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麗納
(廣州圖書館 廣東 廣州 510623)
2017年11月4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共圖書館法》(以下簡稱《公共圖書館法》)經第十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三十次會議通過,于2018年1月1日起施行。這是我國首部全國層面的專門公共圖書館法,是我國長期貫徹依法治國戰略在文化領域取得的又一豐碩成果。《公共圖書館法》充分借鑒了國內外公共圖書館事業建設的先進經驗和立法實踐經驗,吸收了我國公共文化法律政策和圖書館理論研究成果,立足于我國公共圖書館事業發展現狀,結合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狀況,對公共圖書館進行較為全面的規定,為我國公共圖書館事業建設和發展提供了法律保障,有利于推動公共圖書館事業的全面協調和可持續發展。本文以《公共圖書館法》中關于圖書館總分館制建設有關規定為立足點,探討我國圖書館總分館制建設問題。
公共圖書館總分館制是經國內外公共圖書館發展實踐檢驗過的、符合公共圖書館發展規律的建設模式,是我國當前公共圖書館事業發展的首要任務,也是決定公共圖書館服務能否實現普遍均等的根本。《公共圖書館法》第三十一條規定:“縣級人民政府應當因地制宜建立符合當地特點的以縣級公共圖書館為總館,鄉鎮(街道)綜合文化站、村(社區)圖書室等為分館或者基層服務點的總分館制,完善數字化、網絡化服務體系和配送體系,實現通借通還,促進公共圖書館服務向城鄉基層延伸。總館應當加強對分館和基層服務點的業務指導。”這為我國公共圖書館總分館制建設指明了方向。
按照我國現行管理體制,一級政府負責建設一級圖書館。但由于基層政府財權與事權不相匹配,無法承擔基層圖書館(室)的建設主體責任,因此,考慮到我國基層圖書館(室)建設的困境,吸收國內圖書館發展先進地區總分館制建設成功經驗,《公共圖書館法》明確規定公共圖書館總分館制建設主體,即由縣級人民政府承擔總分館制的建設責任,將基層圖書館建設納入縣級人民政府的職責范疇,提升了總分館制建設的保障力度。
《公共圖書館法》明確了我國總分館建設管理機制。首先確定了縣級圖書館作為總館的法律地位,同時第十四條規定:“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設立公共圖書館。”這將會促使未建設縣級圖書館的縣級人民政府加快總館的建設步伐,促使我國早日實現“縣縣有圖書館”的建設目標。其次,《公共圖書館法》將鎮(街道)綜合文化站、村(社區)圖書室等定位為縣級圖書館的分館或者服務點,也就是說,縣級人民政府應當按照第十三條規定,根據人口數量、人口分布、環境和交通條件等因素,在鎮(街道)綜合文化站和村(社區)圖書室建立分館,也可以建設服務點。這為地方建設公共圖書館總分館制提供了靈活的空間。將基層圖書館納入我國公共圖書館體系建設,有利于盤活基層圖書館閑置資源,將公共圖書館服務送至公眾身邊。此外,所謂“等”擴大了分館外延,鼓勵具備條件的學校、科研機構、企業等的圖書館(室)、職工書屋、文化室以及符合條件且具有資質的上網服務場所,根據自身職能特點、在自愿原則下成為分館或基層服務點[1]。
公共圖書館總分館制建設目標包括兩個層面:一是“完善數字化、網絡化服務體系和配送體系”。隨著信息技術的迅速發展,網絡已成為公眾獲取信息的主要方式之一,截至2017年6月,我國網民規模達到7.51億,手機網民規模達到7.24億[2],為了充分發揮分館和服務點作為文化陣地的作用,滿足公眾數字化信息需求,縣級人民政府應當建設數字化和網絡化體系,將總館數字化信息資源延伸至分館和服務點,并實現縣域范圍內圖書館(分館、服務點)網絡化運作。為推動通借通還服務的順利開展,縣級人民政府應當建立配送體系,以確保圖書快速流轉,滿足公眾的借閱需求。二是“實現通借通還,促進公共圖書館服務向城鄉基層延伸”。通借通還即意味著公眾在任一分館或者服務點即可外借服務網絡內任一分館或者服務點的圖書,也可以在任一分館或者服務點歸還[3]。通借通還打破了公眾利用圖書館的空間限制,在一定范圍內實現了文獻信息共享,保障了城鄉基層公眾的信息需求。
《公共圖書館法》規定“總館應當加強對分館和基層服務點的業務指導”,這是對總館職能的法定要求。可以說,這是一種比較松散的總分館關系模式,當然,也是《公共圖書館法》對我國總分館制建設的底線要求。地方可以賦予總館更多的職能責任,如實現對分館統一管理、統一采編、統一物流配送、統一服務、統一人員調配等,以促進公共圖書館總分館制建設;同時,分館和基層服務點應當根據本法對服務內容的規定,為公眾提供基本服務。
我國地方性圖書館立法經歷了一個循序漸進的發展過程,在國家政策和各地公共圖書館總分館制建設實踐的影響下,地方性圖書館立法充分吸收各方面經驗成果,并將其固化成法規或規章條文,反過來為地方公共圖書館總分館制建設提供法律保障,同時也為我國制定《公共圖書館法》提供了參考。《公共圖書館法》正式頒布并實施以前,我國已有12部地方性圖書館立法,其中,深圳、內蒙古、湖北、北京、四川和廣州6地為地方性法規,上海、河南、浙江、烏魯木齊、山東和東莞6地為地方性政府規章。公共圖書館網絡和體系建設一直是我國地方圖書館立法的重點內容。深圳、四川、廣州、東莞等地方性公共圖書館法規或者政府規章均對公共圖書館網絡建設做了不同程度的規定。其中,2013年實施的《四川省公共圖書館條例》首次在地方性圖書館立法中提出總分館建設思路,但未提及總分館的管理和運行問題;2015年實施的《廣州市公共圖書館條例》(以下簡稱《條例》),提出建設中心館與總分館相結合的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條例》是我國第一部省會城市公共圖書館立法[4],其內容與后來頒布實施的《公共圖書館法》高度一致,同時又具備了地方性圖書館立法的特點,更為具體和可行,具有鮮明的廣州特色。下文將以廣州市圖書館立法和實施為例闡述廣州市總分館建設。
2.1 立法先行,創新公共圖書館管理體制。
公共圖書館事業發展是一個長期過程,并且具有階段性[5]。廣州市結合其經濟社會發展水平以及公共圖書館事業發展現狀,將立法目標定位為促進和規范廣州市公共圖書館的發展,重點解決鎮、街道圖書館發展中存在的保障不足問題,實現廣州市公共圖書館事業的可持續發展[6]。關于公共圖書館制度設計的規定是立法工作中的重點,經過了反復論證、修訂和完善,《條例》提出建設中心館與總分館相結合的管理體制,其中,市人民政府設立的公共圖書館為中心館,區人民政府負責建設以區圖書館為區域總館,以鎮、街道圖書館為分館的總分館體系,同時規定區人民政府因地制宜地推動村、社區圖書室和服務網點建設[7],主要目的是推動建設市、區及鎮、街道圖書館(分館)三級圖書館設施網絡主體架構,并在此基礎上進一步拓展延伸服務從而形成四級服務網絡,為公眾提供普遍均等的圖書館服務。為保障各級圖書館的資源投入,《條例》分別規定市級圖書館以及區域總館、鎮、街道圖書館(分館)建筑面積、基本藏量和年新增藏量的人均指標合計值,并對市、區圖書館人員配備標準進行量化規定。同時明確各級圖書館的法定職責,其中市級圖書館負責全市公共圖書館業務指導和協調、制定和實施業務標準和服務規范、統籌通借通還服務網絡、建設信息化管理系統和數字圖書館、組織工作人員專業化培訓;區域總館負責對所屬分館進行統一管理,本館和所屬文獻信息資源的統一采購、統一編目和統一物流,工作人員的統籌調配等職責;鎮、街道分館則提供公共圖書館基本服務內容[7]。
2.2 制度設計,明晰總分館制建設路徑。
圖書館法治建設不僅僅是制定圖書館專門法,從根本上說是圖書館法治環境建設、法律體系建設[8]。這不僅是國家層面圖書館法治建設的目標,也是地方性圖書館立法建設的追求。為全面貫徹落實《條例》,廣州市制定了《廣州市“圖書館之城”建設規劃(2015—2020)》(以下簡稱《規劃》),《廣州市公共圖書館服務規范》《廣州市公共圖書館第三方評估管理辦法》兩個部門規范性文件和《廣州市公共圖書館文獻信息資源剔除規定》等多項配套制度,目前《廣州市公共圖書館總分館制建設實施意見》正在制訂過程中,將于2018年初發布。
《條例》的各項配套制度以《條例》為基礎和依據,同時又細化和完善了有關規定。《規劃》在中心館與總分館相結合的管理體制框架下,提出鎮、街道圖書館專業化改造項目,要求街道和常住人口少于10萬的鎮圖書館建筑面積不少于500平方米(閱覽室面積不得少于300平方米),其中館藏紙質信息資源不少于1.5萬冊(藏書空間不少于3萬冊),報刊不少于100種,鎮、街道分館年薪藏量達到2 000冊以上;常住人口達到10萬以上的鎮圖書館的各項標準相應有所提高[9]。該項規定彌補了《條例》從體系角度出發規定區域總館和分館建筑面積等各項人均量化指標不足之處,避免某些區因區館和鎮、街道分館每千人建筑面積之和達到《條例》規定目標,而忽視提升鎮、街道分館保障水平;或者片面強調并規劃建設大型區域總館,而忽視甚至規避難度更大的鎮、街道分館建設[10],有利于引導各區重視鎮、街道分館建設,從而在真正意義上實現公共圖書館服務的普遍均等。
2016年,廣州市文化廣電新聞出版局印發《廣州市公共圖書館總分館服務體系建設試點方案(2016—2017)》,方案規定,通過以各區保障為主、市財政支持、社會力量參與的方式推動全市總分館體系建設,開展區域總分館體系,區域總館,鎮、街道分館專業化改造3種類型試點建設工作[11]。目前正在制定過程中的《廣州市公共圖書館總分館制建設實施意見》,亦提出在中心館與總分館相結合的管理體制下,以區政府為責任主體,以政府投入為主、社會力量參與等多種方式全面推進鎮、街道分館建設,并進一步明確鎮、街道分館的多種建設方式、建設標準和建設目標,明確了組織保障、財政投入、人力資源保障、績效考核等機制,以保障廣州市公共圖書館總分館制建設路徑更加明晰①。
2.3 政府保障、社會參與,公共圖書館服務體系建設成效顯著。
廣州市政府高度重視公共圖書館事業建設,給予了強有力的保障,取得了顯著成果。自《條例》實施以來,在場館設施建設方面,廣州市少年兒童圖書館新館完成改建并對外開放,黃埔區圖書館香雪圖書館、從化圖書館二期、海珠區少兒圖書館先后對外開放,目前各區已立項和在建項目共7個,廣州市公共圖書館場館設施將迎來一個跨越式發展。在經費投入方面,截至2017年11月,全市財政總投入達4.41億元,比2015年增長了57.09%②。針對廣州市公共圖書館事業發展不充分不平衡的情況,廣州市財政連續3年給予扶持,支持各區圖書館建設、文獻信息采購以及北部貧困山區圖書館和部分鎮、街道分館建設。在總分館體系建設方面,各區人民政府積極建設總分館體系,截至2017年11月,廣州市共建成圖書館區域總館11個,全市148個街鎮建成圖書館分館111個,覆蓋率達75%;全市實現通借通還且向公眾免費開放的公共圖書館(分館)共有145所。在全市公共圖書館服務效益方面,截至2017年11月底,全市公共圖書館讀者進館人次為1 936.88萬,外借冊次2 449.16萬冊,注冊讀者量為257.31萬。同比2015年,分別增長50.32%、78.38%、37.87%。在社會力量參與圖書館建設方面,廣州市、區圖書館紛紛探索與社會力量合作建設公共圖書館的新思路,以財政小額投入撬動社會力量大額投入,取得了良好效果。截至2017年12月,全市與社會力量合建圖書館分館19所,共接待讀者超過60萬人次,文獻外借冊次38.55萬,已成為廣州市公共圖書館事業建設的有效補充②。
2017年10月,廣州市第十五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九次會議聽取和審議了廣州市人民政府關于《條例》的實時報告,總體上高度肯定了《條例》實施兩年來的成果,認為市政府和相關職能部門采取了有力措施,認真抓好《條例》的貫徹實施,有力地推動全市“圖書館之城”建設③。基本健全的《條例》配套制度無疑是推動《條例》較好地貫徹實施的一個重要因素。以美國為例,1956年美國聯邦制定第一部圖書館法《公共圖書館事業法》,1964年通過《公共圖書館事業及建設法》,同期,美國圖書館協會制定發布了《公共圖書館服務標準》 《公共圖書館系統最低標準》等一系列標準規定,促使20世紀60、70年代成為美國公共圖書館第二個大發展時期[12]。目前正值《公共圖書館法》頒布實施之際,我國應在國家和地方層面及時啟動配套制度的制定工作,這是促進《公共圖書館法》貫徹實施的重要推手,有利于為全面建設公共圖書館總分館制提供制度保障。因此,本文以《公共圖書館法》對總分館制的規定為依據,結合廣州市公共圖書館立法實踐,提出我國總分館制建設的建議,一方面,國家層面制定總分館制建設專門標準,為我國公共圖書館總分館制建設提供指導;另一方面,地方制定和實施配套制度,為各地公共圖書館總分館制建設提供多角度的支持和保障,以標準化促進均等化,在全國范圍內有序推動公共圖書館總分館制建設。
我國標準包括國家標準、行業標準、地方標準和團體標準、企業標準。國家標準分為強制性標準、推薦性標準,行業標準、地方標準是推薦性標準[13]。筆者在全國標準信息公共服務平臺檢索發現:截至目前,我國共有圖書館方面的國家標準14項,其中強制性國家標準1項,推薦性國家標準13項;現行12項,即將實施2項。《公共圖書館服務規范》是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批準發布的第一個規范公共文化服務的國家級標準,是我國圖書館標準規范體系中的首個服務類標準[14]。該標準在促進公共圖書館服務專業化和標準化發展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該標準還對總分館服務進行了規定,但由于其重在規范服務,且主要適用對象是縣級以上公共圖書館,鄉鎮圖書館、村(社區)圖書室僅是參照執行,又鑒于國家推薦性標準的法律效力較弱,總體上對總分館建設推動作用不大。同樣在全國標準信息公共服務平臺檢索發現,我國圖書館行業標準共有17項,包括公共圖書館評估指標系列標準、《鄉鎮圖書館統計指南》《社區圖書館服務規范》《圖書館參考咨詢服務》等。其中,以筆者可獲得的第六次全國縣級以上公共圖書館評估標準可以看出國家對公共圖書館體系建設的重視,分別將總分館建設、服務效能、服務網點納入地市級和縣級圖書館評估指標,有利于促進地方加快圖書館體系建設進程,但評估指標未涉及分館建設水平、服務效益等具體情況,因此對于提升分館服務水平的作用有限。我國正在制定《鄉鎮(街道)綜合文化站圖書室規范 第二部分:服務》,其目的是規范基層文化中心中的圖書館(室)服務[15]。綜上,目前我國公共圖書館總分館制建設依然缺乏制度性的規范,國家應當以《公共圖書館法》為契機,制定總分館制建設國家標準或者行業標準。
國家標準或者行業標準面向全國,內容更為宏觀且具有原則性,重在明確總分館制建設的基本要求,為全國公共圖書館總分館制建設提供指導。總分館制建設國家標準或者行業標準制定過程中應當重點考慮以下問題:一是根據《公共圖書館法》規定,縣級人民政府負責建設縣域范圍內的總分館體系,進一步明確總分館管理和運行機制,由總館負責縣域范圍內分館和服務點文獻信息資源統一采編和物流配送,甚至是人員的統籌調配等,這是確保總分館制有效運行的重要問題;二是制定具有前瞻性的科學的量化指標,為總分館體系建設提供標準和依據。根據政府規范性文件《公共圖書館建設用地指標》《公共圖書館建設標準》以及國際有關標準,明確規定總分館的建筑面積、基本藏量、年新增藏量、人員配備標準等人均量化指標,應該注意的是,該量化指標要高于公共圖書館發展現狀,但又不能脫離經濟社會發展水平的制約,以促進總分館發展為目標,為地方爭取總分館建設資源投入提供政策依據和支持;三是明確地市級圖書館在總分館體系建設中的責任。地市級圖書館在全市公共圖書館建設中具有引領作用,應當充分發揮其人力、資源和技術優勢,支持縣級圖書館總分館體系建設。進一步明確總館、分館和服務點服務的責任,總館是總分館建設的執行者,分館和服務點為公眾提供專業化的基本服務,各級圖書館各司其事,充分發揮體系建設的作用,滿足公眾的文化生活需求;四是與國家公共圖書館服務規范實現對接,根據《公共圖書館法》第四十七條規定,國務院文化主管部門應當制定公共圖書館服務規范,在制定過程中,兩部標準應保持一致協調,從不同方面保障總分館建設穩步推進。
公共圖書館總分館制建設的核心內容是解決分館或者服務點的人財物投入問題,這是決定分館或者服務點能否實現可持續發展的關鍵。2016年,文化部等五部委印發《關于推進縣級文化館圖書館總分館制建設的實施意見》,這是我國首個國家層面關于總分館建設的文件。之后我國一些省級文化廳陸續制定文化館圖書館總分館制建設實施意見,要求建設以縣級文化館、圖書館為總館,以鄉鎮(街道)綜合文化站為分館,村(社區)文化室為服務點的總分館服務網絡,有的地區要求縣級圖書館負責縣域范圍內分館和服務點文獻信息統一采編和物流配送[16],但對于分館館舍、人員等大多仍從文化站和文化室的角度進行規定,并要求分館對服務點進行業務指導。在我國鄉鎮(街道)圖書館尚未實現專業化發展的前提下,由其指導服務點建設必將成為空談,同時實施意見也并未真正解決制約總分館建設的根本性問題。因此,我國各地應當以《公共圖書館法》頒布實施為契機,制定地方總分館制建設配套制度,保障地方公共圖書館總分館制建設。與國家層面的行業標準相比,由于地方配套制度密切結合當地實際,內容更為具體,可操作性、可行性的要求更高,重在明確建設路徑,有利于為地方公共圖書館事業建設提供科學而又具體的指引。
結合現有地方總分館制建設配套制度以及公共圖書館總分館制的發展需要,地方總分館制度配套建設應明確總分館制管理體制、具體建設目標、資源投入量化指標以及效益目標等內容。
首先,地方配套制度應當沿襲《公共圖書館法》關于總分館建設的規定,將基層圖書館建設主體提升至縣級人民政府,同時進一步明確總分館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由縣級人民政府協調解決分館建設所需要的人財物問題,保障總分館建設順利推進。
其次,具體建設目標方面,公共圖書館事業建設是由現階段地方經濟社會水平決定的,具有明顯的階段性。根據《公共圖書館法》第三十一條規定,鄉鎮(街道)文化站、村(社區)圖書室均可作為分館或者服務點。整體來看,我國鄉鎮(街道)圖書館基礎條件相對稍好,各地應當首先考慮在鄉鎮(街道)建設分館,將其作為現階段總分館建設的重點任務,與此同時可以考慮在人口密集、條件較好的村(社區)圖書室建設分館。這種做法不僅有利于集中力量建設鄉鎮(街道)分館建設,同時也避免了因全面鋪開建設基層圖書館導致財政無法支撐的局面。
第三,地方配套制度應當解決總分館制建設的人財物問題,明確各項資源投入的量化指標,為總分館制建設提供強有力的保障。國際上已形成普遍適用的公共圖書館建設標準,我國公共圖書館建設標準也已經過一定的實踐檢驗,將會不斷完善。各地應當以當地經濟社會發展水平為基礎,結合公共圖書館發展現狀,制定適宜的各項量化指標,不僅為總分館制建設提供具體可行的標準,也有利于促使政府加大投入,推進總分館體系建設。其中人員是我國總分館制建設面臨的重點和難點,各地應當充分利用我國現行政策,通過多種方式建設一支高素質的專業化人才隊伍,提高公共圖書館的服務水平。例如,《嘉興市公共圖書館中心館-總分館服務體系標準》對于分館的建筑面積、中心館-總分館服務體系人均藏量和年新增藏量、人員配備等均提出清晰的量化標準[17],固化了各項指標,為總分館制建設提供標準和依據。
第四,公共圖書館服務效益是衡量政府投入產出的重要指標,也是吸引政府持續投入的依據。地方配套制度應當制定適當超前的服務效益目標,以利于充分調動各級圖書館的積極性,采取多種手段提升公共圖書館服務整體水平,提高公共圖書館利用率。
《公共圖書館法》為我國公共圖書館總分館制建設提供了法律保障,行業標準則為我國公共圖書館總分館制建設提供基本遵循,地方配套制度主要解決總分館建設的管理機制、資源投入等根本性問題,多層面的制度保障將會有力推動公共圖書館總分館制建設。首要目標是實現鄉鎮(街道)分館的專業化運作,再此基礎上將公共圖書館服務網絡建設延伸到人口密集的村和社區,以大幅提高我國公共圖書館服務保障水平。
注 釋:
①來源于廣州市文化廣電新聞出版局的穗文廣新函[2017]1302號文件: 廣州市公共圖書館總分館制建設實施意見(征求意見稿)。
②數據來源于2017年廣州市文化廣電新聞出版局的《立法保障 效能優先 廣州市公共圖書館事業發展情況匯報》。
③數據來源于2017年廣州市人大常委會辦公廳的關于《〈廣州市公共圖書館條例〉實施情況的報告》的審議意見。
[1]李國新《.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共圖書館法》的歷史貢獻[J].中國圖書館學報, 2017(6):4-15.
[2]第40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EB/OL].[2018-01-13].http://www.cnnic.net.cn/hlwfzyj/hlwxzbg/hlwtjbg/201708/t20170803_69444.htm.
[3]丘東江.圖書館學情報學大辭典[M].北京:海洋出版社, 2013:809.
[4]李國新.我國地方性公共圖書館立法的新進展[J].圖書館論壇,2015(8):1-5.
[5]方家忠.中美公共圖書館建設模式比較研究[J].圖書與情報,2010(5):28-32.
[6]彭小群, 陳麗納《.廣州市公共圖書館條例》立法工作概述[M]//潘燕桃, 彭小群《.廣州市公共圖書館條例》解讀.廣州:廣東人民出版社, 2015:107.
[7]廣州市公共圖書館條例[EB/OL].[2018-01-13]. http://www.rd.gz.cn/page.do?pa=2c9ec0233a0016bd013a 00366ab30059&guid=40c837feb34743aea02eb8d4a48913fc&og=402 881cd27e001000127e13e5c4d08ed.
[8]李國新.中國圖書館法治建設的成就與問題:上[J].圖書館建設,2004(1):1-9.
[9]廣州市“圖書館之城”建設規劃(2015—2020)[EB/OL].[2018-01-13].http://www.gzlib.gov.cn/policiesRegulations/148307.jhtml.
[10]陳深貴,陳麗納,羅小紅,等.街鎮公共圖書館建設路徑研究——兼評《廣州市公共圖書館條例》相關規定[J].圖書館論壇, 2015(3):9-15, 8.
[11]廣州市公共圖書館總分館服務體系建設試點方案(2016—2017)[EB/OL].[2018-01-29].http://www.gzlib.gov.cn/ndbg/148681.jhtml
[12]黎難秋.美國圖書館事業與管理[M].合肥:安徽省圖書館學會,安徽省中心圖書館委員會, 1989.
[13]中華人民共和國標準化法[EB/OL].[2018-01-13].http://www.npc.gov.cn/npc/xinwen/2017-11/04/content_2031446.htm.
[14]文化部關于做好《公共圖書館服務規范》宣傳貫徹工作的通知[EB/OL].[2018-1-29]. http://zwgk.mcprc.gov.cn/auto255/201211/t20121123_473897.html
[15]關于國家標準《鄉鎮(街道)綜合文化站圖書室規范 第二部分:服務》公開征求意見的說明[EB/OL].[2018-01-13]. http://www.nlc.cn/tbw/bzwyh_ggnr23.htm.
[16]關于印發《關于推進縣級文化館圖書館總分館制建設的實施意見》的通知[EB/OL].[2018-01-13]. http://www.sdwht.gov.cn/html/2017/ggtz_0626/41770.html.
[17]關于印發《嘉興市公共圖書館中心館-總分館服務體系標準》的通知[EB/OL].[2018-01-29].http://www.jiaxing.gov.cn/swhj/zcwj_6120/gfxwj_6121/201506/t20150604_4978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