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 娜
(華南師范大學音樂學院,廣東 廣州 510631)
王志信是中國當代著名的民族聲樂作品的作曲家,他的作品題材廣泛,內容豐富。他的創作有傳統民歌改編的,如《蘭花花》;有民間傳說為題材的,如《木蘭從軍》;也有地域性特征的故事,如《尋找樓蘭》。筆者對于《尋找樓蘭》較為熟悉,便對該曲進行了文本分析、音樂分析、演唱分析,從而理解了該曲存在的藝術價值,以及對于聲樂演唱的應用價值。
“尋找樓蘭”的主題精煉的概括了全曲的故事情節發展。樓蘭古國是20世紀初絲綢之路上一個繁榮的小國。它的滅亡至今都是未解之謎,有可能是戰爭、生態或瘟疫所致。主人公置身沙漠尋找樓蘭古國,由古老的胡楊樹引入載歌載舞、一片歡騰的夢境,因狂風襲來回到荒蕪的現實之中,尋找、失望、懷念等情緒縈繞。感情起伏較大,藝術性很強。歌曲具有鮮明的西域風格,獨具魅力。
全曲一共分為五個段落,段落與段落之間都以巧妙的鋼琴伴奏加以銜接。歌曲附屬部分由引子和間奏組成。引子部分的主題旋律貫穿全曲,達到不同目的的再現,力度與情感都有不同的處理。全曲鋼琴伴奏的設計對于故事情節的展開有重要的意義。例如三連音、半音階的運用等等。該曲在和聲小調的運用上巧妙地描述出西域的風格特征。另外,對于表情記號的使用也有著特定的意義。
引子部分的主題旋律由八度的上行音組構成,在大氣有力度的鋼琴伴奏中仿佛置身寬闊遼遠的大沙漠,音樂動機直接賦予歌者以想象力。隨之用連續回旋式的六連音引入沙漠遠處出現駱駝隊伍的畫面,伴奏織體模仿西域的打擊樂器,具有活力與彈性,又像駱駝的腳步聲由遠及近。
第一段為f小調,具有連續的述說性,要求歌者咬字清晰,平穩演唱。第一段重現了絲綢路上樓蘭的繁榮與昌盛,表達了對古國的向往和期待之情。第一次對引子部分主題的再現是語氣詞“啊”的初次陳述,這句旋律的演唱表達了即將進入夢境的激動之情,是開心、美好的。演唱力度達到最強的百分之八十即可。在這一段中有三個波音,要求演唱者做到“甩腔”處理,才能將西域特有的韻味表達。在第一段結束,鋼琴伴奏織體變為連續的琶音,起到進入夢境的銜接作用。
第二段轉入F大調,情緒變得明朗歡快,速度較第一段要快,具有明顯的舞曲風格,與第一段形成色彩與情緒上的對比,是對故事主人公夢境場面的描述。間奏部分鋼琴伴奏上聲部的旋律有很強的舞蹈性,仿佛能看到古國里舞女具有活力的抖肩和踢踏的腳步。隨之主人公開始歌唱這個載歌載舞、一片歡騰的場面。“宮殿”、“穹頂”將古國描述得富麗堂皇,古國的人們熱情的邀請主人公同歌共舞。歌聲與舞姿融為一體,絲竹管弦樂器的奏響增添異域風情的色彩。在這一段中四句旋律采用兩種鋼琴伴奏織體,一三句柱式和弦的拍點與二四句流動的分解和弦交替出現,形成對話式以引出第三段的人物的互動。演唱者應用贊美的語氣感來敘說這個夢境里的場面,歌唱情緒也是歡快、陶醉的。
第三段描述了樓蘭姑娘與主人公的互動,也用“木簡”預示著夢境的破滅。兩句語氣詞“來來來…”神采飛揚,樓蘭姑娘在歌聲中走進主人公,用紀念物木簡代表對主人公的歡迎。這一段鋼琴伴奏由切分節奏型轉變為帶有休止的連續十六分音符,與歌唱旋律互相點綴。尤其在44小節用八度音階級進推動語氣詞樂句速度與力度的進行。演唱者應用欣喜與期待的感情歌唱。在段落結束鋼琴伴奏織體變為連續的琶音,起到夢境回到現實的銜接作用,與第一段到第二段的銜接形成呼應。
第四段起伏較大,情緒激動而急切,描述的是對古城的呼喚、感慨之情。62小節的鋼琴伴奏極富有玄機,三連音的強奏凸顯主人公眼中畫面突變的落差之情,隨之鋼琴伴奏采用一串連續的半音階級進營造出緊張的氣氛,像一陣狂風來襲吹散夢境中的畫面,主人公隨之敘說、呼喚,表達出對樓蘭古城消失的惋惜之情。在這里出現對引子主題旋律的再現,是一句飽含深情呼喚的樂句。“為什么還留下這片木簡”演唱自由,突出語氣。歌詞中再次出現信物“木簡”,演唱者的說白帶有疑問、感慨的語氣,在此處點題,尋找、呼喚樓蘭古城。強烈呼喚之后再現引子的主題旋律,這是第三次再現,表達的是對樓蘭古城最后的回味。這三次對主題旋律的再現情緒是遞進的,表達的情緒內容也各有不同。在這一段中旋律逐漸人聲回歸中低聲區,鋼琴伴奏也做漸慢處理,使畫面感回到虛無的現實之中。演唱者應根據強、中強、中弱等表情記號處理好力度與音樂之間的關系,情緒也應由激動緊張變得逐漸平緩。
第五段落回歸現實中敘說,速度回歸第一段的速度,音型、鋼琴伴奏織體與第一段一致,鋼琴伴奏織體重現打擊樂的切分節奏型,以駱駝的腳步聲體現出對樓蘭古城的依依不舍之情。歌唱內容又回歸到第一段中出現的干枯的胡楊樹,回到荒蕪、凄涼的沙漠之中,與第一段呼應的同時表達出主人公內心對古城消失的失望之情。繼續敘說沙漠中黃沙與夕陽紅的畫面,鋼琴伴奏織體以十分緊密的四個八度內的琶音作渲染,與最后以強有力的歌聲融為一體。表達對美好樓蘭的留戀之情。
歌曲的故事就在五個段落的變化發展中結束。在內容和音樂中都有前后線索的聯系。鋼琴伴奏織體巧妙的設計體現情緒的變化和畫面的交替。作曲家豐富而縝密的音樂創作與詞作家細膩而華麗的詞藻相得益彰。《尋找樓蘭》的創作為中國民族聲樂的藝術花園又增添了一朵絢麗的花兒。演唱者需深入把握故事內容,處理好人聲旋律與鋼琴伴奏之間的關系,運用專業性的演唱技巧和演唱風格盡量傳達出作品的真實情感,在演唱實踐中尋求新感悟、新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