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云輝
(貴州民族大學圖書館 貴州 貴陽 550025)
在黨和國家依法治國的大背景下,國家層面的圖書館立法工作于2001年提上日程,而公共圖書館的立法工作于2008年11月正式啟動,整整歷經了16個年頭,2017年11月4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共圖書館法》(以下簡稱《公共圖書館法》)在第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三十次會議上獲得高票表決通過,于2018年1月1日正式施行。這是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勝利召開后通過的第一批立法,也是首部文化類法律。這在我國百年公共圖書館發展史上具有重大的里程碑意義。
筆者從事圖書館工作雖已整整8年,但關注公共圖書館卻是近5年的事。有幸的是,作為第十二屆全國人大代表,筆者于2015年開始加入推動公共圖書館立法的隊伍。在包括北京大學李國新教授在內的10余位資深公共圖書館立法專家的幫助下,筆者于2015年3月向全國人大提交了關于加快《公共圖書館法》立法的第374號議案,得到了63位全國人大代表的附議,并被列為全國人大重點建議案。其間,深感這部法律出臺極不容易。
第一,明確規定了公共圖書館的使命。法律開宗明義將“提高公民科學文化素質和社會文明程度,傳承人類文明,堅定文化自信”作為我國公共圖書館的基本使命。尤其強調公共圖書館在“堅守中華文化立場”“堅定文化自信”[1]等方面的重要歷史使命。
第二,明確給出了公共圖書館的基本定義。即公共圖書館是指向社會公眾免費開放,收集、整理、保存文獻信息并提供查詢、借閱及相關服務,開展社會教育的公共文化設施。該定義為我國公共圖書館設置、建設、管理和服務提供了基本指導,充分體現了我國公共圖書館的平等性、公益性、公共性、開放性和專業性的基本特征。“向社會公眾免費開放”蘊含了我國公共圖書館的平等性、公益性和開放性?!吧鐣逃钡墓δ軇t強調現代公共圖書館應承擔社會公眾文化教育、傳播知識以及促進社區文化教育等任務的公共性?!笆占?、整理、保存文獻信息并提供查詢、借閱及相關服務”則要求公共圖書館的專業性。
第三,明確規定了公共圖書館的根本遵循。法律第三條第二款把“堅持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前進方向,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堅持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引領,傳承發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繼承革命文化,發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作為公共圖書館的根本遵循,充分體現了我國公共圖書館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新發展思想和新發展理念,回應了新時代人民群眾多樣化的文化需求,強調了公共圖書館服務效能的發揮,要求把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發展作為公共圖書館的重要任務。
第四,明確規定了“推動、引導、服務全民閱讀”作為公共圖書館的重要任務。黨的十八大報告提出:“開展全民閱讀活動”[2];2014至2016年,總理政府工作報告連續3次提出“倡導全民閱讀”[3-5],2017年提出“大力推動全民閱讀”[6],這既是黨和國家對公共圖書館的基本要求,也是從國際圖聯/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公共圖書館宣言》(1994)到中國《公共圖書館服務宣言》(2008)的基本共識。
公共圖書館事業的發展水平是衡量一個國家或地區文明進步程度的重要指標之一,它對推進科技創新與進步,提高廣大人民群眾思想道德和科學文化素質,保障廣大人民群眾基本權益,促進社會和諧穩定發揮著十分重要的作用。
“要了解一個國家的過去,去看博物館;要知曉一個國家的未來,就去圖書館!”[7]從普遍意義上看,閱讀決定了一個國家國民的道德水平、創新能力、思想境界甚至反貧困效率。我國作為世界第二經濟大國,全民閱讀水平與經濟大國地位極不相稱,閱讀水平較低,西部欠發達地區在這方面的問題尤為突出。其中,我國公共圖書館發展滯后是關鍵因素。
實際上,我國公共圖書館服務體系還不健全,人民群眾的基本文化需求與公共圖書館服務能力不足之間的矛盾仍然比較突出,公共圖書館發展在區域之間、城鄉之間還不平衡,少數民族地區明顯落后的狀況依然存在。
因此,《公共圖書館法》第一條規定,把“提高公民科學文化素質和社會文明程度、傳承人類文明、堅定文化自信”作為建設公共圖書館的根本宗旨,這也是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的基本要求。
從《公共圖書館法》所指的公共圖書館的性質來看,明確規定了公共圖書館是面向社會公眾建設的,以“人民為中心”是公共圖書館的基本理念。
第一,《公共圖書館法》規定公共圖書館是向社會公眾免費開放的公共文化設施。法律要求各級政府應當根據行政區域內人口數量、人口分布、環境和交通條件等因素來設立公共圖書館,同時要求加強流動服務設施、自助服務設施建設,為社會公眾建立覆蓋城鄉、便捷實用的公共圖書館服務網絡。
第二,《公共圖書館法》規定公共圖書館是向社會公眾提供文獻信息查詢、借閱及相關服務的公共文化服務機構。法律要求公共圖書館應當根據讀者的需求,加強文獻信息資源建設,廣泛收集文獻信息,并按國家相關標準、規范整理文獻信息,建立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文獻信息共享平臺,平等、開放、共享地為社會公眾提供優質便捷的服務。同時,針對少年兒童、老年人、殘疾人等群體的特點,提供相應的圖書館服務。
第三,《公共圖書館法》規定公共圖書館是具有開展社會教育功能的公共文化服務機構。法律要求公共圖書館向社會公眾開放公共空間,舉辦公益性講座、閱讀推廣、培訓、展覽等,推廣全民閱讀;同時,針對少年兒童開展閱讀指導和社會教育活動。
第四,《公共圖書館法》規定公共圖書館還具有為國家機關制定法律、法規、政策和開展相關問題研究提供支持咨詢服務的職能。
另外,法律第七條還對革命老區、民族地區、邊疆地區和貧困地區公共圖書館事業發展的扶持作出規定,進一步強調了公共圖書館服務的均等性和服務對象的普遍性。
“誰是公共圖書館的建設主體”一直是我國公共圖書館立法爭論的焦點問題之一。
2014年4月,文化部公共文化司事業發展處和國家圖書館研究院共同召開的《公共圖書館法》專題研討會上,北京大學王子舟教授力主將民間圖書館納入《公共圖書館法》,他認為:“政府用納稅人的錢辦公共圖書館,換言之,納稅人出資委托政府來提供公共物品,這與納稅人直接出錢自己辦公益性圖書館,本質上有什么區別呢?”[8]他強調,制定《公共圖書館法》要與國際接軌,符合國家相關政策,匹配地方法規和吸收歷史傳統,更重要的是反映和解決現實發展中的問題[8]。
國際上,大多主張多元主體舉辦公共圖書館。譬如,國際圖聯與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發布的《公共圖書館服務指南》(2010年),在闡述“公共圖書館”定義時指出,舉辦主體既包含了政府,也包含了政府之外的社團、法人與自然人。《俄羅斯聯邦圖書館事業聯邦法》(1994年)、《韓國圖書館法》(2006年)對“公共圖書館”的定義包括了公立圖書館和私立圖書館,體現了公共圖書館舉辦主體的多元化。
《公共圖書館法》規定,我國公共圖書館堅持政府主導,鼓勵社會參與,并在第十四條第一款規定“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設立公共圖書館”,確立了我國公共圖書館的“必置制度”[9]。第四條第一款要求“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將公共圖書館事業納入本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并在城鄉規劃、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經費預算等方面對政府提出了明確要求,強調了政府責任。同時,鼓勵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等社會力量以自籌資金的方式舉辦公共圖書館??梢姡嘣黧w舉辦公共圖書館的規定與國際接軌,有利于開發與利用豐富的社會資本,優化公共圖書館發展生態,促進公共圖書館管理與服務模式的多樣化,解決了多年來公共圖書館立法過程中倍受爭議的一個重大問題。
另外,《公共圖書館法》第四十八條明確規定政府支持學校圖書館、科研機構圖書館以及其他類型圖書館向社會公眾開放,以提高其公共性,擴大其公共服務范圍,這對構建我國完善的公共圖書館服務體系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
《公共圖書館法》就如何建設好公共圖書館給出了方法和路徑。
第一,制度保障。《公共圖書館法》第十五條規定了設立公共圖書館的章程及其主要內容這一根本性的規章制度,規范了設立公共圖書館的組織規程和辦事規則,包括名稱、館址、辦館宗旨、業務范圍、管理制度及有關規則、終止程序和剩余財產的處理方案等事項。法律還強調加強公共圖書館治理體系建設,建立健全法人治理結構,提高治理水平。
第二,館舍保障。關于公共圖書館館舍數量、規模、結構和分布,《公共圖書館法》第十三條第二款規定政府應當根據本行政區域內人口數量、人口分布、環境和交通條件等因素,因地制宜確定。為了適應現代社會生活的變化,在加強固定館舍建設的同時,本法還強調了流動服務設施、自助服務設施的建設。
第三,人員保障?!豆矆D書館法》第十九條規定了公共圖書館人力資源的建設要求,一是根據其功能、館藏規模、館舍面積、服務范圍及服務人口等因素配置工作人員數量。二是明確要求工作人員“具備相應的專業知識與技能”,明確要求館長“具備相應的文化水平、專業知識和組織管理能力”[10]。這一法律規定,將對公共圖書館事業發展具有深遠的影響。三是為公共圖書館工作人員專業技術發展提供了法律支持。另外,第四十六條為公民參與公共圖書館志愿服務提供了法律依據。
第四,經費保障?!豆矆D書館法》第四條第一款明確規定了政府設立的公共圖書館所需經費由政府列入預算,并及時、足額撥付,這一規定將有效改善公共圖書館經費投入的不足和不穩定性。第四條第二款對自籌資金設立公共圖書館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給予了相應的政策支持,并允許其冠名。這將有效調動豐富的社會資源參與推動公共圖書館事業的建設與發展。
第五,文獻信息資源保障。一是《公共圖書館法》要求政府設立的公共圖書館以采購、接受交存或者捐贈等合法方式廣泛收集文獻信息,以滿足讀者需求。二是要求政府設立的公共圖書館,應將地方文獻信息的收集作為文獻信息資源建設的一項基本任務。三是要求根據自身條件,采用數字化、影印或者縮微技術等加強古籍的保護和利用。四是要求政府設立的公共圖書館,應將傳承發展中華優秀文化、保護和傳承地方文獻作為一項職責。
第六,現代科技保障。為了提高服務效能,《公共圖書館法》明確主張和支持在公共圖書館建設、管理和服務中運用現代信息技術和傳播技術,建立普遍、高效的公共圖書館服務網絡,完善數字化、網絡化服務體系,實現通借通還,促進公共圖書館服務城鄉均等化。法律要求加強數字文獻信息資源建設,建立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文獻信息共享平臺,以構建基于數字化、網絡化的規范的公共圖書館數字服務網絡,向社會公眾提供優質、高效、便捷的圖書館服務。同時,國家支持開發數字閱讀產品以及數字資源保存技術的研究工作。
另外,法律還就國家圖書館主要職能給予了規定,包括保存文獻信息、制定相關技術標準、推動古籍保護以及向公共圖書館行業提供業務指導和技術支持等,以發揮公共圖書館體系建設的中心作用。
從立法宗旨、指導思想、主要內容和基本任務來看,《公共圖書館法》基本回答了我國公共圖書館事業發展過程中存在的若干重大問題,充分體現了鮮明的立法特色、明確的問題導向和很強的時代性。
第一,從《公共圖書館法》的立法宗旨來看,一是為公民文化權利提供基本保障;二是提高公民科學文化素質,提高社會文明程度;三是弘揚人類文明;四是堅定中華民族文化自信心。體現了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基本要求。
第二,從《公共圖書館法》立法遵循來看,法律以堅持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前進方向為公共圖書館必須遵循的基本原則,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引領,以人民為中心,為社會主義服務。法律還將傳承發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繼承革命文化、發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作為公共圖書館的基本任務。法律內容體現了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基本內涵。
第三,從《公共圖書館法》立法特色來看,由于我國仍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矛盾仍很突出。因此,法律明確規定了國家對革命老區、民族地區、邊疆地區和貧困地區公共圖書館事業發展的扶持,以促進公共圖書館的均衡發展。法律還支持學校圖書館、科研機構圖書館以及其他類型圖書館等向社會公眾開放。體現了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基本特征。
近年來,我國公共圖書館事業發展總體趨好,探索出了一些經驗。但仍存在主客觀上的諸多問題,尤其是思想認識、經費投入、人員配置、服務效能等方面的問題,直接影響了我國公共圖書館事業的發展?!豆矆D書館法》針對這些長期存在的問題給予了積極回應。
第一,對公共圖書館的認識問題。由于各種歷史原因,我國公共圖書館事業的發展長期沒有得到足夠重視。一部分人認為,現有的圖書館讀者都很少,沒有必要發展公共圖書館,建更多的圖書館是浪費;一部分人認為,由于文獻呈現方式的變化,數字閱讀已是主流,移動閱讀是新常態,誰還會去圖書館呢?因此,沒有必要發展圖書館;一些經濟發展相對滯后的地方還認為,解決貧困是主要任務,哪里還會投入人力、財力去發展公共圖書館、去重視閱讀?甚至還有人認為,閱讀是個人的事情,不需要立法,等等。針對這些思想認識問題,《公共圖書館法》的“總則”從立法宗旨和公共圖書館的基本內涵、根本遵循和主要任務等方面給予了澄清。
第二,對公共圖書館的供需問題。長期以來,我國公共圖書館服務總體供給嚴重不足,處于低水平狀態。截至目前,平均1個公共圖書館服務超過40萬人口,甚至一些基層公共圖書館服務超過200萬人口,服務半徑超過100公里,服務水平遠遠低于中等發展水平的國家和地區。這是導致我國公眾閱讀水平總體較低的直接原因之一。針對這一問題,《公共圖書館法》從用地、經費、人員、文獻信息資源以及“必置制”等方面給予了明確規定,切實提高我國公共圖書館服務的供給能力和水平,并從人口數量、地理特征、經濟發展水平等方面提出了明確要求,著力促進公共圖書館服務的均等化,逐步培育和激活公眾閱讀需求,改善公共圖書館需求側問題。
第三,公共圖書館的立法基礎問題。黨的十五大報告提出“依法治國”的基本方略和“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基本目標,并且,在2007年后,國家層面陸續出臺了有關文化領域的文件,如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相繼印發了《關于加強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的若干意見》(2007)、《關于加快構建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若干意見》(2015),以及2016年12月25日十二屆全國人大會常委會第二十五次會議通過《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共文化服務保障法》。但相對其他法律,文化類立法遠不能滿足保障文化繁榮發展的需要,立法理論準備不足,司法實踐經驗有限,立法基礎相對薄弱。20世紀80年代中期開始,我國陸續出臺了一些公共圖書館的相關地方性法規,直到2001年,才啟動國家層面的圖書館立法。2008年11月,公共圖書館立法才被提上國家議事日程。針對這些問題,《公共圖書館法》從保障公民文化權益、增強中華民族文化自信、傳承人類文明、提升全民閱讀水平以及推進公共文化服務體制機制改革等方面積極響應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體系建設需要,加速出臺。
第四,國家立法資源稀缺的問題。我國正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尤其經歷了10年文化大革命后,法律體系建設嚴重滯后。改革開放后,國家面臨諸多亟待解決的問題,都需要立法(包括憲法在內)來加以保障,立法“競爭”激烈。然而,已有260部有效法律的中國,以憲法為核心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日臻完善,公共圖書館的立法更具戰略性,更顯緊迫性。我國應在大量公共圖書館立法理論研究、地方立法實踐和各方全力推動下,加速突破立法資源稀缺瓶頸。
立法充分關照公共圖書館的體制機制改革創新,力求與公共圖書館相關改革的適應性和一致性。
第一,為公共圖書館的體制機制創新提供了法律保障。從建設主體上看,法律第四條第二款規定:國家鼓勵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自籌資金設立公共圖書館,并按照國家有關規定給予政策扶持。服務主體除公共圖書館外,法律第四十八條規定:國家支持公共圖書館加強與學校圖書館、科研機構圖書館以及其他類型圖書館的交流與合作,開展聯合服務,并向社會公眾開放。法律第二十三條、四十二條還就公共圖書館的管理監督體系建設進行了規定。這是公共圖書館事業發展在體制機制上的重大突破,為我國構建良好的公共圖書館生態提供了法律保障。
第二,按照中央“四個全面”戰略布局的要求,推進公共圖書館治理體系改革勢在必行。法律第二十三條規定:國家推動公共圖書館建立健全法人治理結構,為公共圖書館治理體系改革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建設提供了法律依據。法律第三十一條還為總分館體系建設、管理與服務提供了法律保障。
第一,多方呼吁,持續推動,尋求圖書館立法突破口。一是多方呼吁,持續推動圖書館立法。1996年,我國圖書館立法開始進入立法呼吁階段,八屆全國人大第四次會議期間,陳珊妹等32名代表提出關于制定《圖書館法》的第575號議案,鑒于當時文化部正在起草《公共圖書館條例(草案)》,全國人大教育科學文化衛生委員會建議國務院先頒布《圖書館條例》,再研究制定《圖書館法》。國家層面的圖書館立法最早于2001 年由文化部作為重點工作提出來。2001年,九屆全國人大第四次會議期間,郭鳳蓮等34名代表聯名提出了關于制定《圖書館管理法》的第54號議案,這是向國家提交的第一份圖書館立法的建議案。2004年,中共中央宣傳部“關于制定我國文化立法十年規劃 (2004—2013)的建議”將圖書館法列入前5年的立法規劃。2007年,十屆全國人大第五次會議期間,蔣婉求代表提出了關于盡快制定《圖書館法》的建議。這些議案、提案和建議,有力推動了我國圖書館的立法進程。二是深入研究,尋求突破。截至2008年,所有立法建議均圍繞《圖書館法》。在文化部牽頭的立法推進過程中,最大的困難莫過于體制障礙。《圖書館法》涵蓋了公共圖書館、學校圖書館、科研機構圖書館和其他類型圖書館,由于主管部門歸屬不同,其經費投入機制、人員配置方式、建設管理與服務要求差異很大,部門間的調協難度很大,很難出臺一部法律加以統一規范。為了加快立法進程,出于策略考慮,經各方代表、專家認真討論,反復研究,選擇公共圖書館立法入手。因此,圖書館界同仁2008 年圍繞《公共圖書館法》的起草工作,開展大量立法課題研究,數十個課題組分別就國內外相關立法、法規性文件進行整理、分析和研究,為立法進行必要的理論方法準備。在業界專家、學者和公共圖書館管理者的合力推動下,《公共圖書館法》初稿于2009年11月面世,并廣泛征求修改意見。2011 年,此項工作引起全國人大關注,并由教育科學文化衛生委員會召開專題會議聽取《公共圖書館法》立法工作情況匯報,這對《公共圖書館法》的立法進程起到了重要的推動作用。2011年 12 月《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共圖書館法(草案送審稿)》正式上報國務院[11]。
第二,多方合力,推動立法。國務院法制辦公室受理法案的審理工作后,廣泛征求中央和地方有關部門的意見。同時,全國人大啟動了《公共圖書館法》的相關專題調研工作。2013年,十二屆全國人大第一次會議期間,詹福瑞等提交了關于盡快制定《公共圖書館法》的建議;姜健等31名代表提出關于加快《公共圖書館法》立法步伐的第20號議案[12]。2015年,十二屆全國人大第三次會議期間,筆者向全國人大提交了關于加快《公共圖書館法》立法的第374號議案,63位代表簽名附議,被列為全國人大重點建議案,再次受到全國人大教育科學文化衛生委員會的高度重視并迅速組織對公共圖書館立法的再調研工作。2015年6月,全國人大教育科學文化衛生委員會深入貴州等地實地考察,與當地各級人大、政府部門、人大代表以及公共圖書館行業的代表召開座談會,聽取各方面意見,至上而下全方位調研,立法共識加快形成。在國務院法制辦和文化部等部門的大力推動下,《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共圖書館法(征求意見稿)》經過多次修改后,于2015 年12月第一次向社會公開征求意見。至此,《公共圖書館法》的立法進程駛入快車道。經過1年多的準備,于2017年3月被全國人大常委會列入本年度立法工作重點。2017年,十二屆全國人大第五次會議期間,姜健等30名代表再次提出關于盡快制定《公共圖書館法》的第270號議案。
2017年4月19日,李克強總理主持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上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共圖書館法(草案)》,決定將草案提請全國人大常委會審議。2017年6月22日,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二十八次會議首次審議《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共圖書館法(草案)》。2017年8月22日,全國人大法制工作委員會組織召開全國各方代表及專家座談會,再次征求《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共圖書館法(草案)》修改意見。2017年11月4日,中華人民共和國第一部公共圖書館法誕生。
“是以賞莫如厚而信,使民利之;罰莫如重而必,使民畏之;法莫如一而固,使民知之”[13]。立法易,行法難,法行必果為立法之意?!豆矆D書館法》的頒布,使我國公共圖書館治理能力現代化有了重要的法治基礎,為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公共圖書館體系建設確定了方向,明確了任務,更是為我國公共圖書館體系建設的科學性、規范性、系統性和穩定性提供了強有力的法律支持。然而,立法不可能立竿見影,更不可能解決存在的所有問題,發展好我國公共圖書館事業還有很長的路要走!為此,筆者繼續呼吁:一是堅持走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公共圖書館發展道路。將發展好公共圖書館事業上升為國家戰略,像重視教育一樣重視全民閱讀,像建學校一樣建設公共圖書館。二是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理念。切實依法保障每一個公民享受到良好的公共圖書館服務。三是依法強化政府的主體責任,制定社會力量參與發展公共圖書館的鼓勵政策,切實扭轉我國公共圖書館總體發展滯后的狀態,促進公共圖書館服務的均等化。四是加強《公共圖書館法》的普法工作,切實讓每一個公民知法;強化執法督查,切實讓政府、社會和個人自覺服從國家意志;同時,啟動執法跟蹤調研,切實為完善《公共圖書館法》做好充分修法準備。
[1]習近平. 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在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EB/OL].[2017-11-02].http://news.xinhuanet.com/2017-10/27/c_1121867529.htm.
[2]胡錦濤. 堅定不移沿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前進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而奮斗[EB/OL].[2017-11-02].http://news.xinhuanet.com/18cpcnc/2012-11/17/c_113711665.htm
[3]李克強. 政府工作報告(2014) [EB/OL].[2017-11-02].http://www.gov.cn/guowuyuan/2014-03/14/content_2638989.htm.
[4]李克強. 政府工作報告(2015)[EB/OL].[2017-11-02].http://www.gov.cn/guowuyuan/2015-03/16/content_2835101.htm.
[5]李克強. 政府工作報告(2016)[EB/OL].[2017-11-02].http://www.gov.cn/premier/2016-03/17/content_5054901.htm.
[6]李克強.政府工作報告(2017) [EB/OL].[2017-11-02].http://www.gov.cn/premier/2017-03/16/content_5177940.htm.
[8]王子舟.民間圖書館應該納入《公共圖書館法》的理由[J].國家圖書館學刊,2015(3) :10-13,3-4.
[9]李國新.新時代公共圖書館事業發展的新航標[J].圖書館雜志,2017,36(11) :4-5.
[10]李國新《.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共圖書館法》的歷史貢獻[J].中國圖書館學報.2017,43(6) :4-15.
[11]劉小琴《.公共圖書館法》立法進程[J].圖書館建設.2016(1) :13-15.
[12]全國人民代表大會.關于加快《公共圖書館法》立法步伐的第20號議案[EB/OL].[2017-11-02].http://www.npc.gov.cn/npc/xinwen/node_12491.htm.
[13]《韓非子》校注組.韓非子校注[M].南京:江蘇人民出版社,19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