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書敏
“互聯網+”環境下與企業合作是廣告設計專業適應職業教育可持續發展的重要途徑。廣告設計專業具有很強的實踐性,屬于藝術類學科。目前,隨著時代不斷發展,社會對廣告設計人才的要求越來越高。為了培養出更多的廣告設計與制作精英,高職院校廣告設計專業要加強與企業合作的力度,不斷提升廣告設計與制作專業學生的創業意識和創業能力,從而滿足社會的需求。
21世紀,“互聯網+”技術對社會各行各業都產生了極大的影響,改變著各行各業的生產方式、運行方式。這對廣告設計專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原有的人才培養模式、運行方式已經越來越不適應“互聯網+”環境,越來越滿足不了廣告企業用人的標準。究其原因,就是廣告設計專業與企業難以開展長期合作,多數企業的實際參與度不高,其往往以學校為主體,相應的機制保障也不夠完善,極大地影響廣告設計專業人才培養質量。由此,“互聯網+”環境下,如何根據社會需求,增強廣告設計專業與企業合作已成為當務之急。
一、“互聯網+”的內涵
2015年,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李克強總理首次提出了“互聯網+”戰略,并先后8次提到了互聯網、移動互聯網等新興行業。實際上,“互聯網+”是傳統企業與互聯網的深度融合,旨在實現傳統企業全面互聯網化。“互聯網+”的運用關系著數千萬企業的命運和國家經濟的發展,廣告設計專業也不例外。如何在“互聯網+”環境中制定“互聯網+”戰略與企業合作的運行方式,是緊跟時代步伐的重要舉措。因此,為了培養出適合當今社會需要的綜合型人才,高職院校必須運用“互聯網+”思維,實施廣告設計專業與企業合作的運行方式。
習近平總書記也強調,“沒有信息化,就沒有現代化”。當前,教育信息化在全球范圍被視為重點,云技術、大數據等一系列新技術、新理念、新模式導致“互聯網+教育”越來越引起人們的關注。在此環境中,廣告設計專業“重理論輕實踐”的傳統教學模式必須進行改革,形成區別與傳統教學模式的新模式,才能順應時代的要求,滿足社會對廣告設計人才的需求。而實行與企業合作的人才培養模式,開創校企深度融合的新局面,推進學校與行業、企業的聯合辦學,是促進廣告設計專業改革的前提。
二、“互聯網+”環境中廣告設計專業與企業合作的運行方式
(一)廣告設計專業與企業共建實訓基地
這種運行方式主要分為校內實訓基地以及校外實訓基地兩種,主要側重實踐環節的人才實訓培養。校內實訓基地的運行方式主要是廣告設計專業借助企業的資金、人力,通過建立校內實訓基地,達到培養人才的目的,如數控技術實訓基地、光電子技術中心、現代制造技術中心等實訓室。校外實訓基地的運行方式是企業以主人翁的身份,參與到廣告設計專業學生的實訓訓練培養中,通過利用企業的場地、設備和技術,實現鍛煉學生、提升學生實踐能力的目的。
(二)將企業引入廣告設計專業教學中
這種運行方式主要是根據學生的發展情況,結合企業的需求情況,在實踐教學的培養中,廣告設計專業和企業共同制定相應的人才培養計劃和教學計劃,并共同分享辦學效益,共同制定教學內容和培養方式,并就雙師型教師的培養達成一致。例如,從最初的人才預測、選定教材到最后的學生論文,企業都具有參與作用,甚至決定作用。廣告設計專業和企業緊密聯系,企業充分參與人才的培養過程,采用項目化的形式,能夠使培養出來的學生更加符合企業需求。
(三)將廣告設計專業教學引入企業生產、經營中
這種運行方式主要分為訂單培養和工學交替兩種方式。訂單培養主要是指廣告設計專業與企業簽訂人才培養協議,學生在大一、大二學習期間,主要學習相關的理論知識,大三期間,學生要到企業進行實踐,大四之后,合格的學生可以直接進入企業進行培訓就職。工學交替是一種“1+1+1”或“2+1”的運行方式,是指學生大一期間在校學習基礎知識,大二期間到企業進行實習實踐,大三期間返回學校,加深理論和實踐知識,為大四的就業奠定基礎。
三、“互聯網+”環境下推進廣告設計專業與企業合作運行的路徑
(一)充分發揮廣告設計專業和企業合作的積極性,保障合作方式的運行
校企合作旨在實現廣告設計專業和企業雙方共贏,在搭建廣告設計專業與企業合作運行平臺的初期,為了幫助企業可持續發展,高職院校必須滿足企業長期發展的需求。因此,要根據商務部相關政策,通過以獎代補、稅收優惠、金融支持等多種方式,探索與企業合作的具體方式,重點支持廣告設計專業與企業合作基地建設,充分調動企業參與到廣告設計專業人才培養中,并對參與的企業給予一定的稅收返還優惠方案,確保企業盈利經營目標。同時,要將企業文化引入廣告設計專業人才培養中,運用互聯網思維,通過制定誘人的校企合作運行方式,在傳統模式上,將系統信息化,保障廣告設計專業與企業合作的運行,統籌開展,創新合作方式。另外,廣告設計專業應將企業文化融入人才培養體系和標準中,與企業共同統一學生社會能力培養的標準,尤其是注重培養人才的社會能力,突出培養適應社會需要的人才,增強合作方式的運行成效。
(二)實施現代學徒制人才培養方式,不斷探索與企業合作的新思維
現代學徒制是廣告設計專業發展人才培養發展的方向,是人才培養方式改革創新的一條新途徑。早在2014年,教育部就明確提出:“各地要高度重視現代學徒制試點工作,為全面提升技術技能人才的培養能力和水平,著力構建現代學徒制培養體系,大膽探索實踐,加大支持力度。”為此,教育部頒布了《關于開展現代學徒制試點工作的意見》。在西方一些發達國家,現代學徒制早已開始施行。但基于各國的傳統與實際情況的不同,現代學徒制又各不相同。現代學徒制是學校教育與學徒教育的有機結合,是由傳統學徒制發展來的。但從廣告設計專業教學管理活動來說,它區別于傳統學徒制和學校教育,表現出師徒化。在推行廣告設計專業現代學徒制過程中,廣告設計專業和企業共同研制人才培養方案、開發課程和教材、組織考核評價、設計實施教學等,需要通過不斷探索與企業合作的新思維,建立教學運行與質量監控體系,共同加強教學過程管理。學徒由專業和企業根據教學需要,由廣告設計專業和企業共同管理,共同建立多方參與的考核評價機制,制定以育人為目標的實習實訓考核評價標準。
(三)建立一體化評價體系,避免實訓實習基地資源滯后問題
隨著“互聯網+”教育改革的不斷推進,社會對廣告設計專業人才的需求也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為了提升廣告設計專業與企業合作的質量,就要運用“互聯網+”思維,建設廣告設計專業與企業合作評價體系,促使廣告設計專業與企業合作的深度融合。只有建立一體化評價體系,實現深度融合,才能避免實訓實習基地資源滯后,實現雙方資源共享。并且在具體實施過程中,從教材、教學計劃的制定到課堂教學、實踐操作再到成績評估等環節,廣告設計專業和企業技術骨干搭建“互聯網”平臺,共同參與、合作完成。同時,廣告設計專業、企業兩者要相互交流學習,互派人員,廣告設計專業要積極學習企業優秀的制度和企業文化,學習企業先進的管理理念和方式,從而實現與市場接軌、謀求發展、提升育人質量的目的,實現雙方共贏、資源共享、協同育人的目標,為企業培養更多的實用型技能人才。
四、結語
“互聯網+”環境下,高職院校廣告設計專業與企業合作應面向互聯網廣告產業,根據廣告設計專業的信息化、數字化特點,結合廣告設計專業所處的背景、優勢,帶動整個專業的發展。同時,廣告設計專業應與企業共同合作,通過編寫教材、人員互聘等方式,進行課程體系建設,深度合作,增強學生的實踐能力、創新能力和就業能力,培養具備“工匠精神”創新型藝術設計人才。
(武昌職業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