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猿猴獻果圖》巧妙真實地對自然景觀和人物進行寫實,但又不僅僅是對自然事物和人物的死板描寫,它是物體主觀的情感和客觀景物、人物的結合體,它象征著對天人合一境界的高尚追求,追求主觀的心境與客觀環境的物我合一。南宋宮廷畫家劉松年具有卓越的繪畫技巧和表現能力,其特點為謹慎而又不刻板,造型手段以線條為主,布局和色彩又極為講究。體現了畫家對藝術語言的合理運用及善于通過畫面中情與景的交融,表達畫外之意。
中國繪畫藝術進入全面成熟,并沒有出現在封建社會鼎盛的唐代,而是在稍后的五代和兩宋時期。其實這并非偶然,首先,唐末連年不斷的戰爭和動蕩并沒有影響中國繪畫藝術的發展,它在比較穩定的川蜀和江南等地區找到了更為合適的土壤。五代十國時期,藝術領域出現了一大批中國繪畫史上承前啟后的宗師。北宋和南宋又全面繼承了唐代和五代的繪畫遺產,并加以發展、振興,開創了中國繪畫藝術空前繁榮的局面。其次,不少封建君主癡迷繪畫藝術,極大地推動了繪畫藝術的發展。
劉松年(約1155-1218),南宋四大家這一,他的傳世作品有《四景山水圖》《天女獻花圖》,現藏于故宮博物院。《羅漢圖》《醉僧圖》等現藏于臺北故宮博物院等。劉松年所作屋宇界畫工整,他也兼精人物,下筆神情生動,精妙入微。劉松年的《猿猴獻果圖》向觀者展現了畫家在細致入微地刻畫人物、動物、樹石等方面的優秀才能。
一、藝術表現手法
(一)構圖特色
一般臨摹古代繪畫作品時,其構圖和位置早已確定,不需要臨摹者設計。但是自己創作時,畫者必須考慮整幅畫的大小,考慮所畫景物疏密變化和位置經營。由此可見繪畫中構圖的難處。劉松年《猿猴獻果圖》的構圖特色和位置經營雖然難度極高,但是十分符合傳統的中國審美準則。
《猿猴獻果圖》描繪的是一位長者羅漢和一位小羅漢二人站立于一棵菩提樹下休息的祥和場景,后面樹上有兩只正在跳躍的猿猴,而前面地上有兩只小鹿相背而立,整個畫面呈現一種安寧與祥和的氣息。欣賞整幅畫可知,兩個人物所處的位置是整幅畫面中最為寬松、明亮的,而其后面背景中的三棵樹緊密和茂盛,可以更好地襯托和顯現出人物所在位置的寬闊。整體來看,羅漢的上部多為稠密,下部和羅漢前面多為稀疏,而背后的三棵樹也為稠密,整體安排干凈利落,不拖泥帶水。就拿整幅畫中的三棵老樹為例,長者羅漢所倚靠的一棵挱羅樹太過干枯,所以劉松年在繪畫時用筆干枯稠密,其在筆墨結構方面比后面的菩提樹和石榴樹也更困難。
(二)筆法特色
骨法是指書法、繪畫中所蘊蓄的筆力與力道。筆與墨自始至終相互依存,繼而形成了骨法用筆。骨法是每個學習中國畫的人無法拋棄且最終要面對的問題。骨法在人物畫中以線條為主要表現形式,但各種不同的線條表現形式又以不同的名字命名。明代鄒德中《繪事指蒙》載有“描法古今一十八”,如鐵線描、高古游絲描、釘頭鼠尾描等。多種多樣的描法用來表現形態各異的形象。中國畫的線有粗細、長短、方圓、曲折疏密、動靜、節奏、流轉、提頓和疾澀茂露之別。因此,線有生命,線有豐富的情感,線有裝飾性、時間性、時代性和民族性。
承接隋唐、五代線的藝術特色,線的傳承和發展并沒有停滯,《猿猴獻果圖》更是就是精品之一。其中,兩個人物便運用鐵線描來刻畫,沒有明顯的提按,行筆相對平穩緩和,衣服線條整體流暢,局部有圓轉之筆,但兩個人物整體來看給人一種健康、硬朗的形象。畫家劉松年的骨法用筆變化多樣,用不同用筆方法來描繪不同的人與物。對于長者羅漢,劉松年用濃墨畫出的線條表現皮膚的質感,用短小、剛硬、干枯的線條來表現胡子,用飄柔優美的線條表現眉毛,用輕快柔和的線條來表現長者羅漢的頭發。畫家又用纖細而圓滑的線條來表現小羅漢的肌膚。畫風典雅,整體體現了宮廷道釋畫的風格。
(三)賦彩特色
中國繪畫中“外師造化,中得心源”色彩的表現,有一個由簡單到復雜不斷變化發展的過程,由最簡單的勾線填色、局部渲染、注重實用向注重寫實轉化。但是,無論怎樣變化,其所遵循的原則和規律自始至終都沒有脫離“應物象形”和“隨類賦彩”這一特點。
劉松年的《猿猴獻果圖》中,不管是樹枝干枯的挱欏樹,還是枝葉疏少的石榴樹,不管是朝氣蓬勃的菩提樹,還是隨風起舞的小草,畫家都對其加以真實的表達再現。兩只調皮的猿猴嬉戲于樹林之間,觀者甚至可以感受到長者羅漢與小羅漢所穿衣服的不同材質。整幅畫面設色的藝術風格精美大方,不僅真實地再現了兩位羅漢所處的空間,而且準確刻畫了人物內心世界。研究表明,兩宋人物畫的精華和人物畫論的精華,是對刻畫人的內心世界的探討,以及如何觀察人的精神狀態的方法的探討。整幅畫面以背景的土黃色為主色調,更具莊重、沉穩的氣氛,而這些描繪不是單單依靠“應物象形”就能完美詮釋,更不能缺少“隨類賦彩”的襯托。劉松年更注重色的運用與表達,畫面中人物衣服運用的是冷色調,后面樹葉運用較深色的石綠。
二、意境
《猿猴獻果圖》的獨特韻味一直被后世稱道,它憑借獨特的內在韻味,完美地把人與自然有機融為一體,將畫面意境在繪畫過程中完美地表現出來。畫家的畫,是他生命的自白、靈魂的披露、理想的關照,一花一鳥、一山一水原本只是世界之一物象,唯有通過畫家巧妙的筆墨,才能寫出畫家心底之情感和理想。這樣既表現了樹石、花鳥的美學特色,又很好地呈現出一種超凡脫俗的個性與靈性。《猿猴獻果圖》巧妙地對自然景觀和人物進行寫實,但它不是死板地描寫自然事物和人物,它是物體主觀情感、客觀景物和人物的結合體,展示出畫家對天人合一境界的追求,以期達到主觀心境與客觀環境的物我合一。
三、結語
受禪宗思想影響,劉松年的《猿猴獻果圖》把佛教題材壁畫中守護在佛祖與菩薩身邊的羅漢,刻畫成游山玩水的世俗僧人。這幅《猿猴獻果圖》不是用來供奉和禮拜,而是為了賞玩,把宗教題材的國畫世俗化,這是中國繪畫史上一大改革。劉松年具有卓越的繪畫技巧和表現能力,其繪畫謹慎而又不刻板,多以線條為造型手段,布局構圖和色彩也極為講究。
(寧夏大學)
作者簡介:尹建功(1993-),男,山西朔州人,碩士,研究方向:中國少數民族藝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