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雪
云門舞集的《稻禾》完美地展現了人與自然的關系——共生、依存、涅槃、重生。從自然主題出發,由人的肢體動作展現,最后歸宗于“天”“人”合一的畫面。《稻禾》的偉大在于它雖不言不語,卻在一招一式之間牽動了觀眾的思緒,將其自然地帶入了故事主題中,跟著音樂、光影、擺動,然后參悟。
現代舞的表現主題多元,包括人文、哲理、生態等,如人與人、人與動物、人與社會、人與自己。《稻禾》中似乎有更大的情懷,它雖講述人與自然(農耕),但最后讓人參悟的是人與宇宙,好像盤古開天辟地一般,讓人思考宇宙的奧妙、人與宇宙的混沌膠著。
在光影的利用方面,背景熒幕上出現的是真實的臺灣池上稻禾田一年四季的變遷光景:大地塵封—萬物復蘇—搖曳生機—豐收忙碌—自然輪回。光影的色彩與所突出的重點一直緊扣著主題——稻禾,例如,大火焚燒收割后的土地,熊熊大火、滾滾濃煙,似乎嗆入了所有觀眾的口鼻。這一種舞蹈與光影上的合作,大大增強了舞蹈傳遞主題和意喻的效果,給觀眾更為直觀的視覺震撼,作為舞蹈的輔助功能,《稻禾》對于舞蹈與光影的主次地位把控得恰到好處。
在“孕育”一節的表現上,背景青蔥的禾苗隨風微動,男女舞者似在稻田中央舞動、交纏,兩者交相輝映,舞者的癡纏讓人很快進入聯想禾苗的繁殖,人類生命、五谷果實的孕育,人類與自然在孕育、傳承上的相通、相同。男女舞者的纏綿成了一場神圣的儀式,讓人聯想起遠古時為了求豐收、慶豐收而進行的“巫舞”活動。云門對于傳統舞蹈、文化的體現總是深刻又不露痕跡地嵌在舞臺的一舉一動之中,好似他們的使命原本如此。
在“秋收”一節的表現上,男女舞者的主題似略有不同,他們不是同進退、共悲喜的關系,而是分裂的。男性代表著力量、也是冷酷、無情,他們負責耕種,也負責摧殘,從大地母親中不斷地獲取,然后焚燒,再次獲取。女性則代表著母親的角色,而不是簡單的“勞動婦女”形象,她們為人類的生存耕種,成為力量的助手,但同時為大自然所承受的破壞憂心忡忡、心疼不已。舞者的表現功力直接影響觀眾對作品的理解,云門的舞者是優秀的,她們從心內生發出來的自然情懷,讓人立刻接收到豐收與憐憫之間的電波,讓人清醒地去思考,當人類在享受豐收、慶祝喜悅的時候,大自然在承受什么。這就是舞蹈的魅力、云門的魅力,它不僅在利用大自然,也在憐憫大自然,在這種力量與毀滅、喜悅與憐憫的復雜情緒中,帶給觀眾視覺和思想上的雙重沖擊。
云門不僅在如何體現內涵上面有很深的造詣,在如何編排舞蹈動作方面,也總是令人驚喜、驚嘆。云門的演出似乎無法直接定義為“舞蹈”,而更可稱之為“舞術”“舞功”,現代舞的魅力在于舞者可以隨心所欲地運用肢體,隨心所欲地去融會自己的所學所知,少掉一些條條框框的循規蹈矩,便多了許多創作的新路子。而云門將這樣的路子與中國傳統的武術——太極、拳術相結合,觀眾有時大概不好判別:這是在舞蹈的基礎上融會了太極元素,還是在太極的基礎上進一步美化成舞蹈呢?這已經無妨了,柔美與剛勁,脆弱與力量,環環相扣,相輔相成,中國傳統所追求的“意境美”在這樣完美的糅合之下,與舞者共相依,形式與內容、人類與自然難分難解,這就是所謂天人合一。
人們不難發現東方與西方的文化異同點,這種異同點之間的碰撞是火花還是火災,對于編者、舞者都是一種考驗。當前,無論是哪一領域,都在嘗試做跨文化的東西,有些顯得生硬、套路,有些則勉強。而云門,如涓涓細流般,悄無聲息地將兩者糅合起來,讓人在觀看的過程中毫無察覺,但事后恍然大悟——哦,這個是東方的,這個是西方的。舞者不必刻意強調“我”是在做兩者的糅合,不用刻意在某些交匯點上大張旗鼓,他們首先糅合的不是外在的肢體動作,而是內在的精神、氣質。
云門的基本訓練包括京劇身段與武功、現代舞、芭蕾舞,近年又加之以中國傳統的太極、靜坐、拳術乃至書法等。云門所追求的不單單是舞蹈技術上的精益求精,同時也注重舞者的精神內涵,讓他們由內而外真正地成為中西結合的“混血兒”。如此再來表現作品時,帶給人的感受自然與眾不同,獨樹一幟,云門在創新與傳承上走在前列。
當然,無論以怎樣的形式展現,人類與自然是《稻禾》的主題,人們從稻禾的生命輪回中看到了自身的命運,嘗試著體會這種曾經云卷云舒,而后野火焦土的平靜、明亮、歡愉和落寞。
不同的是,人類的命運是自己造就,而稻禾的命運是人類的造就。稻禾是一個引子,是引導人類看向大地母親,看向飽受摧折卻又生生不息哺育著這片土地上所有生物的大地母親。稻禾也是一個窗口,窗外的景色充滿生機、希望、明快,是人類的勤勞播種,也充滿了遍體鱗傷、自我修復,如人類的收割焚燒。如此看來,《稻禾》雖名稻禾,其終極主題卻是人類自己,它作為一個背景的襯托,主要功用是引導人類的自我反思:反思對大地的行為,反思行為所造成的后果,反思后果所帶來的命運。
土地的野火燃燒,山水的養育灌溉,稻禾的涅槃重生,是生命生生不息的展望。人類在這場涅槃重生之中扮演著何等的角色,又在遼闊宇宙中扮演著何等的角色?這是《稻禾》引發觀者深度思考和探究的問題,有關自然與人類的哲理,就像《稻禾》一樣,今日看是希望,明日看是毀滅,他日再看,或許是超然。
(吉林藝術學院舞蹈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