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雙婧
(湖南人文科技學院,湖南 婁底 417000)
舞蹈以人的動作為主,主要通過身體語言向人們傳遞情感與思想等等,不同文化、地理環境、歷史、習俗以及宗教等等都會使舞蹈有不同的表現形式。民族舞蹈是舞蹈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民族舞蹈融入本民族的特色,向人們傳遞的不僅僅是表演者的情感思想,更是一個民族的文化、精髓。民族的文化與習俗以舞蹈的形式保存下來,為人們廣泛傳播,為民族文化的傳承提供了途徑。
維吾爾族是融合了中原、西域和阿拉伯文化的民族,繼承了樂舞傳統,結合自己的地理環境、生活習俗以及宗教信仰形成了獨具一格的舞蹈形式,主要形成了自娛自樂、禮節風俗和自覺表演這三種性質的舞蹈[1]。
維族人民長期生活在草原上,馬背上的牧騎生活,養成了活潑開朗、熱情奔放的性格,維吾爾族舞蹈中的一種類型就起源于這種生活,即在大型聚會或者節日時,喜歡用舞蹈來活躍氣氛,并且舞蹈的內容沒有固定模式,反而具有隨意性,這就使維族舞蹈表現出鮮明的自娛自樂性[2]。
維族人民大多信仰伊斯蘭教,具有極高的宗教性質,這些信仰也對其舞蹈的形式產生了一定的影響,比如:如薩滿舞,這是一種巫舞與薩滿跳神活動有關,一般逢肉孜節等重大活動,就會進行表演。因此維族舞蹈還表現了一定的宗教性。
維吾爾族是一個融合了多種文化的民族,他們樂于接受外界文化,在漫長的生活中,在原有舞蹈的基礎上,將自創的或者借鑒類的元素融于其中,使自己的舞蹈得到發展,并且增強表演性。這是一種有意識加以創作的舞蹈,要求嚴格具有較高的技巧性,同時也獨具欣賞性和表演性[3]。
分析了維族舞蹈的藝術特征,便于我們對其藝術風格進行分析。一個民族的舞蹈,必然與這個民族的生活環境、生活習俗以及民族信仰等等息息相關,是一個民族在發展過程中一個小型縮影,展現了民族的智慧與文化。維族舞蹈是維族人民生活的縮影,是他們智慧的結晶,展現了維族人民的風貌以及文化,對其舞蹈進行研究有利于舞蹈的傳承以及文化的發展,那么維族舞蹈在其發展過程中主要形成了一下幾種藝術風格[4]。
舞蹈表現出來的形態、動作就統稱為舞蹈的造型。新疆是歌舞之鄉,其舞蹈以其富有特色的民族穿著、精致的動作、曼妙的舞姿為人知,這些為其舞蹈的造型美都奠定了基礎;其次,在舞蹈動作上,講究動靜結合,讓人們覺得身臨其境,美的出神入化。在長期的歷史文化中,這些舞蹈動作得以保存下來,就是了獨特的造型,其中最為主要的有昂首、挺胸、立腰、拔背等等體態,表現了維族人民積極、高傲挺拔的形象。這些造型也成了其舞蹈的代表動作,影響深遠,同時也被廣泛流傳。
維族舞蹈不僅在造型上展現了其別具一格的藝術風格,在這些造就的變換以及銜接變化上,也展現了其獨有的韻味,我們稱其舞蹈具有動態與動律之美。維族舞蹈總是能給人帶來熱情奔放、歡快樸實的情感體驗,這與其造型之間的變換密不可分,在其左旋右轉、閃胸、下腰的造型變換中將歡快的情感表達的淋漓盡致;此外,在維族舞蹈中還有移頸、打指、翻腕等經典或者說標志性動作被人們所熟知,這些動作表現出了維族人民熱情、樂觀的品質,使舞蹈表現出生動活潑,俏皮可愛,又細膩穩重的藝術風韻;在其舞蹈中常利用膝部的連續性微顫和動作變換前瞬間的微顫使動作柔美、銜接自然。
維族的這些舞蹈技巧、動作是其舞蹈帶有很強的動態美以及動律美,向人傳遞是一種蓬勃向上、樂觀熱情的情感,宛如跳舞的人一樣帶著對生活的熱情與向往,欣賞其舞蹈不僅是視覺上的盛宴,更是直擊心靈的感動。
節奏是舞蹈的重要組成部分,節奏的加入使舞與歌互相呼應,大幅度提升舞蹈的感染力,節奏就像文學中的背景一樣,節奏就是舞蹈的背景。維族舞蹈對節奏有很強的要求,強調節奏對舞蹈的主導作用,還有一些舞蹈靠著一些簡單的道具加上人們熟悉的拍點就能很好的感染他人。維族舞蹈動作十分注重于節奏的結合,比如:跳、轉、翻、騰、扭、擺、進退,包括眼神與表情都能融于節奏之中,表現出舞蹈的節奏感。隨著時代的變遷,維族舞蹈融入了現代節奏特征,是其舞蹈更加具有時代感,在文化的傳承過程中與時俱進,是民族文化得以創新與發展。節奏成為維族舞蹈中必不可少的一個組成部分,也是其藝術風格所在。
舞蹈的神,是舞蹈的最高表現形式,維族舞蹈的神是一種鮮活的感性的,以其不同的韻律來感染觀眾,產生強烈的吸引力,使觀眾身臨其境,體會舞蹈的意味。
新疆維吾爾族舞蹈不僅是其民族的重要文化,以其獨特的藝術風格影響著舞蹈,也影響著其他民族,是中華民族文化中的重要組成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