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大同市畜牧獸醫科學研究所,山西大同 037004)
春季為豬病高發季節,重視豬病防控,對降低養殖成本,提升養殖效益,大有裨益。文章就此展開論述,以供參考和借鑒。
生豬養殖生產期間,豬場環境對生豬的影響尤為重要和關鍵。尤其春季來臨,適宜的溫濕度更有利于細菌的滋生和蔓延,為豬病的傳播和感染創造便利條件。
春季到來前,注意豬舍清掃,嚴格消毒管理,清滅場內致病菌。進行消毒之前,工作人員注意自身防護,減少自身帶入致病菌的可能。消毒工作要嚴謹、嚴格,消毒人員全身防護,穿戴專業消毒服飾,專業消毒鞋帽,進出口設置消毒池,池內確保足量高效消毒藥劑。進出人員嚴格消毒,豬舍門窗、圍欄、墻壁、地面等等,用2%-3%的火堿溶液噴施消毒。全場消毒先沖洗,清理場內糞污,再用專門消毒藥劑消毒,確保消毒工作到位。
早春季節,晝夜溫差大,為流感高發季節。由此,注意防寒保暖,不同豬群分舍管理。尤其哺乳期、幼齡期豬舍,保暖防寒工作更為重要。具體的工作措施:其一,做好豬舍的保溫隔熱,在豬舍的外圍護結構中,屋頂是最容易散熱的地方,因此,在屋頂上設置天棚極為重要,在天棚上使用保溫材料較高的材質,使散熱降低。其二,注意豬場防寒。剛進早春時節,早期溫度相對要冷,此時更易受賊風侵蝕。由此,應注意密封窗戶。必要情況下,門窗加蓋防寒氈。舍內地面鋪蓋稻草,同時,注意豬舍的干燥衛生,營造良好的養殖環境。其三,改善舍內通風。豬病的傳染,除接觸排泄物,還有空氣傳播。由此,通過改善舍內通風,能起到促進散熱,降低感染的可能。通風措施的改善,注意均勻布置大窗、地腳窗等等,進出口布置均勻,能有效散發熱氣,起到防控感染的目的。
任何豬病的防控,都應以防為主,降低感染可能,減少造成的損失。春季接種防疫的工作,重點注意口蹄疫免疫、豬瘟免疫、豬偽狂犬病免疫。口蹄疫春季免疫后,秋季免疫1次。豬瘟免疫,公豬春秋免疫,母豬產后免疫1次,仔豬出生25~30d內,加強免疫1次。豬偽狂犬病免疫,公豬春秋季各免疫1次,母豬配種前免疫1次,仔豬斷奶前免疫1次。具體免疫程序,嚴格操作使用說明操作。
這六個事項應尤為注意:第一個是檢查疫苗的名稱、廠家、日期、生產批號、有效期、伴發癥狀、存貯條件等與說明書是否一致;第二個是疫苗注射過程應嚴格消毒,在注射中不能重復使用注射針頭,防治豬群間互相感染;第三個是免疫接種的過程中針頭要保持垂直癥狀插入,確保疫苗的注射深度;第四個是在對豬群進行疫苗注射前要對其健康狀況進行檢查,因為疫苗不能注射于亞健康的生豬;第五個是稀釋疫苗后要在規定的時間內注射完,注射時間最好是在早晨;第六個是需要注意豬群中的個別體質差異,有些生豬在豬舍疫苗后會出現過敏現象,其現象為呼吸急促全身泛紅等,所以,飼養人員在接種疫苗前要帶好腎上腺素等抗敏藥物。
隔離養殖豬場,是做好春季豬病防控的關鍵。現在隨規模養豬的發展,能做到百分之百清滅豬病是不可能的。由此,豬場堅持封閉化管理,注意養豬場隔離,就顯得尤為重要和關鍵。春季重大豬病的流行,多數呈現這樣的特點:傳播速度快,發病率高、致死率高。感染病菌雖能經空氣擴散蔓延,但是,通過減少與患病個體、運輸工具、工作人員等的隔離工作,能大大降低傳染概率。由此,重視豬場隔離工作,為目前控制豬病的最有效的措施。
此外,選址同樣很關鍵,養殖場的養殖環境應避開人流量大、居民居住點、屠宰場、醫院等影響動物防疫的地方,生豬養殖場應和最近的公路保持1000m以上,養殖場地周圍要建立隔離溝、隔離墻和綠化帶,養殖的生產區應和工作人員的生活區域隔離有效的距離,養豬舍要防止害蟲、老鼠、鳥類等動物進入。在患病的生豬養殖場和健康的生豬養殖場之間建立隔離區,隔離病疫的發展。
春季溫濕度適宜,有利于細菌滋生、蔓延,是各種豬病高發的時節。春季注意豬病防控,務必要提高到應有的重視程度。
其一,搞好豬場環境衛生,注意豬舍清掃,嚴格消毒管理,清滅場內致病菌,以改善豬場環境,營造適宜的養殖環境。
其二,早春季節,晝夜溫差大,做好防寒保暖工作,同樣較為重要和關鍵。應根據不同豬群分舍管理。尤其哺乳期、幼齡期豬舍,保暖防寒工作更為重要。
其三,接種防疫不能忽視,任何豬病的防控,都應以防為主,降低感染可能,減少造成的損失。春季重點做好口蹄疫、豬瘟、豬偽狂犬病等的防疫接種工作。
其四,選址合理,避免人口聚集地、重污染區等等。同時,堅持封閉化管理,通過減少與患病個體、運輸工具、工作人員等的接觸,而大大降低傳染概率。
[1] 殷乾友,劉英,管清文.春季豬疫病防治的關鍵措施分析[J].農技服務,2016,33(8):136.
[2] 劉崇波.豬場豬疫病綜合防治措施探究[J].農民致富之友,2017,(20):230.
[3] 劉儒林.豬疫病的治療與防治措施[J].農業技術與裝備,2017,(3):88-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