過手拍擊身體的不同位置、不同強弱的音響效果來進行訓練。
(二)聽記訓練。學生能夠準確把握基本節奏型后,就可以進行單聲部的聽記訓練了。對節奏的聽辨來說,節奏的記憶和復述很重要。教師將基本的節奏型展示在黑板上,隨機進行編排并通過鋼琴演奏出來,學生通過聽教師的演奏,在本上依次排列這些節奏型。這種簡易的訓練可以讓學生把握不同的節奏感覺及節奏形態,并且感受頗具規律性的節奏感。經過這樣的訓練,學生在聽記節奏的時候,聽到的就不是單個的、獨立的、毫無規律的單音形式了,他們的思維會自動的形成之前訓練過的各種節奏型以及節奏型的簡單變化形態,掌握其中的規律,增強學生學習的內驅力。
(三)記憶訓練。了解了節奏的基本節奏型后,我們可以進行節奏的強化訓練。一條八小節2/4拍的節奏展示在黑板上,第一、二遍,學生一起讀節奏,初步感受節奏,試圖總結節奏型和組合形態。第三遍,學生接著讀,教師隨機用黑板擦擦掉一小節,學生利用記憶力自己補上那一小節的節奏。第四遍,教師再隨機擦去兩小節,學生此時已經基本可以背誦下來整個八小節節奏。依次類推,直到教師將黑板上的節奏全部擦掉,學生可以根據頭腦中的記憶和讀記多次的熟練度通暢的背出整條節奏了。
(四)多媒體訓練法。隨著目前科技的不斷進步,多媒體已經可以成為教學過程中的有力助手。當教師想通過不同樂器帶給學生不同音色卻不易做到時,就可以借助多媒體,而且多媒體的播放能夠帶來更加準確的節奏訓練。還可以運用多媒體播放出視頻,使同學們通過具體的圖像去感受音樂、和聲、織體,然后同步記譜,寫出旋律中的節奏部分,提升掌握節奏的能力。
在視唱練耳教學中,節奏是非常重要的組成部分之一,我們加強對節奏的訓練,提高學生的節奏感,節拍感,熟練掌握節奏,能夠幫助學生更好的感知音樂、把握音樂,提高對音樂的審美能力和鑒賞能力,使學生能夠真正進入到音樂殿堂中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