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諦
摘 要 “最是書香能致遠,腹有詩書氣自華。”讀書是傳遞思想之旅,提升生命之徑。然而,隨著互聯網時代的來臨,傳統閱讀方式正在遭受來自網絡閱讀和碎片化信息的沖擊,與新媒體融合的新型閱讀方式正在成為主流,全民閱讀也在互聯網背景下進入新的發展階段,本文立足于文化發展脈絡,在推動文化建省、文化強國的宗旨下,探討在新媒體時代有效推動全民閱讀的有效途徑,供大家參考。
關鍵詞 全民閱讀;新媒體;政府
中圖分類號 G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6708(2018)203-0144-02
互聯網時代,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為全民閱讀的實現和推廣提供新的思路和解決方案,基于互聯網思維,調整現有策略,為實現全民閱讀創造有利條件。傳統閱讀對我國優秀文學經典涉及較多,具有較高的群眾基礎,在新媒體時代,網絡文學作品和在線閱讀形式成為新趨勢,滿足了大眾碎片化閱讀習慣。基于此,將傳統文化精髓融于在線閱讀,通過科學引導和統籌安排,才能逐步提升全面閱讀質量。這才是新媒體環境下符合時代特征和個人發展需要的全民閱讀方式。
1 加快立法進程,為全民閱讀提供政策保障
縱觀我國國民閱讀現狀,雖然國民對閱讀重要性的認識大有提高,但閱讀的有效性和質量并不理想,完成任務式的淺層閱讀逐漸成為人們閱讀的重要方式。另外,在出版物的管理和發行層面,由于監管漏洞,導致市場上充斥著不少質量低劣,內容庸俗、觀點偏激的書籍,嚴重影響閱讀市場的健康發展。青少年由于認知能力尚處在發展階段,對書籍質量的辨識度較低,容易誘導學生走向歧途,嚴重影響其身心發展。所以,出臺相關政策法律法規,保障全民閱讀的有效落實是增加文化軟實力,提高國民素養的重要途徑。目前已經有江蘇、湖北、深圳以及遼寧等省份出臺了相關法規與規章。
站在公共閱讀服務的角度來講,促進全民閱讀應以政府為服務主體。構建全民閱讀服務體系是一項復雜工程,需要多方組織機構相互協調配合,才能順利推進。現目前,廣播電視新聞出版等與文化產品相關的機構,其運作模式已經無法滿足大眾閱讀的市場化需求,要以時代的發展為基礎,以閱讀市場最新需求為主,加強改革與創新,推動全民閱讀的落實。
2 建設學分銀行,搭建縱向銜接、橫向溝通的終身學習之“立交橋”
創設學習成果分享體制,需要從認識層面講不同科目提升到相同地位,實現院校校內外教學成果自由流通,在總體教育框架下,提升社會教學培養質量。破除長期以來,在教育層面的二元體制,逐步提高公共教育在現行教育政策中的比重。
現階段公共教育的實現主要依托各類培訓學校和機構,所以構建學習型社會,需要整合市場上各類培訓教育機構,通過與本地社區企業、城鄉的統籌,創建并運作學分銀行,形成良性的學習機制。不同學分的獲取基于對學習成果的展示和鞏固,并且學習進度和質量也會影響學分的獲取,基于此,形成成人公共教育的理想模式。
學分銀行對不同文化層次群眾都有相應的學習計劃和資源,并鼓勵他們不斷完善知識體系,保證其具備大眾學習的權利。此外,在學習的時間和內容上,把選擇權交于群眾,提升了學習的自由度。學習人員根據教學進度安排,自行對學業質量進行評估,擴大了公共教育的群眾基礎。
3 加大投入,完善公共文化基礎設施建設
首先,加強圖書館等公共文化設施建設,營造方便的閱讀環境。加大對基層圖書館、閱覽室等閱讀場所建設的投入和管理,給每個圖書館至少配備一臺流動服務車,并且從經費上保證其正常運行。加大對省、市、區、鄉四級公共圖書館的經費支持,讓更多的市民能夠感受到閱讀環境的優化及閱讀設施帶來的便利。
其次,構建完整數字化閱讀服務體系,提供資源和技術支撐。依托技術資源,構建四網一體的數字媒體學習系統,在不同媒體終端,實現高效鏈接和數據共享。在新媒體時代,用戶閱讀行為的獲取和數據分析是基于大數據和云計算實現的,這就要求在數字媒體系統層面,需要加強新技術的融合和應用,加大對相關平臺的技術支持和投入,實現閱讀平臺的全覆蓋。此外,在新媒體背景下,閱讀資源的形式以線上為主,所以在需要確保閱讀資源的規范性、豐富性和安全性,為全民閱讀打造健康的在線閱讀環境。
再次,設置導讀機構,實現全民閱讀輿論宣傳和內容引導。構建全民閱讀引導機制。對公共教育的實現需要對基礎閱讀書目進行統一編纂和管理,組織專家學者對目前市場上反響較大,群眾最為關注的領域進行搜集,形成具有群眾基礎的閱讀資源庫。此外,加強對讀者來信與建議的管理,認真對待讀者的閱讀需求,實現專家與讀者的常態化溝通。
4 探索家庭閱讀服務新模式,培養未成年人傳統與新媒體閱讀習慣
家庭閱讀是實現全民閱讀的最小單位,俄羅斯成功的家庭閱讀模式為全民閱讀提供了寶貴經驗。開展“一家一證”讀書的計劃,以家庭為單位辦理借閱證,開放公共圖書館,為廣大家庭提供圖書資源。同時,針對不同年齡和群體進行個性化的閱讀計劃定制,提高閱讀的有效性和針對性。此外,利用家庭所在地的圖書館資源,開展形式多樣的閱讀活動,加強讀者之間的交流,此外,還可與教育機構合作,充分調動家長與未成年人的積極性與參與性。
5 動員社會各界力量,以多元化方式進行全民推廣
政府搭臺,推動捐建捐贈平臺的搭建和維護,針對偏遠落后山區教育落后的現狀,組織事業單位、企業和社會團體,形成點對點的教育扶貧機制,健全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利用互聯網手段,向偏遠地區進行文化用品的專項采購和分發,建立村級閱覽室,發展農村地區公共教育。推動設立村級全民閱讀室,引導社會資本投入資金發展農村教育。
6 構建科學評價機制,開展對公共服務項目的評估
全民閱讀活動,既要重過程,也要重結果。全民閱讀不僅需要政府統籌企業幫扶,還需要構建科學評價體制,實現對閱讀質量的準確評估,以改善不足之處。閱讀行為,是個體提高綜合素養的有效形式,并非功利性和任務性的事件,進行全民活動是基于格物致知的本質進行的,通過全民閱讀,構建新媒體背景下科學完備的閱讀環境和體系,轉變閱讀誤區,動用行政、市場等手段,保證公共教育服務項目的順利進行。所以,建立健全科學評價機制十分必要。科學評估體系的建立需要對各個市縣單位進行閱讀現狀和需求進行充分調研,通過局部試點,統籌安排,這樣才能保證評價機制的有效性和科學性。
推進全民閱讀是一項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的大好工程,然而,隨著社會的轉型、生活節奏的加快,人們傳統的閱讀觀念和閱讀方式會受到一定的影響,但在政府的帶領下,我們一定能迎合時代發展需要,借力使力,構建出一個人人閱讀、處處閱讀、時時閱讀的書香社會。
參考文獻
[1]蔣峰.新媒體時代政府推進“全民閱讀事業”的對策研究[D].咸陽:西北農林科技大學,2015.
[2]宋華麗.全民閱讀,出版業何去何從——對全民閱讀與出版業關系的思考[J].出版廣角,2016(10):8-9.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