師澤 李榮發
從人類歷史上第一部動畫短片的誕生,到現如今可以熟練運用數字電影技術,人們逐步完成了對光影的探索,動畫也逐漸由手繪動畫朝電腦動畫方向發展。在百余年的時間內,產生了無數優秀的作品和深入人心的卡通形象,其間世界動畫的發展雖然坎坎坷坷,卻整體保持穩步上升。
動畫是眾多藝術的一種,原始動畫是電影發展的萌芽,是人類實踐活動的重要表現之一。人類掌握圖畫表現技術后,就會尋求活生生的表現過程,再也不局限于靜止的畫面。
動畫的起源可追溯到距今3萬年左右的舊石器時代。歐洲原始人洞穴遺留有壁畫,墻壁上便刻畫了一只正在奔跑的野豬,形象逼真,野豬肢體細節被重復刻畫,使得原本靜止的現象產生了動感,這就是人們公認的最早的動畫現象。
動畫的基本觀點不同于平常意義,它是一種全面性的綜合藝術,是集手繪、卡通、影視、拍攝、音樂、文學作品、數字媒體等藝術范例于一體的形式。想要了解動畫,人們就必須先了解視覺暫留。視覺暫留現象又被稱作視覺暫停現象,可以理解為“余暉效應”,最初由英國倫敦大學教授皮特·馬克·羅葛特提出。人們普遍理解的是,視網膜產生的視覺效應光在停止一段時間后,可以用來拍攝和放映,這是由視神經的反應速度所引起的。
中國人開始使用視覺暫留現象的表現是宋代的走馬燈,其又被稱作“馬騎燈”。1828年,法國人保羅·羅蓋發明了留影盤,它是一個圓盤,中心被一條繩索穿過。盤子的一邊畫了一個空籠子,另一邊畫了一只鳥。當圓盤快速轉動時,鳥類就會出現在籠子里,這也證明當人們看到一系列畫面時,眼睛一次只能保留一個畫面。當物體快速移動時,人眼的記錄圖像消失,人眼仍可保留0.1~0.4秒的圖像。它是人眼特有的能力。科學的解釋是:人的眼睛觀看物體之時,會成像于視網膜之上,經過視神經傳輸進人的大腦,去感知到物體的影像。但是,當對象被移除時,視神經留下的圖像不會立即消失,將會延續0.1~0.4秒的時間。這種現象可以稱為“眼睛的視覺暫留”。
1640年,近代動畫的先驅阿塔納斯·珂雪發明了“魔術幻燈”。這不僅是動畫,而且是電影作品的萌芽。魔術幻燈是指在一個鐵箱中放一支蠟燭,鐵箱兩側各打開一個小洞,在小洞上放好透鏡。將畫有圖案的玻璃放置于透鏡之后,利用燈光穿透玻璃于透鏡,圖案就可以映射在墻面之上。經過不斷更新與改良,它可以用于舞蹈觀賞和歌曲表演中,投影效果非常好。中國的皮影戲與其有異曲同工之妙。皮影戲萌生于兩千多年前的西漢,它也被稱為羊皮戲、人頭戲。唐宋時期,皮影戲在秦、晉、豫三地逐漸成熟,清代,其在河北盛行。顧名思義,皮影以皮革作為制作材料,具有堅固性和透明性,優先采用牛皮和驢皮。在著色過程中,首要利用五種透明顏料,如黑色、黃色、綠色、青色和赤色。正是由于材質的獨特性,投射在屏幕上的影子人物色彩均勻完整,絢麗晶瑩,給人不一樣的感受。按照戲曲的傳承,皮影人物會被分別為生、旦、凈、末、丑五個種類。每個角色都由頭、上身、下身、腿、上臂、下臂和兩只手構成。表演者在人物的脖子和手的前面操縱一根桿子,使得人物表演出各種人類活動,演繹出某一情節。在中國,皮影戲衍生出許多地方戲,皮影戲所用的屏幕、演出方式、藝術手段,這些對當代電影的發展起到了至關重要的指導作用。
法國人埃米爾·雷諾因其獨特的創造力,被譽為“動畫的鼻祖”。1882年,他發明了光學影戲機,奠定了后期動畫的技術基礎。而后經過不斷發展和改良,動畫放映機誕生,它成為現代動畫放映系統的雛形。后來,他又創作了動畫史上的第一部作品,動畫的技術和藝術風格首次被聯合運用。1888年,愛迪生發明了可以連續記錄圖片的儀器,促進了電影事業的發展,隨后在1895年,盧米埃爾兄弟放映電影了短片——《火車進站》,開創了電影事業的新紀元。
隨著電影業的不斷進步與發展,動畫產業也在探索中漸漸發展。1900年,愛迪生公司開發創作了漫畫《迷人的圖畫》。這是由斯圖亞特·勃拉克頓嘗試用粉筆繪畫雪茄和瓶子,而后拍攝下來的。1906年,史都華·布雷克在黑板上制作了《滑稽臉的幽默像》,作品構思精確,內容詼諧有趣,充分發揮了作者的藝術天賦。這部作品采取了一幀接一幀的拍攝方式,運用剪紙和攝影技術,史都華·布雷克廢寢忘食地研究逐格拍攝技術,對世界動畫的發展貢獻極大,他也是電影特效的先驅者,推動了之后電影事業的發展。
同為動畫界先驅人物的溫瑟·麥凱,早年曾為劇團制作海報,后來作為記者和插畫師進入報社,并成為著名的漫畫家。1914年,他的動畫片《恐龍蓋蒂》上映,人物和現場表演被設計成有趣的互動情節,這一點得到了一致認可。1918年,麥凱與美國環球影業公司合作發行了動畫紀錄片《路斯坦尼雅號之沉沒》,它是歷史上第一部使用動畫形式來表現的紀錄片。而動畫史上的第一個動畫形象叫做菲力貓,出現在動畫《貓的鬧劇》中,這個卡通人物形象當時受到人們的認可與歡迎。
隨著技術的不斷發展和追求的提升,人們已經不滿足于無聲無色的畫面。1928年11月18日,動畫師華特爾·伊利斯·迪士尼創造出米老鼠這個角色,這也是影片《蒸汽船威利》的首映日,它是歷史上第一部音畫同步的動畫作品。《花和樹》是歷史上第一部有色電影,于1932年拍攝完成,其采用的彩色攝影技術由泰尼柯勒公司發明。華特爾將此技術應用于彩色動畫制作,第一次嘗試便取得了成功。諾曼·麥克拉倫是加拿大動畫教父,參與了60多部動畫作品的制作,獲得了近200個動畫獎,是加拿大動畫產業的領軍人物。
時至1950年,新媒介的出現給動畫帶來了新的挑戰,但這也是新的機遇,電視時代即將來臨。當華納的作品第一次出現在電視之上,這也意味著動畫行業即將開始迅猛發展,隨著經濟、科技的不斷發展,人們開始漸漸了解動畫,對動畫的喜愛之情開始高漲,漫畫、影視動畫、電視動畫越來越多地出現在人們的視野中。當然,這個時期還是以二維動畫為主,直至1980年,信息技術的發展和數字技術的普及推動了三維動畫的誕生,如今,CG動畫已經慢慢被人們了解并受到追捧。
中國動畫的高峰期在1950年之后,其間涌現出大量優秀作品。1961-1964年,萬籟鳴和唐澄合作執導了一部彩色動畫長片《大鬧天宮》,這是中國動畫史上難以逾越的高峰,它給無數人的童年帶來了歡樂,這部電影將武藝高超、頑皮、反叛的猴王形象刻畫得十分深刻,植根于人們的心中。同時,它也對中國動畫的審美產生了深遠的影響,滿足了觀眾對中國風格的想象,還獲得了多項國際大獎。后期也出現了許多優秀的動畫作品,如改編自敦煌壁畫《鹿王本生》的《九色鹿》、水墨動畫片《小蝌蚪找媽媽》、具有深厚文化背景的《天書奇譚》等。
回溯世界動畫發展歷史可知,動畫產業前景廣闊,雖然有過曲折,但動畫堅持創新,不斷發展,無論是技術層面還是藝術造詣都有持續的進步,而且動畫受眾廣,影響力大,這些都會使動畫產業迎來更輝煌的明天。
(江西服裝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