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芮
(四川幼兒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四川 江油 621709)
從2001年5月國家教育部出臺《學校藝術教育發展規劃》—2015年9月《關于全面加強和改進學校美育工作的實施意見》,再到習總書記所作的十九報告提到的實現“兩個一百年的奮斗目標”中文化建設的目標任務,堅定文化自信,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更好地抵制低俗、庸俗、媚俗。藝術團作為學校文化建設的主陣地,高校以“立德樹人”為根本任務,以“豐富校園文化,提高學生審美和人文素養”為宗旨,營造“向真、向美、向善、向上”的校園文化,尊重學生興趣愛好,滿足個性發展需求,關注學生全面發展,為學生提供充分展現藝術才華的舞臺,在展示藝術教育成果、傳承優秀傳統文化、建設美好精神家園、開闊視野等方面充分發揮其引領作用,為新時代培養有理想有本領有擔當的新青年。通過藝術團的日常訓練和演出可以讓學生更好的感受到藝術的魅力,提升高校的文化軟實力,培養學生高尚的情操和人文素養,讓藝術團能夠伴隨每一個孩子的青春夢想起航。
我國大學生的藝術素養近年來有明顯提升,但由于基礎較薄弱,在基本保障方面還存在著諸多問題,主要有以下幾方面:
任何一個團體想要長期發展下去,還要出成績,制度是基本保障。現在多數大學生藝術團只是平時開展訓練活動,沒有專門的規章制度來指導藝術團的發展,藝術老師在管理團隊是時無章可依,無據可循的,經常只能憑借自己的教學經驗來開展日常活動,這樣很不利于藝術團長期發展。
一個好的藝術團體,教師的作用尤為重要。教師的專業水平直接影響到整個團隊的教學效果。很多高校有經驗的老教師存在“請”不動的現象,老教師不太愿意主動承擔藝術團教育教學任務,而青年教師由于個人經驗不足有無法獨自帶領一個團隊,這樣就很難組建起來一支優秀的師資隊伍。
高校藝術團經常承接校內外一些大型演出任務,代表了整個學校的形象和美育成果。隨著國家的發展,很多高校藝術團經常出國訪問交流,代表整個國家形象,成為傳統文化的傳播者,在世界舞臺熠熠生輝。但這一切成績都需要充足的活動經費作為保障,這也是很多藝術團指導教師非常頭疼的事情,帶領這么大一個團隊外出開展活動,衣食住行樣樣都要開銷,很多高校藝術團因為經費拮據不得不失去很多對外交流演出的機會。
很多高校藝術團存在著人員流失比較大的現象,每個孩子都有權選擇自己的興趣愛好,但是這其中存在著很多不確定性,例如大學一年級的學生剛進去到校園,做任何事情都非常積極,有時一個人報了兩個甚至三個團,隨著學習壓力逐漸增大,學生會感到難以應付,于是出現了頻繁退團的現象,這樣很不利于團隊建設。
訓練場地不達標的問題也是一個普遍現象,由于每個大學的學科設置不一樣,很多學校沒有建設藝術大樓,舞蹈房、鋼琴房、畫室等訓練場地,練習舞蹈的學生經常都是露天訓練,連把桿、鏡子這種最基本的訓練器材都沒有,嚴重影響到了藝術團的訓練小伙。
在信息化建設不斷發展的今天,大學生也是“低頭一族”,傳統的教學模式已經落后,枯燥乏味的傳統授課方式不再受到學生歡迎,當代大學生更樂于接受網絡上的各種新鮮事物。而缺乏創新精神的教師是無法帶領好一個團隊的。
要想充分發揮高校藝術團的育人功能,建設有特色、品牌化大學生藝術團體就要解決以上的基本保障問題,針對這些問題,我們廣泛調研,探尋改進和應對的方法。
高校藝術團應受到學校單位領導班子的高度重視,校級領導親自擔任藝術團團長,全面領導藝術團的工作,為工作開展提供有力的組織保障。從人性化管理的角度出發,以學校名義出臺藝術團建設與管理辦法,在辦法中將藝術團分工明確,責任層層落實。讓所有的指導教師和藝術團成員做到有據可循,有章可依。
一支擁有高素質的藝術團師資隊伍,為藝術團教學工作的正常開展,提了有利保障。高校應該鼓勵藝術類副高職稱及以上教學經驗豐富的教師成為藝術分團帶頭人,鼓勵青年教師積極加入藝術團訓練。有能力的高校還可以根據藝術團分團的類別外聘有影響力的老藝術家來團里指導學生訓練,形成一支年齡結構合理,分工明確的老、中、青,專、掛、兼藝術團師資隊伍,組織團內教師定期開展教學研究活動,青年教師每學期至少上一次公開訓練課,并確保藝術團教師能在業務研究等方面定期接受培訓,不斷提高業務能力水平。
經費是高校藝術團正常開展活動的必要保證,高校應該結合自身經濟實力,將藝術團建設及活動經費納入每年財務預算,并保證在不浪費的原則下盡量保證藝術團教師指導津貼不低于該校基本課時津貼,藝術團單次活動經費足以滿足藝術團成員服裝、化妝等需求,讓每個分團都有固定的活動經費作為基本保障,讓每個老師專心教學任務,不為經費而發愁。
高校藝術團應根據分團的不同專業類別建立健全團員選拔和退出機制,方便日后更好地對該團成員進行規范管理。在團員選拔中嚴格考核,擇優錄取,錄取后建立完善的藝術團員檔案,其中包括除個人基本信息外還應該包括學生進入藝術團以前或者以后在該項藝術領域的所有獲獎經歷,以便及時關注每一位團員的成長,成員較多的團隊還可以實行梯隊化建設,讓低年級的同學在第二梯隊提前得到鍛煉,以保證藝術團成員的質量。
高校藝術團一般主要由合唱、舞蹈、器樂、語言、繪畫、書法、攝影、藝術工作坊等分團組成,每個分團因為專業性質不一樣,對場地的要求也不用,例如舞蹈團一般至少二十人以上,就要求排練的教室場地面積大于或者等于100平方米,排練室要有把桿、鏡子、地毯等,合唱團一般至少40人以上,排練教室要求有鋼琴,有合唱梯,有鏡子等。為保證每次訓練的效果,每一個團隊根據其專業的不同對場地也會有不同的要求。
隨著現代社會科技的不斷發展,藝術團的育人平臺也可以無限拓展,藝術團教育也可以充分利用線上平臺,有條件的學校可以自主研發藝術教育類App或邀請教師團隊錄制微課,微視頻,慕課等,讓學生可以受時間約束,不受場地限制,隨時隨地接收到最新的藝術信息。
高校藝術團的育人功能在不斷增強,高校應該以藝術團建設工作為抓手,努力開創學校藝術教育的新局面。讓每一位學生都享受到適合自己的藝術教育,讓藝術教育工作踩在新時代的鼓點上。不斷強化高校藝術團的育人功能,進一步提高藝術教育品質,讓每一位大學生都享受公平的藝術教育,主動補齊短板,鑄造藝術教育品牌。增強新時代大學生的文化自信,使其成為擔當中華民族復興大任的綜合型高素質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