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廣敏
[摘要]杰克·凱魯亞克是美國“垮掉的一代”文說的代表人物,《在路上》是他的第二部作品。這部作品一經出版,無論是從小說描寫的敏感度上,還是從對小說主題的探究上,都受到了極大的關注。這部堪稱是美國垮掉派小說的《圣經》的文學作品是對美國精神的偉大詮釋。以小說中主人公薩爾·帕拉迪斯和迪恩的美國精神展現為切入點,反觀美國無論是上層階級還是普通人民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后的精神困惑和人生探索。
[關鍵詞]杰克·凱魯亞克;《在路上》;美國精神;垮掉一代
[中圖分類號]110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5918(2017)04-0184-03
doi:10.3969/j.issn.1671-5918.2017.04.089 [本刊網址]http:∥www.hbxb.net
曾經有批評家斷言,發端于二戰以后的美國“垮掉的一代”文學及文化思潮已經從美國生活中消失,然而事實并非如此。文楚安在譯本《在路上》的譯序中指出:“正如當年一樣,‘新垮掉現象現在在美國勢頭正猛?!瓱o論是‘垮掉的一代還是‘新垮掉的一代都值得重視?!痹蛑痪褪牵骸翱宓舻囊淮笔敲绹竦囊环N體現。美國精神在二戰后以杰克·凱魯亞克為代表的“垮掉的一代”文學作品中有最好的體現。
一、美國精神中的西方個人主義精神
伴隨著西方資本主義的發展,西方個人主義應運而生。西方個人主義是一種集資產階級政治,經濟和價值理論為一體的學說。個人主義作為一種政治民主思想,強調的是個人的民主和自由的權利,這是根植于美國精神中的堅硬基石。作為一種經濟制度,西方個人主義強調的是個人最大限度地享有機會合法取得財富并且維護私有財產。同時西方個人主義作為一種價值理論強調的是以個人為中心,個人是最終目的,具有最高的價值,社會也只是實現并且維護個人目的手段和條件。近代資產階級革命時期的大思想家們把個人看作是人的一般特點,成為衡量政治,經濟以及道德的價值標準,并且以此作為資產階級反對封建專制和禁欲主義的思想武器。但是個人主義的無限度發展會造成極端的個人主義,從而使這種標榜以人為本的先進的思想成為極端個人主義的一個借口,一系列的有反秩序和倫理的極端個人主義行為就會出現。
美國是典型的西方個人主義的代表,但是當流行的美國精神在二戰后的美國顯露出矛盾時,美國公民開始困惑和迷茫。此時,以杰克·凱魯亞克為代表的及其之后的“垮掉的一代”,迅速成長為反對這種矛盾的極端的西方個人主義的典型代表。
二戰結束后在冷戰思維和稱霸世界的野心的影響下,美國在世界范圍內開展一場誓要成為世界老大的運動,最明顯同時也是影響最大的就是和蘇聯開展了軍備競賽,太空競賽等一系列的比拼,同時在國內還開展了強硬的思想鉗制措施,影響最大的是麥卡錫主義?!叭绻f西方個人主義尊重人,尊重人的價值,強調個人的自由和權利,以及最大限度的發揮個人的創造性和主動精神,鼓勵人們獨立奮斗,銳意開拓進取”,那么鉗制人們思想自由的麥卡錫主義又當作何解釋?在這種國內外的環境影響下,那些曾經受到美國個人主義影響的有識之士首先發聲,一場看似荒誕,怪異并且離經叛道的狂歡開始了,一群違反道德標準的人上路了,在狂歡路上試圖尋求那些遺失的美國個人主義精神。
二、迪恩和薩爾的個人主義精神表現
在小說中,凱魯亞克描寫了杜魯門第二次就任美國總統時的儀式,“沿著賓夕法尼亞大道擺滿了大量的殺人武器,有B-29轟炸機,魚雷快艇和大炮,還有各種各樣滿是殺機的戰爭武器。”武器本身就是武力的一種象征,當這些武力被用于打壓他人,并成為讓他人屈服的力量時,個人的自由和個人的權利還如何保證。如果說堅船利炮是對外擴張的必要武器,那么凱魯亞克稱之為“維多利亞警察”的機器就是對用來對付美國人民的最好的證明。凱魯亞克曾經說過:“美國警察對美國人民發動了一場心理戰。這是一支維多利亞的警察,他們從發霉的窗戶想外窺視,什么事都探聽,如果罪行不夠令他們滿意,他們就會炮制出罪行?!毙≌f中也有這樣的描述:警察迫于壓力,真的會炮制罪行以完成工作量。可以想象置于這樣環境中的人該如何保證個人的權利和自由?所謂的尊重個人和個人價值,強調個人自由和個人權利的西方個人主義理論核心又將如何實現,個體又將如何發揮個人的創造力和主動精神。那么驅動美國發展的內在動力:個人主義的獨立奮斗和開拓進取精神也會隨之消失。因此,正如荷爾德林所說“哪里有危險,哪里就有救渡”。
在這種情況下,以迪恩為代表的底層人首先發聲,開始了對美國所標榜的個人主義的質疑和挑戰。迪恩應該說是路的孩子,在路上出生,在路上成長,漂泊不定同時也無拘無束,正是這樣的生活經歷造就了他充滿想象,渴求和希冀的生活狀態。迪恩的身上彰顯了“新的美國圣徒身上的那種無窮的動力”。好像很好地詮釋了個人自由和個人權利,但是迪恩的這種行為太極端了。“他出生卑微,自幼隨父親“在路上”奔波,備受艱辛,但他并不消沉,常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是‘了解生活”。但是以極端的個人主義行為對抗美國個人主義精神的矛盾,很顯然這樣做不僅無益于個人的成就,同是也是從一種陷落走到另一種陷落。盡管小說一開頭,作者就告訴讀者迪恩貪婪地學習,但是隨著故事的發展,迪恩也酗酒吸毒嗑藥,同時與幾個女人保持性關系。他在肆無忌憚地追求自我享受的同時,什么也不放在心上,看似是對當時美國國內生活的一種反抗,實際上也凸顯出了迪恩一類人精神上的空虛和情感上的無所寄托。但是正如小說的主人公一樣,以極端的個人主義對抗龐大的國家秩序真的可以實現自我目標嗎?
小說的主人公之一薩爾是美國中產階級的代表,受過良好的教育,有一份體面的工作和體貼的姑媽,但是在和妻子離婚之后,迪恩的這種在路上的自由生活對他產生了極大的吸引力。當然這是根深蒂固的家庭和社會原因引起的,當迪恩走進薩爾的生活時,薩爾就迫不及待地跟著迪恩上路了。在此后的幾年時間里,他們往返于各個地方之間,體驗各種各樣的諸如:偷車,嗑藥,酗酒和嫖妓的“人生樂趣”。然而在這看似自由的無拘無束的生活背后實際上主人公陷入了更大的思考之中,“我是誰?”在各種與主流的文化生活相左的邊緣文化的體驗中,不僅迪恩,包括薩爾在內他們并沒有清醒的認識到他們曾經推崇的而且美國自己標榜的美國個人主義出現矛盾的原因,因此故事結束時迪恩仍然是一個人孤零零地站在美國廣場上看著薩爾和他的新女友開著名車朝向劇院駛去。但是在對迪恩的接觸過程中以及對這種在路上生活的深刻體驗,薩爾逐漸的不再對迪恩以及以迪恩為代表的垮掉的一代的生活抱有興趣和熱愛。甚至在最后還對這種生活產生了厭棄的情緒。薩爾最后又回歸了美國中產階級的生活。endprint
事實上,迪恩這類人是典型的生活和責任的逃避者,迪恩為了所謂的自由和個人權利,多次丟下女友和朋友。最明顯的是在車上只能容下一名搭乘者是,迪恩都沒有給薩爾反應的時間就跳上車揚塵而去,最嚴重的是在墨西哥時,迪恩竟然丟下病重的薩爾,漠不關心駕車而去,不關心他人的在最后也只能被他人孤零零的遺棄在時代廣場上。很顯然在這場狂歡的路上,不管是以薩爾為代表的后來又回歸了常人生活的垮掉的一代,還是以迪恩為代表的后來發展成嬉皮士文化的垮掉的一代,他們都沒有尋找到西方個人主義者得美國精神的核心所以出現矛盾的原因。薩爾認識到迪恩生活中有墮落的危險,想到子孫后代看到他們毫無意義的生活:“他們做夢也想不到我們的真實生活,正是生活里的破破爛爛,瘋瘋癲癲和肆意放蕩。見鬼去吧,這毫無意義的噩夢般的路。”
毫無疑問,“垮掉的一代”及其文學作品的出現是社會問題的集中反映,但是在沒有弄清楚問題時,就以這種極端的個人中心主義對待美國精神及美國個人中心主義中出現的問題不僅結局不了問題,更嚴重是還會使自己被他人和社會所遺棄,成為生活中的他者。
三、西方個人主義精神追問
從西方個人主義的歷史淵源看,自意大利文藝復興以來就逐漸地形成了一種新的個人精神世界的宗教觀念。皮特拉克首先發表了這一新的人生態度,他說,“我是一個獨立的人,我要成為一個完整的完全的個人,我希望成為一個忠于自己的人,我將努力去達到自己的目標?!钡牵@種完全以個人為中心的個人主義,并不是不受道德的約束。根據西方個人主義的道德解釋,黑格爾曾說,“人各自追求自己的目的,……當極度追求這些目的,……他的狹隘的自我離開普遍,他便陷入了惡,此惡是主觀的?!边@里所謂的惡是極度的追求個人的利益。正如《在路上》的迪恩一樣,在一廂情愿的極端追求個人的自由和所謂的權利時,他其實已經陷入西方個人主義的道德問責中,精神空虛逃避責任?!皩λ麄兌裕绾紊詈托袆颖葹槭裁瓷詈托袆痈匾!比欢@種極端的個人中心主義也并不是一點優點也沒有。事實上正是這種“惡”推動了歷史發展和人類的進步,使問題暴露,缺點彰顯。“惡”推動歷史發展,是恩格斯所稱許的黑格爾的有名的思想。這也是盡管“垮掉的一代”及其文學作品盡管在甫一出版并沒有引起太多的正面關注的原因之所在,但是隨著時間的流逝和學界對“垮掉的一代”及其作品的關注,新的生機又被煥發出來的原因。凱魯亞克的作品也陸陸續續在本世紀初被發表出來,以《在路上》為例子,這部小說還被拍成了電影。這同時也印證了,“垮掉的一代”文學及文化思潮并沒有在歷史的洪流中退出。
迪恩在這條狂歡的路上無所得,是因為他走的是極端的個人中心主義,是引起道德問責的個人中心主義。薩爾在這條狂歡的路上同樣無所得,最后又歸于美國時代廣場的人流中,是因為在遼闊的北美荒原上孕育出來的美國精神是在極大的社會流動性和個人無拘無束特立獨行的背景下成長起來的。自由和奮斗的個人主義精神發展到新的階段就是美國人所崇尚的個人主義的實用主義哲學。面對個人生存以及迪恩生活中的潛在危險,在實用主義哲學的影響薩爾選擇回歸是必然的。仿佛薩爾在兜兜轉轉一大圈后什么也沒有改變,回歸到了出發前的生活,但是在這個過程中其實他已經有意無意地加強了美國精神的核心價值,個人中心主義的實用主義原則。這也是當今美國精神的核心之所在。
四、結論
作為“垮掉的一代”文學代表,過去學界多對垮掉的一代文學進行身份的探索和追尋,也有相當一部分的學者從存在主義角度解讀。但是無論從哪一個方面進行,都有一個必須面對的問題,即:為什么在那種社會國家環境中,美國國內自中上層階層到底層人們都在進行這樣一種看似有違倫理道德的行為?很顯然,是因為這種自美國建國以來就彰顯出來的追求個人自由主義的美國精神。但是很遺憾的是以迪恩為代表的一類是極端的美國西方個人自由主義者,最后也只能在洪流中淹沒,這與美國實用主義精神是相左的。相反,以薩爾為代表的一類最后重又回歸美國現實社會,實現了心靈上的一次成長。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