聶娟娟++++++張雅靜++++++梁芳
[摘要]目的 探討優質護理服務模式在剖宮產產婦護理中的應用效果。方法 選取2016年1月~2017年5月宜春市人民醫院收治的66例剖宮產產婦作為研究對象,根據隨機抽簽法分為研究組(應用優質護理服務模式)和對照組(應用常規護理模式),每組各33例。對比兩組產婦的術后疼痛程度以及產后抑郁發生率。結果 研究組產婦產后抑郁發生率(3.0%)低于對照組(18.2%),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研究組平均疼痛評分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1)。結論 優質護理服務模式在剖宮產產婦護理中的應用效果肯定,可有效減輕產婦術后疼痛,并降低其產后抑郁發生率。
[關鍵詞]優質護理服務模式;剖宮產;產婦護理
[中圖分類號] R719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4721(2017)12(c)-0167-03
[Abstract]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application effect of high quality nursing service mode in parturient nursing after cesarean section.Methods From January 2016 to May 2017,66 patients undergone cesarean delivery in our hospital were enrolled as research objects.By ranclom draw method,they were evenly divided into research group (high quality nursing service mode) and control group (conventional nursing mode),33 cases in each group.The degree of postoperative pain and incidence of postpartum depression in puerperae in the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Results The incidence of postpartum depressionin in the research group (3.0%) was low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18.2%),with significant difference (P<0.05).The average score of pain in the research group was low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with significant difference (P<0.01).Conclusion The application effect of high quality nursing service mode in parturient nursing after cesarean section is definite,which can effectively reduce the postoperative pain and the incidence of postpartum depression.
[Key words]High quality nursing service mode;Cesarean section;Parturient nursing
剖宮產是產科領域中的重要手術,是解決難產和產科合并癥的主要方式,也是挽救產婦和圍產兒生命的有效手段[1-2]。產婦受體內激素變化的影響及對剖宮產的認識不足,極易產生焦慮、抑郁等情緒,影響術后康復,此時,實施護理干預能夠有效緩解患者的焦慮、抑郁情緒,減少產婦產后抑郁的發生率[3-5]。優質護理是臨床上一種新型的護理措施,通過夯實基礎護理,從而為患者提供滿意的護理服務[6]。本研究旨在探討優質護理服務模式在剖宮產產婦護理中的應用效果,現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2016年1月~2017年5月我院收治的66例剖宮產產婦作為研究對象,根據隨機抽簽法分為研究組(應用優質護理服務模式)和對照組(應用常規護理模式),每組各33例。研究組產婦年齡25~34歲,平均(26.8±1.3)歲;孕齡35~41周,平均(3.9±1.4)周。對照組產婦年齡26~34歲,平均(26.9±1.2)歲;孕齡36~41周,平均(3.9±1.1)周。所有產婦均符合剖宮產手術指征[7],排除合并嚴重并發癥者、神志不清者。兩組產婦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經醫院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所有患者均知情同意,并簽署知情同意書。
1.2護理方法
對照組應用常規護理模式,包括產前告知注意事項、協助產婦進食、全身擦洗、鍛煉等,不強調特殊護理內容。
研究組產婦應用優質護理模式,在實施護理前,護士長首先應對護理人員進行培訓,轉變傳統的護理理念,學習優質護理服務質量標準,包括優質護理的概念、內容及實施過程等。首先應以產婦為中心,對患者應熱情、周到,與患者交流時耐心、親切,將微笑、主動的服務理念貫徹于整個護理服務過程中;同時還需加強基礎護理技能,熟練掌握各項護理技能,及時掌握產婦的情況及心里變化,以便及時做出應對,并針對產婦的個體差異制定出個體化的優質護理計劃;護士長應依據本科室的實際情況合理安排護理人員,有責任護士對其所負責的床位進行護理宣教、基礎護理及其他護理;護士長定期向產婦及家屬進行護理工作滿意度調查,征求患者的意見建議,以便及時發現問題,并提出相應的解決方案;護理人員實施護理干預的過程中需具有敏銳的觀察能力應急能力,以更好地保障產婦的母嬰安全[8-9]。另外還需對護理人員進行系統的培訓,加強基礎知識,通過不斷的學習業務技能,加強理論知識和技術培訓,幫助護理人員熟練掌握各項護理技術操作,同時還需訓練護理人員,使其具備敏銳的觀察力和應急能力,以確保母嬰的安全。在整個護理工作中,應加強護患溝通,對患者及家屬實施宣教,在進行宣教時,護理人員需保證20 min/d的溝通時間,鼓勵孕產婦訴說其心理需求,針對患者的心理需求實施護理,并進行如下護理:①產前優質護理。②心理護理。護理人員應在產前對產婦及其家屬實施剖宮產相關知識講解,增進其對剖宮產流程、配合方式、注意事項等的了解,并使其充分認識到剖宮產的作用、安全性等,減輕其緊張情緒;同時,護理人員應為產婦充分介紹剖宮產指征、安全性、手術過程、配合要點等,有效消除其恐懼心理。此外,充分掌握產婦的心理狀態,予以針對性情緒疏導,改善其配合行為,并增強其分娩信心。③術前準備。在進入手術室前半小時,取羥乙基淀粉(膠體液)500 ml滴入產婦體內,嚴密觀察產婦在麻醉擴容期間的機體反應,并輔助產婦完成其他產前手術準備。④產時優質護理。體位指導:將產婦送入手術室后,護理人員應協助其保持平臥位,并做好防止墜床的相關約束措施,隨后搖高產婦右側手術床20%左右,墊高其右側臀部,確保產婦保持左側45°臥位,期間注意觀察產婦脈率、血氧飽和度、血壓等;人文關懷:護理人員應在產婦床頭陪伴,并采取語言溝通方式予以心理支持、安慰,在手術結束后,立即告知產婦手術順利、胎兒健康、手術縫合精細等;保溫:護理人員應注意調節室內溫度,進行腹腔沖洗時,應使用溫鹽水,并在輸血時應用升溫儀,此外,使用暖風機、升溫毯等做好體外加溫工作。⑤產后優質護理。對產婦進行腹帶加壓包扎,做好基礎護理,并叮囑其術后4 h內大量飲水,產后6~8 h可進流食。指導產婦喂養新生兒的正確姿勢,告知其拔除尿管時即可下床活動。出院時,幫助產婦制定出院計劃。endprint
1.3觀察指標
參考視覺模擬量表(VAS)[10],評估兩組產婦的術后疼痛程度,疼痛程度由輕到重,分值0~10依次增加,0分表示無痛,10分表示劇痛,分數越高,疼痛程度越嚴重。統計兩組產婦的產后抑郁發生率。抑郁癥的診斷標準[11]:①情緒低落;②至少有下述4項:對日常生活興趣下降或缺乏;精力減退;精神運動型遲滯或激越;自我評價過低;思考能力下降;反復出現死亡念頭;失眠或早醒;食欲不振或體重減輕;性欲減退。
1.4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9.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x±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兩組產婦產后抑郁發生率的比較
研究組產婦有1例發生產后抑郁,發生率為3.0%;對照組有6例發生產婦產后抑郁,發生率為18.2%。兩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3.995,P=0.046)。
2.2兩組產婦術后疼痛評分的比較
研究組產婦平均VAS評分為(3.9±1.4)分,對照組患者平均VAS評分為(6.5±1.7)分,兩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t=6.782,P=0.000)。
3討論
近幾年來,剖宮產率呈現出逐年升高的趨勢,然而絕大部分產婦對剖宮產相關知識了解不多,容易在產前出現焦慮、恐懼、緊張等負性情緒,而負面心理可導致患者血壓、心率升高[12-13],從而降低其疼痛閾值,甚至干擾手術進展,影響新生兒預后和產婦康復效果。因此,有必要加強對產婦圍術期的護理干預,以改善母嬰結局。
近年來,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健康意識和醫療服務需求的提高,對護理服務質量的要求也在不斷升高,為適應人們的要求,逐漸對常規護理進行完善,出現了多種新型護理模式。優質護理模式屬于一種新型護理手段,其在常規護理的基礎上增加了人性化、個體化的服務理念,更加適應現代人們對護理服務質量的要求。相比于常規護理,該護理強調護理人員在服務態度、操作技能、護理內容、時間安排等各方面操作的優質性,全面體現“一切以病人為中心”的護理理念,從而使患者獲得理想的護理體驗[14-15]。本研究中,對研究組產婦實施優質護理,為產婦產前、產時、產后提供優質護理干預,從而滿足產婦在圍生期心理、生理等各方面的護理需求。本研究結果顯示,研究組產婦的產后抑郁發生率低于對照組,VAS疼痛評分低于對照組,提示優質護理服務模式應用在剖宮產產婦護理中的突出效果。本研究中,在實施優質護理前首先對護理人員進行培訓,使護理人員在實施優質護理前掌握有關優質護理的相關知識,掌握優質護理服務的概念及基本知識,使護理人員對優質護理服務有充分的認知,保證優質護理的順利實施;在實施過程中,轉變服務理念,將以往的以醫生為主體的護理理念轉變為以產婦為中心,對產婦應積極主動、熱情周到,使產婦在住院期間感受到家人般的溫暖。在實施優質護理的過程中,護士長需合理調整護理人員的工作時間及工作內容,安排有經驗、工作時間長的護理人員和新的護理人員一組,以便能夠保證護理工作的順利進行。護理人員在進行護理工作時采用責任制,做好健康宣教、基礎護理等,護士長還需定期對護理人員的工作進行滿意度調查,了解患者對護理人員的滿意度以及對護理人員的建議、意見,對護理過程中可能出現的問題及時提出解決措施。同時還需定期對護理人員進行培訓,提高護理人員的基礎理論知識和護理操作技能,以保證優質護理服務的順利實施。還需對護理人員的觀察力及應急能力進行培訓,提高其處理應急事件的能力,以保證在護理實施過程中母嬰的安全。護患溝通是護理中最為重要的能力,為護理人員進行培訓,提高其護患溝通技巧,能夠更為詳細地了解患者的心理需求,從而實施更為優質的護理服務。本研究從多個方面保障了母嬰的安全,在產前進行心理護理及產前準備等護理措施,幫助產婦了解剖宮產的相關信息,增加了產婦對剖宮產的認識,減輕了產婦的心理恐懼,針對其心理狀態進行相應的心理疏導,增強了產婦的分娩信心;在產時,通過進行體位指導、人文關懷及保溫等措施,減輕了產婦的疼痛,幫助產婦順利分娩;通過產后優質護理,促進了產婦分娩后的恢復,減少了產后抑郁的發生率。
綜上所述,優質護理服務模式能夠降低剖宮產產婦產后抑郁的發生率及疼痛程度,值得推廣。
[參考文獻]
[1]張雪,武明輝,丁輝.綜合干預措施降低剖宮產率的試點研究[J].中華圍產醫學雜志,2012,15(7):440-442.
[2]劉朝霞,李東麗,張瑾,等.圍手術期保溫對剖宮產術母嬰的影響[J].河北醫藥,2012,34(14):2235-2236.
[3]孟麗琴.初產婦產前情緒障礙與分娩方式選擇的相關性研究[J].中國婦幼保健,2014,29(1):38-39.
[4]魏小清,劉金風,余慧.舒適護理干預對初產婦剖宮產術后母乳喂養的依從性及不良情緒的影響[J].山西醫藥雜志,2015,44(12):1451-1453.
[5]石曉麗.綜合護理干預對初產婦剖宮產術后心理狀態的影響[J].中國中醫藥咨訊,2012,4(2):40.
[6]鄭芳.開展優質護理服務提高住院患者滿意度效果評價[J].華夏醫學,2013,26(1):184-185.
[7]文曉劍.剖宮產手術指征研究進展[J].醫學理論與實踐,2012,25(5):531-532.
[8]李玉華,楊素芹,瞿永風.產科開展優質護理服務示范工程的實踐與體會[J].中華現代護理雜志,2012,18(11):1324-1326.
[9]雷瑤,高福梅.危機管理在消毒供應中心優質護理服務中的應用[J].護理研究,2012,26(15):1426-1427.
[10]潘龍芳,楊相梅.實施優質護理服務工作的影響因素調查[J].護理實踐與研究,2012,9(1):28-29.
[11]白永霞.優質護理服務對產婦護理滿意率及剖宮產率的影響[J].西部中醫藥,2014,27(8):142-143.
[12]賈黎英,戴姜.優質護理對初產婦剖宮產術后母乳喂養的影響[J].河北醫藥,2015,37(11):1754-1756.
[13]杜文暉,萬媛媛.護理干預對降低社會因素剖宮產率的影響[J].護理研究,2013,27(27):3023.
[14]姚榮芬,姜秉芬,宋曉軍,等.優質護理在預防圍手術期剖宮產栓塞性疾病的作用[J].河北醫藥,2014,36(8):1256-1257.
[15]張鳳君.優質護理管理模式在內科護理管理中的應用探討[J].中國衛生產業,2016,13(9):190-192.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