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市忠縣畜牧獸醫服務中心石黃鎮站,重慶 404361)
生豬腹瀉致死率低,但是感染后,可導致精神萎靡、嘔吐等癥狀,影響生豬體重,降低生豬出欄率,造成不可挽回的經濟損失。導致生豬的病因復雜,受各種因素的綜合作用。文章就誘因一一闡述介紹。
病毒性腹瀉是由輪狀腹瀉病毒、流行性腹瀉病毒以及傳染性胃腸炎病毒引起。病原體包括大腸桿菌、TGE病毒、藍耳病毒、沙門氏菌、圓環病毒、輪狀病毒、球蟲、寄生蟲等。大腸桿菌主要是地方性傳播較為嚴重,一般無嘔吐現象,表現為排出白色或灰白色糊狀糞便。藍耳病毒(PRRSV)主要是通過呼吸道、公豬精液、母豬胎盤進行傳播;圓環病毒(PCV2)能夠引發多系統衰弱綜合征,傳染性皮炎和腎炎,主要癥狀表現為嘔吐、拉稀、體溫偏高,拒絕進食、脫水嚴重、體重下降、呼吸困難等。
喂料、飲水,是生豬生活必不可少的環節。由此,飲水不潔,喂料霉變,同樣是腹瀉的關鍵誘因。飼喂飼料放置存儲期間,處理不得當,通風不良,導致飼料霉變、腐爛,可產生大量霉菌毒素,而誘發腹瀉。生豬飼料中,含水量過大,可影響食用后的免疫系統,而降低自身抗體導致腹瀉。這些誘因造成的腹瀉,典型癥狀:嘔吐、水樣腹瀉、肝臟呈灰黃色。
環境衛生差,體現在:養豬密度大、舍內通風不良、空氣渾濁、濕度大等等,都為細菌滋生創造條件而導致腹瀉。舍內溫差變化大,溫度過高或過低,腹部受冷風吹,可導致腹瀉。水槽、食槽,消毒不嚴。季節性變化,腸胃受寒,病毒內侵,可導致流行性腹瀉。轉舍期間,消毒不嚴,豬舍環境變化大,生豬適應性差,都可導致腹瀉。
在不同的生長階段,生豬抵抗力會有顯著的差異。而這種差異的變化,是導致腹瀉病的主要誘因。通常情況下,在10~30日齡,為白痢、紅痢、黃痢等發病敏感期。此外,母豬的體質,同樣應在仔豬的先天抗病能力。母豬營養不良,泌乳質量不佳,都將影響仔豬的免疫抵抗力。生豬運動量不足,同樣,影響抵抗力,而加重腹瀉的發生。
由此而導致的腹瀉,應做好菌種調查,根據癥狀詳細分析,對癥用藥治療。通常情況下,白痢誘發腹瀉,易用抗生素、磺胺類藥物;黃痢誘發腹瀉,易用慶大霉素、氯霉素,配合強心補液;紅痢誘發腹瀉,重點應放在早起預防,易用乙型魏氏梭菌苗,母豬產前30d、15d,分別注射1次;副傷寒誘發腹瀉,易用氯霉素治療;豬痢疾誘發腹瀉,易用痢立清、痢菌凈;胃腸炎誘發的腹瀉,確診的易感病例,務必及時隔離診治。哺乳仔豬感染,應停止哺乳,注意舍內保暖。早期病例,用高免血清。后期治療,用抗菌藥物、或中藥劑等等,效果皆不錯。同時,注意補液、防酸中毒。在病毒性腹瀉的治療中,阿莫西林、丁胺卡那霉素、鏈霉素、慶大霉素等等,效果均要好很多。
有因飲水、喂料等不潔凈而造成的腹瀉,應做好對應處理措施。因飲水不潔凈造成的腹瀉,應控制好飲水,減少病菌源的食入。因飼料霉變而導致的腹瀉,應控制每天購進飼料量,改善貯藏飼料的外環境,加強通風換氣,避免霉變而減少霉菌毒素的形成。同時,注意合理搭配用料,定期監測飼料的質量、營養,并對應采取防控措施。
豬舍內的溫度應注意適時調節,使其保持在20℃左右,同時還要根據不同用途的豬舍如配懷舍、產房、保育舍進行溫度標準的調試,如產舍溫度應在25℃,保育舍應保持在28℃,然后根據豬出舍的時間慢慢調整溫度變化,不要迅速改變豬生存環境。豬舍衛生狀況也是引發腹瀉的重要原因,要定期對食槽和水槽進行消毒殺菌,定期用福爾馬林、高錳酸鉀噴灑或熏蒸,清除及殺滅病原微生物。每天對糞便以及垃圾進行清理,特別是在潮濕陰雨天氣,確保舍內通風透氣、干燥衛生,改善養殖環境,降低發病率。還要接受一定時間的陽光照射,進行自然殺菌。
可根據豬的發展階段和身體狀況定期在飼料中添加抗生素和復合維生素,或在水中添加電解多維葡萄糖、谷氨酰胺、酸化劑、糖鹽水以降低胃腸道pH值,激活胃蛋白酶源、保護腸胃黏膜,同時還要適量添加經過處理的植物蛋白如發酵豆粕、大豆濃縮蛋白、小肽、益生素、降低腸道中的大腸桿菌數、抑制病原菌、促進營養消化,適當補充B族維生素、脂肪酸、氨基酸以增強抵抗力。
生豬感染腹瀉病例,將嚴重影響其育成率,增加養豬成本,而造成極為嚴重的經濟損失。分析導致生豬腹瀉的誘因,與病毒感染;飲水不潔,喂料霉變;養豬環境衛生差;生豬自身抵抗力低等等,有著很大的關系。對此,防控生豬腹瀉的發生,應根據發病的誘因不同,而對應采取相應的防治措施。對病毒性腹瀉,注意做好菌種調查,根據癥狀詳細分析,對癥用藥治療。因飼喂不良造成的腹瀉,應控制好飲水,確保喂料質量。同時,注意改善豬舍環境,注意增強豬群抵抗力,以大大降低生豬腹瀉病的感染概率。
[1] 陳發魁.生豬腹瀉病的原因及防治措施[J].中國畜牧獸醫文摘,2017,33(8):135.
[2] 李勝利,趙盼盼.豬腹瀉發生原因及防治措施[J].中國畜禽種業,2016,(8):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