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寶璟
[摘要]合作,就是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個體為了實現共同的目標而自愿結合,通過相互之間的配合與協調來實現共同目標的社會交往活動。合作意識的培養也需要借助于有利合作的組織平臺。除了正常的工作關系外,組織的建設還需要通過開展豐富的文體活動、非正式溝通與合作關系的培養、提供競爭與合作的機會等不同的形式,來逐步發現成員的性格特點,能力優勢,從而引導他們在合作中競爭,在競爭中合作。
[關鍵詞]合作意識;管理;組織建設
[中圖分類號]C9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5918(2017)04-0082-02
doi:10.3969/j.issn.1671-5918.2017.04.041 [本刊網址]http:∥www.hbxb.net
隨著時代的發展變化,社會經濟水平的提升,社會上人與人之間的關系再也不能停留于一加一等于二的狀態,無論是企業、政府還是民間合作,任何形式的組織中,都需要人們發揮出一加一大于二的合力。團隊合作精神成為組織的需要,更是時代的產物。在組織的管理中,組織文化的產生與作用,都是為了更好的發揮組織合力。因此,人與人之間的合作意識,就成為關鍵。
一、合作意識概述
合作,就是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個體為了實現共同的目標而自愿結合,通過相互之間的配合與協調來實現共同目標的社會交往活動。在這樣的活動中,個人利益最終也將得到滿足。這也正是組織文化重要作用中的一部分,因此,培養合作意識是一個組織中文化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促成組織文化建設的重要保障。
團隊合作是在團隊中為達到既定目標所顯現出來的自愿合作的協同努力。可以調動團隊中每個成員的資源和才能,且能自動地消除所有不和諧和不公正現象,同時還會給予團隊中誠心、無私地奉獻著適當的回報。團隊,在英語中為team,有別于group,群體有可能一盤散沙,不具備高強度的戰斗力,但一個有著高度的凝聚力、戰斗力的群體,才能叫做團隊。他們有著共同的愿望,一致的目標,能夠做到協調一致的行動。
二、管理中的組織文化
任何一個組織,都是由人構成的。每個組織都有其自身的信仰、目標、價值觀和行為方式。
(一)組織文化的定義
管理學中對組織文化的定義為:組織在長期的發展過程中形成的組織成員共同認可和遵守的行為方式、價值觀念、情感、規范、假設的總和。
(二)組織文化的功能與作用
組織文化對一個組織的發展興衰有著重要影響,從效率、公平、民主、秩序等價值觀念方面影響著組織中人與人的相處、忠誠和對組織未來的信心,起著強大的導向作用。而一個健康的組織,應該實在充分尊重個人價值、承認個人利益的前提下,培育組織成員的歸屬感、責任感來建立起組織成員與組織之間的相互依存關系,形成一種成員自發的無形凝聚力,達到自我激勵、自我凝聚的文化功能。
通常的組織文化建設中,常規的方式包括學習組織過去的文化傳統,對組織文化的設計與改進,引導組織不斷創新適應時代發展等。在組織內部的成員關系與合力形成方面,培養合作意識,建立共同愿景才是產生凝聚力的根本。
三、合作意識的培養與組織管理
基于組織文化的凝聚功能,合作意識的培養正是組織文化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組織文化建設操作化的重要途徑。
(一)合作意識在組織管理中的作用
高質量的管理可以通過對組織中的成員以合適的形態安排至合適的崗位,充分發揮組織的集體潛能,展現團隊的強大合力。合作意識正是管理者對組織成員合理安排時需要統籌考慮的重要因素,也是組織行為中時刻體現的精神面貌。因此,合作意識的培養是組織管理者首先要做好的工作。
(二)缺乏合作意識的表現
缺乏合作意識的組織,在正常的工作中有著諸多不良表現。在組織建設中也會出現一盤散沙、各自為戰的現象。
1.缺乏對目標的一致性,缺乏責任感
在群體動力理論中認為,一個群體的動力來自于群體目標的一致性。因此,一個組織只有將個人的需要和組織的目標緊密聯系在一起,同時組織能為其個人需要的滿足提供必要的條件,才能讓組織成員體會到自己有必要為實現共同目標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這樣的一致性目標能夠真正激發組織成員的工作熱情,鼓舞員工的干勁,營造良好的team氛圍。
如果一個組織中的成員之間缺少相互合作的意識,他們就會出現對組織一致性目標的理解認識不到位,從而缺乏相互提供幫助的動力。
責任意識是現代社會的主要標志之一,任何一個團隊、組織都需要每一個成員承擔起自己的責任,才能真正高效完成目標任務。如果成員沒有責任意識就會表現為甘于平庸,推卸依賴他人或者缺乏時間觀念。
2.缺乏集體感和歸屬感
馬斯洛需要層次理論認為,人們在滿足了基本的生理需要、安全需要之后,就會出現感情層面的歸屬需要,這是社交行為中的重要組成,也是一個組織良性發展的必要。一個組織讓成員有了歸屬感,就會表現出強烈的主人翁責任感,這也是組織成員發揮主觀能動性和創造性的源動力。
如果缺乏了合作意識,這種組織間的歸屬感會不易產生,從而致使整個團隊沒有足夠的凝聚力,各自為戰,喪失集體主義的榮譽感。從感情的層面來看,這種榮譽感和歸屬感都來自于相互間的合作與溝通。從某種意義上講,一個組織一個團隊的文化與情感,除了正式工作交流合作外,還要注重非正式組織存在的作用和影響。
3.缺乏主動性與成就感
組織成員如果能自覺出色完成任務,主動承擔責任并承擔更多力所能及的任務,就會使組織的發展更為良性。任務完成后的快樂共享與組織成員個人目標的達成從無形中是對成員自身的精神激勵,這種成就感的激勵,不是個人可以單槍匹馬完成的。如果缺乏合作意識,勢必造成對組織目標的完成缺乏積極主動性,從而導致目標不能完成帶來的失敗感,出現負激勵的惡性循環。endprint
四、合作意識培養的途徑
合作意識的培養對一個組織的建設、發展都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尤其是在當前社會,無論是組織內部成員之間、組織與組織之間還是組織成員對外業務往來,都需要積極主動的合作。
(一)營造良好組織氛圍,塑造共同愿景,健全組織文化
中華傳統的良好美德是組織文化的社會基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君子主張,“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的助人為樂主張,都是組織文化建設的良好背景。
一個組織中的共同目標正是組織成員共同的追求和希望。日常工作的完成只是組織內的短期目標,只有組織長期共同目標和希望,可以作為共同的驅動力來成為愿景。這正是組織文化的實際形式。
當一個群體有著共同的愿景,有著一致的目標,有著共同的希望,在行為趨向上也會產生更大合力。加上共同的努力、經歷,同舟共濟、團結一致,組織氛圍也會逐漸良性發展。在這樣的過程中也會發展起更為明確的合作意識,建立深厚組織文化積淀。
(二)明確組織合作精神的核心——責任感
責任感是組織成員最原始的動力,是來自于實現一致目標的積極態度,而不僅僅是上級的壓力或某種信任。責任心在辭海中的解釋就是責任感,是人類最為高貴的品質,是人之所以為人的根本屬性。也只有強烈的責任感才能造就強烈的歸屬感。
在組織建設中,提倡積極主動的責任觀,通過各種方式來培養組織成員的責任感,并切實對自己所做的事情負起責任。最佳境界應該是:每個成員都希望事情能做好,每個人都努力做好自己的事,并希望自己能為團隊作出貢獻。如何達成這種境界呢?
在組織建設中,成員做事應該對誰負責,對領導者負責?還是對完成目標任務負責?以上都不是,組織成員不應該對某一個具體的人負責,而應該對組織集體負起責任。因為對組織負責才是對自己負責,只有成員自己始終堅持著對組織負責的想法,個人素質才會不斷提高,沿著正確的方向修正和改進,信念越來越堅定,而不會畏懼組織內部的沖突和矛盾。
(三)管理者的積極引導
組織管理中的管理者扮演著重要角色。一頭羊帶領的獅子群打不過一頭獅子帶領的羊群,這充分說明管理者對組織建設的重要作用。要讓組織成員在工作中體現出責任感、歸屬感,產生合作意識,管理者就應予以積極的引導。
首先,營造寬松積極的工作氛圍,消除成員之間的心理障礙。人與人之間的相處總是有一定的距離,一個群體要想發揮合力的作用,消除成員之間的疏遠感,破除堅冰,克服成員間的恐懼沖突心理,才能真正讓每個人參與進去,營造良好的組織環境。管理者的職能定位,個人魅力和知識技能等因素都是影響管理效果的重要因素。其次,工作中的明確分工,責任到人,合理安排也是領導職能所在。最后,領導藝術的運用是組織管理中的重要成分。
(四)建立有效機制,提供有利合作平臺
組織的發展與成長,離不開有效的管理機制。合作意識的培養也需要借助有利合作的組織平臺。除了正常的工作關系外,組織的建設還需要通過開展豐富的文體活動、非正式溝通與合作關系的培養、提供競爭與合作的機會等不同的形式,來逐步發現成員的性格特點,能力優勢,從而引導他們在合作中競爭,在競爭中合作。
一項研究群體間沖突的實地試驗表明,競爭并不能使兩個群體變得友好,如舉辦籃球賽、尋寶比賽等競爭性活動,不能引起兩個群體之間形成融洽的氛圍,甚至會出現沖突、對抗現象。在有了這種敵意的前提下,提供兩個群體之間的愉快的社會接觸,如一起看電影、共用一個餐廳等,也沒有減少相互之間的敵意與沖突。實驗進入第三階段,引入一些具有共同目標的活動,如切斷兩個群體公共的水源。為了修復水源,兩個群體有了一直的目標,他們開始設計修復水源的大量工作,不知不覺中,已經在并肩作戰了。當他們達到了共同的目標之后,兩個群體的行為模式就開始變得友好,如修復水源成功以后,兩個群體要求再一起看場電影,并在被告知需要他們自己支付費用的時候,兩個群體之間開始積極尋找機會“款待”對方,消除摩擦。
由此不難看出,一個組織的合作意識培養,可以通過建立有效的活動機制,來提供共同完成某一特定目標的活動,可以是完成某個工作項目,也可以是階段性的游戲活動。可以按照組織內部的工作分工劃分團隊,也可以跨部門抽調人員,組織某一特定事項團隊。讓人與人之間的合作成為常態,讓組團合作成為組織內常見的工作模式,讓人們在這種合作的氛圍中感受到群體的歸屬感和組織文化的熏陶。
(五)正確全面評價成員,肯定個人特長與優勢
人力資源管理是一個組織成長發展的源動力,合作意識的培養雖然強調團隊合作的整體性,但在組織建設中,更不能忽視組織成員的個性發展。每個人的特長與優勢總是要結合其自身的獨特個性,個性的發展不僅不會成為合作意識的阻礙,反而會因為成員自身心理情感的需求得到滿足而促進組織的建設。
每個組織成員都會有自己的個性,但遺憾的是,多數管理者都不大喜歡鼓勵組織成員彰顯個性,他們更希望下屬能夠削弱自我意識,盡量達成集體的高度一致。從管理的角度來看,組織成員高度集中一致的同時,他們也喪失了創造力。許多有創意的想法和不同意見,就這樣被統一進去了,事實上,這些不同意見和創意恰恰是一個團隊能否成長成功的關鍵。
如果我們能夠正視組織成員的個性與特點,肯定他們的特長優勢,給每個成員的每個想法以充分的尊重,便于提高他們的組織情感及成就感,有利于培養人們的合作意識。
五、結束語
現代社會中,只有將個人才華的展現與群體力量相結合,通過人際吸引與合作,達到他人的認可和理解,從而協作成長,提升自身素質,增強組織凝聚力。達到人與組織的共同成功,實現一加一大于二的合作與共贏。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