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顯龍
【摘 要】本文基于藝術晨訓的可行性和指導師資不足的問題,鑒于導生制的優勢,通過選擇培養好導生、晨訓使用好導生、反思促進好導生等策略,切實讓導生參與并指導晨訓,綜合鍛煉好導生,減輕教師負擔,提高晨訓的實效。
【關鍵詞】導生制 藝術 晨訓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7)11B-0165-02
對于中職學前教育專業的學生來說,五項技能訓練是一項重要的核心要點,也是必須加強的訓練,而這種訓練需要時間和長期堅持,為此筆者向學校建議:改學前教育專業學生的“早操”為“藝術晨訓”,獲得采納并得到推行,當然伴隨而來的一個難題——晨訓指導,筆者嘗試推行導生制的辦法,效果明顯。
一、導生制對中職學前教育的意義
(一)有利于創新教育模式
中職教育是一種典型的職業教育,長期受限于傳統的教學模式,教師擔當課上課下的主角,學生長期處于被動地位,被動地接受教師的命令和安排。中職學生的一大特點就是基礎弱,學習動機模糊、學習主動性較弱,無法深入地參與課堂等,對于這樣的學生群體,教師勢必要嘗試改變傳統教學模式,通過調動學生積極性來提高學生的課堂參與度。導生制則恰好為此提供了出路,導生制是對傳統的教學模式的突破,它打破了傳統的教師主導課堂、主導學習的局面,而是將學習任務更多地推向學生,讓學生變成導生來承擔起教師的部分職責,作為導生的學生負責分配與安排原本屬于教師的部分任務,引導學生自覺學習,在這一過程中,作為導生的學生會收獲頗豐,被導生引導的學生也將有所轉變,這就是對傳統中職教育模式的創新。
(二)有利于減輕教師的訓練負擔
傳統的中職學前教育專業無論是正常上課,還是藝術晨訓多數都由教師負責指導,這對于教師來說,需要承擔繁重的工作量,教師不僅需要提前準備理論課堂知識,還要參與到藝術晨訓指導中,浩大的工作量長此以往不僅耗費教師的體力,還將打消教師工作積極性。對此,將導生制運用于中職學前教育專業藝術晨訓中,讓中職學生自行組織晨訓,不僅減輕了教師的工作量,也將更多的學習主動權放給學生,學生就能夠承擔起晨訓學習的任務,負責組織晨訓的學生積極組織同伴、同組來開展藝術晨訓活動,不僅鍛煉和提高了自身的組織能力,也讓學生有充足的自由來建言獻策,針對藝術晨訓的形式、訓練模式等提出合理化建議和意見,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思維、主動思考,達到了學而思的教學效果,更重要的是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熱情得到有效提高。
(三)利于培養學生的綜合實踐能力
中職學生未來要走向工作崗位,任何一項工作不僅需要崗位專業知識,還需要豐富的溝通經驗、較強的社會實踐能力等,這必然需要學生有一個鍛煉過程。導生制下的中職學前教育專業教學則為學生開辟了一條康莊大道,將導生制運用于學前教育專業藝術晨訓實踐中,為學生提供了一個良好的競爭舞臺和實踐平臺。教師每天委派學生作為導生來組織活動、組織學習、召集晨訓,每一名學生都得到了均等的實訓機會,進而更加積極地參與到藝術晨訓中,從而提高學生的綜合實踐能力。學生通過組織藝術晨訓必然涉及同組員的溝通、同其他小組的協作,實現了對學生學習能力、實踐能力等的有效鍛煉,也豐富了學習形式,讓中職學生雖然身處學生位置,卻提前體會到作為一名教師的感受,這對于未來即將投身學前教育工作的中職學生來說不失為一種意外的收獲。
二、導生制在中職學前教育專業學生藝術晨訓中的應用策略
(一)綜合選拔,培養導生
導生制得以實施的前提是選拔出一批適合的導生,而且要對其進行培訓。教師要優選出思想進步、學習積極、組織能力強的若干學生作導生,并以這幾個導生為核心來將全班學生分成若干小組,這樣形成了導生帶領下的小組。下一步則要對導生進行輔助培訓,培訓大體包括三部分:
第一,理論知識的傳授。例如:兒童歌曲的訓練,應該讓學生掌握其中的理論特點、技術、技能等,確保導生可以掌握其歌唱技巧,正確地唱歌。
第二,教師要同導生同步商討如何訓練,也就是訓練的方法,分析如何組織晨訓更高效。
第三,同步備課、妥善培養。導生需要參與到教師的備課工作中,也就是雙方應該集中配合。學前教育專業相對特殊,帶有師范專業的性質,這就要對備課的導生提出新一層的要求。中職教師要善于充分借助“導生制”的機會培養導生的備課能力,讓他們成為專業的學前教師,而且應該要求他們書寫教學方案、自行創造教學模式等,積極地歸納和總結教學重點、難點等,以此培養并提高導生的學習能力,達到多項能力的綜合進步。
實際的選拔與培訓過程中,教師需要關注的是教師所選的導生必須達到合格的資質,因為導生就是教師的半個助手,需要承擔起多項任務,不僅需要具備較強的領悟能力,還要有一定的責任心、溝通技巧,這樣才能承擔起藝術晨訓的任務,對此教師要謹慎選擇。同時,教師也要做好同學生之間的溝通,了解他們在充當導生過程中的難處和感受,做好心理調節與指導,從而逐步推動導生制的實施。
(二)師生配合,導生輔助
導生制下的中職學前教育專業藝術晨訓需要教師與導生之間的積極配合,前期的導生培訓與教育順利結束后,教師則要集中組織導生,充分籌備好即將要開課的課堂,確保晨訓能順利進行。對此則要從以下四方面做起:
一是勤于學習,導生承擔重任。導生制最終實踐實施階段,作為導生的學生由于理論知識的薄弱、實踐技能的欠缺等,感到無力承擔晨訓任務,對此,正式承擔導生重任前則要積極配合教師加強學習理論知識,夯實自身的理論基礎。例如:舞蹈藝術就要首先掌握舞蹈的特征、風貌、特色等,而且要達到一定的感性認知,對此導生需要用心深入、多下功夫,做好一切關于舞蹈理論的學習,考核達標后才能夠配合教師逐漸轉換二者角色,自行承擔起晨訓任務。最初的幾次舞蹈藝術晨訓需要教師隨同,教師要負責為導生指出工作中的不足和問題,為導生的高質量訓練打好基礎。endprint
二是分組晨訓,導生組織指導。為了提高導生制晨訓工作質量,應該將學生分成若干小組,每個小組設置一名導生,導生負責帶領全小組學生開始藝術晨訓。各個導生要承擔起主要職責和任務,如舞蹈藝術的動作訓練,此環節需要導生熟練地掌握舞蹈動作要領和技巧,這樣才能更準確地將藝術動作傳授給組內成員。例如:在學習《采蘑菇的小姑娘》這一舞蹈時,導生要重點把握每一句歌詞所對應的舞蹈動作以及關鍵環節的動作,從而引導其他學生對應做出動作,分組訓練,分組練習,這其中要求教師進行跟蹤與監督,對存在嚴重動作問題的學生給予指導,以此來協助導生完成晨訓。
三是收放結合,安排導生任務。在導生制的實際貫徹執行中教師要掌握好火候,也就是要有收、有放,做到有的放矢。教師需要認識到導生終究是學生,他們所掌握的理論知識、實踐經驗、溝通技巧等都相對有限,對此教師要科學地分配導生任務,要適當地增加對導生的指導,綜合培養導生,使他們掌握綜合技能,這樣才能真正提高他們的能力,發揮作為導生的作用。而對于一些重大的教學任務、關鍵的晨訓環節教師則需要親力親為,收回導生手中的工作,使得導生制的實施有的放矢。
四是綜合評價,幫助導生進步。任何一次導生藝術晨訓,教師都需要做好評價,晨訓過后教師應該召集所有導生統一開會對晨訓進行總結,針對導生在實際工作中的表現給出客觀的評價,指出其優點、缺點。當然,實際的評價需要全面覆蓋,既要包括對導生藝術性動作的評價,也要涵蓋對其組織、溝通能力等的評價,這樣才有利于導生的進步。
(三)總結反思,不斷優化
隨著導生制的貫徹執行,教師要對整個工作過程進行反思、總結,要深入分析藝術晨訓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剖析問題產生的原因,并采取措施來積極解決問題。例如:舞蹈晨訓中應該分析學生動作不到位的原因,而且要思考采取怎樣的措施才能提高舞蹈動作水平,從而不斷地提高導生制的實施水平,確保這一制度優勢的發揮,既能鍛煉學生的綜合實踐能力,又能活躍傳統職業教育課堂。
導生制作為一種先進的制度,將其運用于學前教育教學中,能夠有效優化教育模式,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同時,也能減輕教師的教學負擔,整體上提高中職學前教育的教學水平。導生制在實際的執行過程中,教師需要注意提供及時的教學指導,要有針對性地給予示范,從而真正達到理想的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李孟飛.淺談學前教育專業彈唱課程中歌唱的訓練[J].吉林教育,2016(38)
[2]林育萍.淺析“導生制”在中職學前教育專業舞蹈教學中的應用[J].職業教育(中旬刊),2016(4)
(責編 羅汝君)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