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教學機智是在教學實踐中生成的,更多時候是對突發(fā)情況和特定情境下形成的臨時應變、反應的能力,反映著教育者的教育底蘊和靈活能力。在處理教學失誤、學生失當行為、教學環(huán)境突變等情況下都需要教學機智。運用教學機智演繹優(yōu)校課堂,需要正確處理預設與生成的關系、對課堂生成信息進行優(yōu)效重組、把握教育分寸、提高自身修養(yǎng)。
【關鍵詞】教學機智;優(yōu)校課堂;英語
【作者簡介】陳麟,常州市武進區(qū)劉海粟小學。
教學機智體現了教師的教學智慧,是作為衡量教師“優(yōu)秀”與“拙劣”的重要標尺。對教學機智進行研究,以教學機智構建有效課堂,這對于教師的專業(yè)發(fā)展和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形成具有重要的意義。
一、教學機智的內涵
教學機智,依筆者看來,是在教學實踐中生成的,更多時候是對突發(fā)情況和特定情境下形成的臨時應變、反應的能力,反映著教育者的教育底蘊和靈活能力。它要求教育者以學生為本,并且是創(chuàng)造性的對變化的教育情境“急中生智”的結果,閃爍著思想火花。
教學機智的生成要素包括敏銳的觀察力、敏捷的反應力、準確的判斷力、理智的自制力和靈活的應變力。這要求我們要洞察學生的一舉一動,體悟他們的細微反應,并對他們的反應做出準確、迅速的反應。
課堂教學是一個師生雙向互動的變化過程,意外情況和偶然事件的發(fā)生在所難免,小學英語教學也是如此。英語教學的特點之一是要使學生盡可能多地從不同渠道,以不同形式接觸和學習英語,親身感受和直接體驗語言及語言運用。這對教育者具備一定教學機制的素質要求會更高。只要我們教師能時刻關注課堂中的“意外”,在遇到“意外”時能夠發(fā)揮教師的教育機智,采取相應的應變方法,一定能變“不利”為“有利”,化“被動”為“主動”,一定能讓你的課堂變得更生動更加精彩,真可謂是“精彩”往往在“意外”中綻放!
二、優(yōu)效課堂中教學機制的體現
課堂教學優(yōu)效性是指在常態(tài)的課堂教學中,通過教師的導和學生積極主動的學,在一節(jié)課高效率、高質量地完成教學任務,促進學生獲得優(yōu)效發(fā)展。
在處理教學失誤中體現教學機智。俗話說:金無足赤,人無完人。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一旦出現失誤,如何處之呢?記得有一次板書時,我把beautiful寫成了beatiful,當時孩子沒有發(fā)現或是不敢指出我的失誤,但我發(fā)現了,馬上停下來,重復地把錯的再講一遍,然后笑瞇瞇地說:“老師故意寫錯了一個地方,誰能又快又準地幫我指出并改正過來?!边@一來,大大調動了孩子的興趣,個個都會去觀察教師“故意”寫錯的地方。教師在不動聲色中既擺脫了尷尬的境地,又幫自己改正了錯誤。整節(jié)課沒有因為一點小失誤而造成負面影響。
在處理學生失當行為中體現教學機智。小學英語教學的目標不僅要讓學生掌握英語知識和形成運用英語的技能,而且要培養(yǎng)學生豐富的情感、積極的態(tài)度和正確的價值觀。記得有一堂介紹人的外貌、體型特征的新授課,一進教室,學生們那一雙雙專注而充滿求知欲望的眼睛,便激起了我滿腔的教學熱情,很快,我進入了角色。因為與生活實際密切相關,學生都能較好地認讀并運用到句子中,我暗自高興課上得很成功。可正得意之時,猛然發(fā)現了一個很不和諧的音符,靠窗的一角,一位女生竟低著頭,好像在畫著什么,對于我的精彩上課完全不領情。出現這一“插曲”之后,我輕輕走到了她的座位旁,正想給她點顏色看看,她抬起了頭,顯然她發(fā)現了“災難”要降臨了,我以迅雷不及掩耳的動作奪過她的畫,看清她的畫!原來她是個愛畫畫的女孩,因為今天講到人物,她就情不自禁拿出紙畫起了怪物。此時,我突然想到,這不正是我這堂課一個很好的拓展嗎?我何不因勢利導,運用所學的單詞和句子來介紹這個怪物,于是,我示意學生安靜,并叫起她,向她問了簡單的問題:“Is this your picture”?“Yes, Its my picture.”她回答。我又繼續(xù):“Its very funny! I like it.” 這時,她臉脹得通紅。“ Can you say something this picture ?”我問道?!癥es, I can.”她回答。于是,她就看著板書小心翼翼地開始介紹她的作品monster。“This is my monster. Its very funny. He has long long hair. He has three big eyes, two small noses. He has five big mouths and four big ears. Hes strong .I like it very much.”她講得很專注,看得出她的英語水平還是不錯的。于是我就借勢表揚了她:“She speaks very well. Can you? Boys and girls.”“OK”! 學生也很配合,都積極地說了起來,當然,這也是我教學中沒有安排進去的,此時,借著她的畫,我又布置了一個作業(yè),回家畫怪物,并運用所學內容,單詞進行描述,可以盡發(fā)散性的描述,她看到我做出這樣的舉措,似乎松了一口氣,隨即認真地投入到課堂中去,我看到了她認真的表情,而我也暗自慶幸我的這一瞬間決定。
處理教學環(huán)境突變的機智。作為教師,在課堂上要做到心中有教案,而又無定案,要不斷捕捉,判斷和重組課堂教學中出現的各種信息,隨時捕捉課堂中的各種“意外”,讓課堂煥發(fā)生命的活力。一次因為腳扭了,走路實在是不那么自在,進入教室以后提了課文相關問題,話鋒一轉,問某同學,“How are you today?”他回答,“Im fine,thanks.”對答如流。我繼續(xù)嘗試說,“Im not feeling well today.”馬上有同學舉手問,“Whats wrong with you ?”“My right leg hurts.” 那一刻我有股莫名的沖動,為何不把下一課的有關建議的內容提前教給學生并讓他們運用于實際生活。不如我先來個拋磚引玉:“ I think Id better go to see a doctor. Can you give me some good advice?”學生思考三分鐘后,不同的建議魚貫而出——“Youd better go to see the doctor.” “ I think you should go to see a doctor.” “ Maybe/Perhaps youll have to see a doctor.” “You need to see a doctor” 然后我又提出“If you are a doctor, what may you say?”課堂更加活躍,“Whats the matter with you ?” “How long have you been like this?” “Theres nothing serious.” “Take the medicine three times a day. Youll be all right soon.” “Im afraid you need an operation.”然后讓學生創(chuàng)設其他情境,相互提供建議,收到意想不到的教學效果,真可謂相機而作,渾然天成??梢姡虒W的各種巧妙的方法無處不在,只要我們適時懂得去把握。
三、運用教學機智演繹優(yōu)校課堂
優(yōu)效課堂處處可見教育機智,教育機智促進優(yōu)效課堂。優(yōu)效的英語課堂是充滿生命活力、充滿智慧與挑戰(zhàn)的課堂。我們要善于創(chuàng)造條件、把握關鍵,提高課堂效率。運用教育機智,建構優(yōu)效英語課堂,活躍了課堂教學氣氛,縮短了課堂與生活的距離,學生聽說英語的整體素質也得到了較快的提高,讓英語課堂真正成為學生快樂的場所。
1.正確處理預設與生成的關系。生成是師生的“即席創(chuàng)造”,預設要有彈性和開放性,給生成騰出時間和空間。教師要做到的是科學預設,彈性空白。教師首先要深入鉆研教材,讀出教材的本意和新意,把握教材的精髓和難點,這是課堂中催生和捕捉有價值的生成的前提。此外還要拓寬知識面,豐富知識背景,積累豐富的經驗,可以就輕駕熟的處理教學問題。
2.對課堂生成信息進行優(yōu)效重組。教師要做生成性資源的重組者。很多時候,學生的想法看起來非?!翱尚Α⒂字伞?,甚至是“錯誤”的,但那卻是學生自己的思考成果。我們沒有任何理由去輕視冷落。如果教師稍加挖掘,或許在這些“可笑、幼稚”,甚至是“錯誤”的背后會發(fā)現一個驚人的創(chuàng)造火苗。所以有人說,學生在課堂上的所有現實表現,不管是多么正確,或多么錯誤,都是一種很好的教育資源,關鍵要看教師怎樣恰如其分地利用和開發(fā)這些資源,而開發(fā)和利用的基礎又正是建立在與學生平等對話的基礎上。此外,教師要做彈性教學方案的設計者。在課中準確洞察學生心靈的秘密,敏捷地捕捉學生在課堂上稍縱即逝的變化,不斷捕捉、判斷、重組從學生那里涌現出來的各種信息,見機而作,適時調整教學進程和教學內容,形成新的教學步驟;使課堂教學更貼近每個學生的實際狀態(tài)。
3.把握教育分寸,對癥下藥。教師首先要尊重個體差異。認識到每個學生都是鮮活的生命體,都有他們獨特的光芒。要做到尊重每個學生的成長特點,盡最大努力讓每個學生都能得到應有的發(fā)展。同時要以我們的愛心去育人。
4.提高自身修養(yǎng),樹立終身學習理念。教師要不斷的學習新知識,掌握科學的教育理念,不斷的開拓自己的思維。不僅要學習本專業(yè)的知識,還要學習教育學、其他通識類知識。唯有此,才能讓我們有可能的智慧去應對發(fā)生的突發(fā)情況,才可能讓教學機智有生長的“土壤”。而且,要樹立這樣一種理念,即學習不局限于某一段時間,而是伴隨我們終身的一種生活的方式。
參考文獻:
[1]李允,李如密.教學機智的意蘊、要求及修煉[J].教育科學研究, 2008(06):7-11.
[2]馬克斯·范梅南,李樹英.教學機智——教育聰明的意蘊[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