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刊記者 袁躍
“我們考量的不是海外賬上的表面利潤,而是真正到手的真金白銀。”
說起國際商品貿易與國際生產管理輸出,曾經服務于中建材國際貿易公司、現任職于中國建材智慧工業公司(簡稱中建材智慧公司)的財務總監夏倩可以說駕輕就熟,即使是現在面對一帶一路沿線的各個政治、金融風險都比較高的經濟體,也是應付自如。事實上,這種風險在國際貿易中并不罕見。以前市場經濟和通信設施并不發達時,貿易詐騙更是時有發生。比如,原本飄洋過海進口的是幾船價值連城的稀缺金屬,結果打開封條一看卻是一船又一船的石頭。此外還會面對突如其來的地區沖突和戰爭,原有的商業秩序迅速崩潰,無論是貿易還是投資,都面臨著血本無歸的風險。
從CFO的視角來看,夏倩審視業務的第一出發點是,我們怎么控制來自海外的財務風險?
作為國內經濟增長的三駕馬車之一,對外貿易向來也是壞賬高發地帶。為了最大限度制約海外業務的壞賬空間,夏倩把焦點放在業務一線的績效管理上面。數年間,嚴格運行下來,每年真實的壞賬損失控制在200萬元以下,這對一個百億平臺的貿易公司而言,絕對稱得上是驚艷的風控水平。
夏倩很清楚控制壞債的首要源頭,還是在業務第一線,“首先我們嚴格執行這種現金利潤的考核,假設一個訂單,訂單上全部錢收回來了,該付的錢都付了,所有的風險報酬都轉移了,通俗說訂單完結了,這時候才允許算你的績效,統計你的績效獎。只要你這個訂單上還有掛賬金額,即使訂單價值5000萬元,而僅僅掛賬100萬元,這個定單依然沒有資格納入績效考核的范疇。”
更為嚴格的是,中建材國貿公司將績效管理的考核單位鎖定在業務員而非訂單上面。夏倩舉例說明,假設業務員小張有十個訂單,其中九個都完成了結賬,但是還有一個尾款應收款掛賬1200萬元,假設九個訂單產生的財務凈利潤1800萬元,但是這第十個訂單掛賬1200萬元還超過6個月才能收回,則會被從這1800萬元里減掉1200萬元,用600萬元為基數計算獎金。即:業務員的業績利潤里面,只要有超過六個月的應收款(不管是不是還在信用期內),都會從績效利潤里扣除同等金額的應收款后,作為業務員的績效統計基數。
在這樣的清算激勵措施出臺后,中建材國貿公司一線業務員意識到,應收賬款與個人績效呈高度正相關,催款與壞賬管理的源頭就此轉移到了業務一線。夏倩對此倍感輕松:“運用現金考核,根本不用催,業務比財務還積極,不只是惦記,還會全心全意催款,財務的重負被解綁,只要輕松做好監督。”
中建材進出口板塊的出口導向型公司,其外幣種類特別多,除了最常見的美元以外,英鎊、日元、港幣、加元也非常多。隨著業務的拓寬,夏倩敏銳地意識到,因為各國匯率波動非常大,匯兌損失將成為蠶食利潤的一大元兇,管理不善的話一年吞噬幾億元都會是一個浪花。
提到匯率管理,就不能不提到夏倩上級單位財務決策人在這方面做出的表率。作為中建材進出口板塊的財務統帥——中建材進出口公司常務副總、總會計師趙延敏,通過組建資金管理中心,時刻關注匯率和利率的走向和變化,并且和各家銀行保持良好的互動關系,很好地控制了匯率風險。在具體操作上,主要采取兩種措施來平抑匯兌損失:第一,在監管的時間窗口內,通過貿易項下的提前購匯,來償還部分外幣借款,通過降低外匯敞口的方式來減少匯兌損失;第二,通過遠期的外匯交易,購買外匯避險工具,來鎖定匯兌風險。比如美元貸款和人民幣貸款的相互置換,根據匯率的走向合理將人民幣貸款置換成美金貸款,或者將美金貸款置換成人民幣貸款。除此之外,還有貨幣掉期業務的積極運用。通過多種措施并舉的外匯管理,在2016年人民幣匯率出現較大下行走勢之下,僅去年一年就給公司減少了將近6億元的匯率損失。
通常,在企業中對于新的投資項目,財務部門都會要求做相應的可行性研究報告和年度預算。其中,夏倩對于預算優先的要求極為堅決,而這個預算必須經過預算管理委員會審批通過,所有運營開支,籌辦期的開支,原則上要在預算額度之內進行花費,除非有不可控事項,一事一議另外追加預算。通過這個預算原則,對投前、投中、投后進行了事前、事中和事后的控制,有效防范了諸多投資風險和投資虧損。
汪洋副總理親自批示的這個生產運營模式——“跨境電商+海外通過多種措施并舉的外匯管理,在2016年人民幣匯率出現較大下行走勢之下,僅去年一年就給公司減少了將近6億元的匯率損失。倉”,迄今為止中建材國際貿易公司已經在25個國家建立了26個。根據下一步的規劃,中建材國際貿易公司希望能在未來三到五年的時間內,在全球建立50到100個海外倉。對于新立項的投資項目,夏倩率領財務部門主動參與其中,并重點審核業務部門的可行性報告中的商業邏輯可行性。
相對于主導投資的業務部門往往給出較為樂觀的市場預測,2017年5月18日,在2017(春季)中國最佳管理會計實踐案例研討會暨優財“5.0產品”新聞發布會上,夏倩直指要害,“我們要求投資部門要有科學舉證,這個業績增長有什么樣的證據,是怎么樣推算出來的。因為是出口導向型企業,在當地哪個市場銷售的話最好取得海關的數據,比如說某一個產品在某一個市場上,連續多少年的進口和出口額,經過大數據的海量分析得出來,到底當地有多少這種產品的市場容量。然后再根據我們自身的分析,在未來幾年投入多少財力,投入多少人力來進行資源配置,在這個基礎上科學預測在未來三到五年內,海外倉到底會有多少業績增長。相對來說,這個做法還是比較科學和靠譜。”

>> 夏倩: 海外倉作為電商海外平臺,優化存貨預測模型,既決定著運營效率,也制約著資本效率。
海外倉實際上是電商平臺在海外的存儲基地,如何建立存貨預測模型,既決定著運營效率,也制約著資本效率。夏倩對此的觀點是,“不管業務部門對當地市場有多少精通,都離不開財務的決策和參謀作用。”夏倩帶領財務團隊幫助運營一線梳理存貨周轉的關鍵因素,并據此設立預測模型和考量因素,對存貨量進行合理修正,這樣使存貨水平達到最佳的運營效率值。而更為實際的是,財務部也會在建立科學計算模型的基礎上否決部分有較大虧損可能的海外倉,或者是投資收益遠遠達不到預期的項目,及時制止投資虧損的產生和擴大化。
為了有效降低海外倉的風險,夏倩和財務團隊會同投資團隊堅持執行“投資四原則”:第一,業務先行。在海外開拓市場,必須在海外有業務、有客戶、有資源、有人脈,了解基本情況;第二,輕資產策略,不能一上項目就鋪攤子上規模,買地購置生產場所,暫時不允許這樣,輕資產,先租賃,等業績已經足夠支撐固定資產投資的時候,才允許擴大規模;第三,及時止損,任何一個海外市場,一般來說給它規定有兩到三年的虧損期,當然各個市場,會根據各個市場的情況制定不同的止損點,除非有特殊報告進行重新申請和報批,這樣也是及時止損,防止投資虧損蔓延;第四,海外市場的稅務考量。以往我們那些投資團隊在預測的時候,可能沒有考慮到稅務,但是實際上在“一帶一路”的沿線國家,特別是不發達國家,稅負非常重。如果忽略稅務問題,就有可能把本來虧損的項目做成盈利的,會引起投資決策的失誤。
在財務團隊進入以后,夏倩要求投資和業務部門綜合考慮所有可能的因素,特別是核心關鍵因素,因為他們考量的不是賬上的表面利潤,而是真正到手的真金白銀,包括外匯管制,是不是允許利潤匯回?是不是允許外匯資金跨境流轉?這些因素都會從財務角度進行提醒和把關。夏倩提醒道:“必須要全盤考慮,這樣編制出來的盈利預測報告,是不是更符合企業的實際情況?是不是更接地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