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 龍
(西華師范大學音樂學院,四川 南充 637002)
《鋼琴伴奏教學概論》共分為五個章節,在講解鋼琴伴奏理論主要從三個方面來進行:鋼琴伴奏的常識和鋼琴伴奏的基本理念,常見鋼琴演奏技法運用于即興伴奏中,將和聲理論和實踐緊密地結合起來。這本書的最大特征是對實例進行了大量運用,讓讀者深刻地意識到鋼琴伴奏者的基本素養是什么,以及怎樣做才稱得上是有修養的鋼琴伴奏師。那么鋼琴伴奏者在提升綜合藝術修養時需要具備各種基本素養呢?
鋼琴伴奏這門藝術不僅涵蓋面寬,其包容性也很強,擁有相應的應變能力和彈奏技能對于伴奏者而言很有必要,以此同時還要求伴奏者擁有的思維空間廣闊、音樂素養較高和文化底蘊較豐厚,可以將音樂風格準確地掌握,具備正確的藝術表現能力、正確地分析能力和理解能力。
對于不同時期的作曲家和表演藝術家,不管是哪一首歌曲或者是器樂曲,它的表現手法、音樂形象和音樂風格都通過不同的手段來表現。由于伴奏的不同,同一首歌曲常常變得十分精彩。所以,任何一位鋼琴伴奏者必須要具有的首要條件是精通演奏,只有這樣才能夠熟練伴奏。按你音樂作品的風格需要出發,所創造出的各種技巧需要表現出音樂的內涵,能夠很好地統一系數技巧和思想情感。然而彈好即興伴奏不能缺少的條件是掌握好不同調式的音階、和弦轉位等。
伴奏者再現和詮釋音樂作品和音樂作品的結構,這種理性認識就是所謂的理論素養,同時這種音樂審美機制也是主導性的。它包括以下理論知識:音樂文獻、音樂美學和音樂史論等。所以,伴奏質量受到伴奏者理論素養高低的直接影響。任何一位伴奏者都一定要掌握相應的基本理論知識。
大家都知道,鋼琴伴奏的表演藝術形式是外在的,好的表演和文化底蘊和藝術修養息息相關。一個好的鋼琴伴奏者不僅要使自身的文化素養得以提高,還要使自身的藝術修養提高,還要掌握別的藝術形式和有關知識,例如美術、舞蹈、電影、戲劇、文學等,以此來使分析作品和理解作品的能力得以提高。
人調節和控制自身思想情感,排除內和外的干擾,以及適應時空的變化,這便是心理素質。怎樣在舞臺上完美地展示平常所練的成果,這個問題是任何一位伴奏者都將重視和要解決的。一些初次上舞臺的伴奏者均存在某些心理現象,如緊張和怯場,就算在之前都已經做好了準備,但是因為太緊張或者別的心理障礙,使技術上出現失誤,導致臨場發揮不好。所以進行心理調節和心理訓練是很有必要的,這可以為以后的藝術實踐打下基礎,做到鎮定自若、臨陣不亂和靈活多變,這些基本素質對于任何一位伴奏者都十分必要。
在《鋼琴伴奏教學概論》第一章的第一節中,針對思想品質方面的修養,作者像我們論述其重要性,這符合目前素質教育的要求,但是此部分不作為全書的重點內容。接下來作者強調的內容是在伴奏中合格的鋼琴伴奏者應該注意“組成”和“合作”,作者認為鋼琴伴奏者喧賓奪主是不正確的。作者這種強調方法很有必要,此種方法類似于畫重點,唯有用此種方法反復強調,才可以使鋼琴伴奏學習者和實踐者意識到,默契、協調和統一是一個合格的鋼琴伴奏者不能缺少的。
作者論述了鋼琴伴奏者的常識和基本理念,對鋼琴的伴奏進行強調,特別是鋼琴即興伴奏,它的出現頻率極高,起到的作用也越來越大;不應該把鋼琴的即興伴奏和具體的鋼琴伴奏內容和技巧孤立起來,應將其緊密地聯系起來,告訴讀者一個事實,鋼琴伴奏者要想擁有和諧而優美的音樂必須要聯系具體技巧的習得。
從這一點來看,《鋼琴伴奏教學概論》的作者給讀者介紹了以下內容:鋼琴伴奏教學的方法和原則。只有在掌握了這些內容以后,才可以順利地使用即興伴奏,也才可以擴展伴奏的自由度。書里論述的另一個內容是鋼琴伴奏教學,但是作者在論述時未把此部分內容單獨列為一個章節,而是把它和鋼琴伴奏教學概論的全部論述融在一起,以至于讀者在閱讀時體會不到明顯的分界和痕跡,目的是使音樂教育專業的老師和學生可以從其中獲取益處,進而不僅引領音樂教學活動步入更高層次,還引領藝術活動步入更高層次。
總而言之,王文軍的寫了《鋼琴伴奏教學概論》,此書的入手點是伴奏者的藝術特色和鋼琴藝術的特色,這本書廣泛深入地探究了鋼琴伴奏教學,以此同時還論述了一個問題:什么樣的基本修養能夠判斷一個鋼琴伴奏者是否合格,并且還總結了鋼琴伴奏的有關理論。因為這本書在二零一四年成書,此類書籍的出版對更多的新理論和新方法進行了吸納,還有作者具備較為深厚的學術功底,不僅使此書具備較強的實踐指導意義,還使之對鋼琴實踐教學中具有較高的實用價值,這本書對鋼琴愛好者而言是很適用的,同時對音樂教育專業學習者也很適用。
[參考文獻]
[1]譚赟.合格鋼琴伴奏者基本素養的養成與提升-評《鋼琴伴奏教學概論》[J].大學教育科學,2016,06:141.
[2]鄭琳.舞蹈鋼琴伴奏應具備的基本素質[J].四川戲劇,2013,01:128-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