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月28日,銀監會、教育部、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下發《關于進一步加強校園貸規范管理工作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明確要求現階段一律暫停網貸機構開展校園貸業務,并在限期內對存量業務進行整改清理。同時,鼓勵商業銀行和政策性銀行進一步針對大學生合理需求研發產品,提高對大學生的服務效率,補齊面向校園、大學生金融服務覆蓋不足的短板。
欺詐、高利率、暴力催收,是校園貸不良影響的三個主要內容。
銀監會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針對校園環境中存在的高利貸等非法金融,去年4月,教育部與銀監會聯合發布《關于加強校園不良網絡借貸風險防范和教育引導工作的通知》,明確要求各高校建立校閌不良網絡借貸日常監測機制和實時預警機制,同時,建立校閌不良網絡借貸應對處置機制;8月,銀監會在關于《網絡借貸信息中介機構業務活動管理暫行辦法》的新聞發布會上,明確提出“停、移、整、教、引”五字方針,推動整改校園貸問題;11月,工商總局等六部門聯合印發《關于進一步加強校園網貸整治工作的通知》,對校園貸提出整體要求,并指出各部門要高度重視校園網貸整治工作,加強領導,明確分工,落實責任,務求實效。此外,北京、深圳、廣州、重慶等地紛紛出臺校園網貸專項管理辦法。
各地加大對網絡借貸信息中介機構校園貸業務的清理整頓己經取得了初步成效。但部分地區仍存在校園貸亂象,特別是一些非網貸機構針對在校學生幵展借貸業務,突破了校園貸的范疇和底線,一些地方“求職貸”
“培訓貸”“創業貸”等出現的不良借貸問題突出,給校園安全和學生合法權益帶來了嚴重損害,造成了不良社會影響。
“監管措施也在逐步摸底、加強的過程中,過去我們提出了分類處置、補救方法以及第三方擔保等方式。但由于校園貸的放貸主體形式非常多樣,整個市場依舊存在較大風險。目前,網貸機構還處在治理整頓的階段,很多自身問題都沒有解決,應該先將其風險隔離?!鄙鲜鲐撠熑吮硎?。
談到未來是否還會允許網貸機構再次參與到校閌貸業務中,上述負責人表示,這取決于校園貸市場的發展情況,包括現有供給能否滿足大學生需求、網貸機構的合規情況等,“總體將本著鼓勵正規機構進入、促進業務健康發展的原則”。
除了堵偏門之外,校園貸業務亦強調“開正門”?!锻ㄖ窂娬{,商業銀行和政策性銀行應在風險可控的前提下,有針對性地開發高校助學、培訓、消費、創業等金融產品,向大學生提供定制化、規范化的金融服務,合理設置信貸額度和利率,提高大學生校閌信貸服務質效,暢通正規、陽光的校園信貸服務渠道。
由于在校學生有著較旺盛的金融消費需求,對于金融機構來說,校園也可以稱得上是一片“藍海”。據艾瑞咨詢發布的調查報告顯示,2016年,我國大學生消費市場規模達到4524億元,預計到2019年,大學生消費規模將突破5000億元。
今年5月,建設銀行廣東省分行發布針對在校大學生群體的互聯網信用貸款產品一一“金蜜蜂”校園快貸,目前,貸款實際利率以建行公告的5.6%年化利率執行。中行也與華中師范大學發布“中銀E貸·校園貸”產品,該款產品同樣為小額信用循環貸款。工商銀行正與樂信集團旗下的分期樂聯合開發“工銀分期樂聯名卡”;招商銀行推出了Young信用卡(校園版);廣發銀行推出了大學生專享信用卡“擺范兒卡”。
針對開展校園貸的銀行風險防控問題,《通知》指出,應制定完善的校園信貸風險管理制度,建立風險預警機制,加強貸前調查評估,認真審核評定貸款大學生資質,重視貸后管理監督,確保資金流向符合合同規定?!叭绨l現貸款大學生存在資料造假等欺騙行為,應提前收回貸款。銀行應及時掌握貸款大學生資金流動狀況和信用評分變化情況,評估其還款能力,采取應對措施,確保風險可控?!绷硗?,上述負責人表示,鑒于當下開展校園貸的機構數量多、情況比較復雜,為加強整治,防范風險,未經銀行業監督管理部門批準設立的機構不得進入校園為大學生提供信貸服務。
2009年6月,銀監會發布了《關于進一步規范信用片業務的通知》,禁止向18歲以上不具備償還能力的大學生辦理信用卡。因為大部分學生沒有固定收入。按此文件精神,銀行基本退出了校園市場。銀監會負責人解釋道,由于近年來大學生消費需求增強,銀行的金融科技手段豐富,大數據不斷積累,使得風控能力不斷加強。另外,從銀行自身經營的角度出發,進入校園市場可以布局未來,挖掘潛在客戶。整體來講,這將達到多方共贏的效果。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