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和
每當看到2世紀的地圖,總會想到卒中。從地圖上看,西方的羅馬帝國與東方的漢朝帝國被中間的貴霜帝國分開(圖1)。

圖1 羅馬帝國和東漢版圖
羅馬帝國的希波克拉底(Hippocrates)命名的Apoplexy,在同時期的漢朝被稱為卒中或中風。Apoplexy與卒中意義雷同,都是被打擊或被打倒。
Apoplexy有神秘色彩,稱患者被上帝之手打倒。卒中則很抽象,連很多中國醫生也不知其意,患者更不明白,所以也很神秘。
希波克拉底在2400多年前(公元前400年)使用Apoplexy來描述腦血管病,《黃帝內經》使用卒中的概念大概在2300年前(公元前300年),是異曲同工,還是不謀而合?
希波克拉底從古希臘哲學中發明四行(four humors)學說為行醫的基礎。他的四行理論是人體(血)中有4種成分:黑膽汁(土,秋,膀胱),黃膽汁(火,夏,脾),痰(水,冬,腦/肺)和血(氣,春,肝)(圖2)。
中醫則信奉五行學說,使用金、木、水、火、土來解釋健康與疾病(圖3)。
中國醫學與古希臘醫學應該在2000年前就有交往。中國北方的匈奴(公元前200年)在與中國生活交戰百年,后來橫掃中亞阿拉伯和波斯及歐洲大部的過程中將中國與中亞和歐洲聯系到一起。
在北魏時代(公元386-534),波斯教是國教的一部分,孝文帝的老師除漢人外,還有印度人、希臘人、波斯人、甚至伊拉克人。
在唐朝(公元618-907),中國國土與波斯緊密相連。絲綢之路更是直達歐洲(圖4)。
在中國秦(公元前221-207)、漢(公元前202-公元220)、唐和宋(公元960-1279)、元朝(公元1271-1368)時,古希臘醫學與古阿拉伯醫學和波斯醫學融合,與中國醫學應該有全面的接觸和交流。后來歐洲在文藝復興時期全盤引進阿拉伯和波斯醫學后,西醫得以升華。而在中國同時期的明朝,草根出身的朱家逐漸開始閉關鎖國,中醫與外界接觸減少。
到了20世紀50年代,Apoplexy因為西醫對其的認識增加而不再神秘,另外英語成了世界語言,醫師們在對Apoplexy難以理解時只好直譯為卒中(stroke),保留原意為被打擊或被打倒,往往加上腳注:腦血管病(cerebrovascular disease)。中國人仍然用卒中等同于Apoplexy,也等同于Stroke,也加腳注,即腦血管病。
歐洲的醫學和卒中研究在中國的明清時期出現突破,與當時歐洲的科學思想的發展有關。而中國學生在清朝則開始去歐洲和日本學習西方醫學。

圖2 希波克拉底的四行學說

圖3 五行學說

圖4 絲綢之路
雖然我們的老祖宗在希波克拉底的同時代就認識到了卒中,但明清時期的閉關鎖國導致了中國在科學和醫學上的落后?,F在是大步追趕的時代,中國學者重回卒中研究頂峰的時候應該不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