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怡婷
剪紙藝術是我國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更是中華民族實現傳承與發展的重要文化基石。但是,長期以來,剪紙藝術沒有發生顯著創新和突破性發展,制作較為單調。當前,我國市場經濟不斷發展,國外新元素、新文化不斷涌入,與此同時老手藝人逐漸老去,我國大部分傳統非物質文化遺產面臨文化斷層的危機。本文主要探究了剪紙藝術與動畫創作的融合,即繼承傳統,防止我國傳統剪紙藝術出現文化斷層,并在傳承的基礎上進行創新。
一、剪紙藝術的傳承
剪紙藝術是我國非物質文化遺產,更是我國民間工藝美術的重要形式之一。近年來,我國文化市場日益開放,外來文化不斷涌入,造成的文化沖擊十分強烈,但是并沒有將我國傳統文化埋沒。相反地,這給剪紙藝術提供了新的發展機會,傳統文化傳承者應抓住機會,對我國剪紙文藝進行改良與創新。中國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的根基,是炎黃子孫的靈魂歸宿,有著獨特而鮮明的文化魅力。經過數千年的文化積淀,我國剪紙藝術具有極強的民族風格,哪怕被多種因素沖擊,依然顯示出頑強的生命力。
二、剪紙藝術在動畫創作中的創新
剪紙藝術與動畫相結合的創新,關鍵就在于形式與內容的創新。中國第一部剪紙動畫《豬八戒吃西瓜》于1958年上映,但是縱觀剪紙動畫發展史,剪紙動畫并沒出現突破性創新。筆者參與過將皮影轉化為動畫這一項目,對剪紙藝術形式與內容等有自己的想法。
(一)形式創新
筆者為動畫專業學生,多次跟蹤實踐制作,對動畫制作有自己的見解,深刻了解其每一步流程,故設想以剪紙動畫為基礎在繪制形式上加以創新,盡自己最大的能力,尋找一切案例與資料,豐富三種方案的可實施性。
1.剪紙藝術與二維動畫相結合
現代動畫多為計算機逐幀繪制而成,而二維動畫為計算機平面繪畫制作而成。在當今這個大數據爆炸的時代,身為動畫制作者,應該傳承和發展中國動畫文化,不能照抄照抄,而剪紙藝術與動畫可以相結合進行創新。剪紙為平面紙刻的傳統手工藝,可以分為鏤空造型、木印造型和立體造型等種類。
筆者選擇最常見的分色剪紙加上陰刻作為剪紙元素,融入二維動畫中。二維動畫設計制作多采用Photoshop、Sai、SketchBookPro、Ai等繪圖軟件。形式創新主要體現在將剪紙藝術作為二維動畫背景,一切建筑背景風格為鏤空陰刻剪紙造型,以二維人物設計為基礎,進行創新繪制。
2.剪紙藝術與三維動畫相結合
近年來,三維動畫成為我國動畫片的常見表現形式之一。三維動畫設計制作多以3Dmax、瑪雅等軟件搭建而成,而剪紙藝術多為平面,少數為木印剪紙與浮雕剪紙,筆者認為可以以三維建模為基礎,以立體剪紙為元素,進行融合創新。
3.剪紙藝術與二維動畫、三維動畫相結合
上述兩個方案可以合二為一,目前,二維與三維相結合的動畫作品較為常見,故筆者的創新之處在于將全部場景以三維模型進行搭建,使作品更具空間立體感,而將二維動畫與剪紙藝術相結合,設計出劇本中的人設并進行其他繪制設計,如果二維剪紙與三維場景結合突兀,就會將三維場景按情況轉為二維場景。
(二)內容創新
內容創新主要包括創新劇本、創新分鏡、創新劇情,在傳統文化的繼承上,人們不應該僅僅繼承傳統和在小范圍內創新,而應該立足繼承,超脫原本的傳統藝術。調查發現,近年來,我國并沒有出現新的剪紙動畫表現形式,而以前的剪紙動畫劇本、分鏡、與劇情較為老套,并不能吸引當代年輕人。在繪制內容上,筆者將主要針對劇情、分鏡與劇情進行創新。當代劇情劇本設計大多為創造一個獨特的幻想世界,極富想象力或科幻色彩,而20世紀之前的動畫劇本大多以神話故事或現實歷史為劇本,進行編造和劇情設計。這些劇情并不能吸引當今觀眾,所以筆者以新型劇本為基礎,進行幻想構造。以前,動畫繪制的分鏡中規中矩,按照故事發展順序來排列,而不像現在,人們多以越軸、倒敘等分鏡頭來進行故事排列,并以蒙太奇的攝影手法進行繪制。
動畫是現今熱門的傳播媒體之一,剪紙藝術與動畫相結合的創新,有助于傳承和發展剪紙藝術,吸引當代人的興趣,使其更加愿意了解和接納剪紙藝術。
三、結語
我國傳統非物質文化遺產種類繁多,但并不是每種都能很好地傳承下去。剪紙藝術是我國重要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其現狀不容樂觀,急需進行創新與傳承。當前,社會各界要大力保護傳統文化,讓接觸現代流行文化的零零后青少年,可以深切地感悟我國傳統文化的獨特魅力。中國年輕一代容易接受新事物,大都對傳統剪紙文化缺乏興趣。因此,有必要將動畫產業與剪紙藝術相結合,以動畫影視創作方式來展現剪紙藝術的獨特魅力,并對剪紙動畫的劇本進行創新,讓劇情設計更加符合當代人的感受。這樣有助于實現我國傳統剪紙藝術的轉型升級,使廣大群眾更愿意接受傳統文化,使剪紙藝術得到弘揚,將傳統文化的種子播撒在廣大青少年的心中,讓傳統文化得到有效的繼承。
(遼寧師范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