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 爽
(許昌職業技術學院,河南 許昌 461000)
羅伯特·舒曼是19世紀杰出的音樂家之一,他不僅在鋼琴彈奏指法上有所創新,而且在作曲、音樂評論等領域也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就,在世界音樂史上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舒曼在鋼琴演奏史上首開先河,開創了套曲模式的鋼琴曲——《蝴蝶》,這部作品融入了舒曼對生活的感悟、對音樂創作的思考,浪漫主義風格特點顯露無疑,是代表舒曼音樂成就的經典之作。
羅伯特·舒曼生于1810年的德國,受家庭環境的熏陶,從小就對音樂和文學表現出濃厚的興趣,家庭變故、改學法律、手指損傷等都沒能阻礙他在音樂道路上前行的步伐,在持續不斷地努力下,終成一代音樂大師。舒曼依托的音樂形式主要是鋼琴曲,他不僅繼承并發揚了舒伯特的圓舞曲模式,也將音樂與文學有機結合創作了套曲模式,濃厚的浪漫主義風格蘊含其中,引領了德國以及世界浪漫主義風格音樂的進一步發展。
鋼琴套曲《蝴蝶》是舒曼在1829年創作出來的一部作品,包括一個6小結序曲和12段變化各異的小曲構成,題材選取于讓·保爾的作品《少不更事的年歲》的最后篇章,講述的是雙胞兄弟瓦爾特、烏爾特與漂亮的維娜之間的浪漫愛情故事。舒曼從散文中汲取靈感,將短小精干的篇幅移植到鋼琴曲的創作中,張力十足、詩歌性極強,曲式多樣、創新意識極強,旋律生動、標題極富內涵,很大程度上提升了這部音樂作品的藝術性。
《蝴蝶》是鋼琴套曲的開山之作,也是舒曼浪漫主義風格音樂作品的代表作。為什么舒曼的音樂作品中呈現出濃郁的浪漫主義風格呢?究其原因,要從以下兩方面著手:
每個人的成長都離不開原生家庭的影響,舒曼也是如此,在父親的熏陶下,舒曼從小就在音樂和文學上展現了驚人的才華。后來雖然經歷了少年喪父、母親讓他攻讀法律等變故,但舒曼從沒有放棄自己的音樂理想,在遭受手指損傷、無法彈奏鋼琴的打擊后,他走上了音樂創作和評論的道路。在攻讀法律期間,舒曼接觸了大量的哲學作品和文學作品,對各種知識的廣泛涉獵為他以后的音樂創作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尤其是讓·保爾的文學作品,給舒曼的音樂創作帶來了無數的靈感和啟迪。《蝴蝶》不僅取材于讓·保爾的文學作品,在表現手法上也借鑒讓·保爾的寫作技巧,在不同人物的不同性格中蘊含著不易發現的人性特點,這就使舒曼的音樂作品不僅觀賞性極強,而且浪漫主義風格淋漓盡致地體現出來。
舒曼作為德國浪漫主義音樂的代表人物之一,他的音樂作品受19世紀浪漫主義文學風潮的影響頗深。首先,家庭環境對舒曼影響至深。舒曼的父親是一位文學翻譯家、文學評論家,在父親的耳濡目染下,舒曼從小就對文學藝術產生了濃厚的興趣,接觸了不少文學作品,成為日后將文學與音樂結合起來創作鋼琴曲的重要前提。其次,對文學作品不停歇地追求。父親去世后,舒曼沒有停止對文學藝術追尋的腳步,尤其是在大學攻讀法律期間,他閱讀了大量的文學作品和哲學作品,接觸到柏拉圖、讓·保爾等思想,進一步豐富了舒曼的內心世界和文學素養。因而在舒曼創作音樂作品時,總是不自覺地從文學作品中汲取營養,在認真分析文學意境的基礎上,在創作鋼琴曲時也注重意境的營造,將自己的思想融入到作品中,極具個性地創作使舒曼的作品不僅具有獨特的藝術風格,也凸顯了浪漫主義特征。
鋼琴套曲《蝴蝶》給聽眾營造了一個生動的意境,讓人情不自禁地去追尋其中的美好。蝴蝶的指代意義有兩種,一是假面舞會中的蝴蝶面具,二是舞會結束后消失在黑暗中的蝴蝶。在12段小曲中,不同人物的性格和心理活動被充分表現出來,浪漫主義氣息濃厚。
除了引子之外,《蝴蝶》的12段小曲都有一個文學性很強的標題,如化妝舞會、假面、烏爾特之舞等,一方面這些標題簡單卻又富含隱喻,如第四段小曲“假面”,帶著面具的兩兄弟都體現出性格中少有人見的另一面,這個小標題“假面”不僅是指化妝舞會時人們帶的面具,也隱喻在現實生活中人們也經常帶著一副面具,將不欲人知的個性隱藏起來。另一方面,這些標題和內容非常一致,和諧統一。舒曼是先寫樂曲后定標題,在他看來,標題并不僅僅是對事物的客觀描述,更要表現出音樂形象的特色,因而在擬定標題時,舒曼調動他的文學思維,用文學手法來定標題,保證標題和內容的一致性。如第六小段“烏爾特之舞”,回旋曲的曲風使烏爾特勇敢正直的陽剛之氣躍然而出,標題不僅凸顯了文學特質,也將浪漫主義風格顯露無疑。
在構建不同性格的人物形象時,舒曼采用了變化性極強的調式和調性,以便凸顯人物的性格特征。比如第一段小曲用的是D大調,第二段小曲用的是E大調,到第四、五部分時用的是升F小調,其后又用了F大調、C大調等,不僅將男人和女人之間的不同特征表現出來了,也刻畫了雙胞胎兄弟之間的迥異個性。同時,舒曼還有意識地運用篇幅短小的曲式來表現音樂的張力,既讓觀眾覺得音樂形象是真實可信的,也蒙上了一層浪漫主義面紗。
圓舞曲形式具有較強的節奏感和韻律感,舒曼認為將其運用于《蝴蝶》的創作中,能夠發揮出意想不到的作用,因而,他對圓舞曲形式進行了比較深入地挖掘,一方面,他認真研究舒伯特圓舞曲的創作方式,以期獲得更多的思想啟迪。他學習舒伯特圓舞曲的樂譜,發掘其特點并運用到《蝴蝶》中,塑造出生動真實的音樂形象。如在第七段小曲“交換假面”中,烏爾特請求瓦爾特和自己交換假面,以期能夠和維娜跳舞,爭取自己的愛情,瓦爾特答應了,和烏爾特交換了假面。圓舞曲的形式為舒曼的自由創作增添了更多的藝術魅力。另一方面,在圓舞曲基礎上的創新,營造出極富感染力的浪漫主義氛圍。舒曼大膽采用套曲模式,并結合圓舞曲的特點在表達方式上進行創新,這樣的鋼琴曲演奏起來,不僅令觀眾耳目一新,很快沉浸到創作者營造的浪漫詩意的環境中,而且也獲得了巨大藝術成功。
在寫音樂評論時,舒曼有兩個筆名,一個是約瑟比烏斯,一個是弗洛列斯坦,約瑟比烏斯性格內斂,比較穩重,弗洛列斯坦性格外向,比較張揚,這是舒曼性格中的兩面性導致的。舒曼將自己的性格和生活體驗融入到《蝴蝶》的音樂形象中,就出現了雙胞胎兄弟——瓦爾特和烏爾特,第二段小曲“瓦爾特”中,演奏者要快速彈奏,音樂表現上則是豪邁、自由之音,讓人感覺到瓦爾特的外向開朗,像是舒曼性格中的弗洛列斯坦一樣;而第三段小曲“烏爾特”,則需要演奏者做好低音處理,表現出烏爾特成熟內斂的特質,對應的是舒曼性格中的約瑟比烏斯的一面。舒曼把自己的性格特點、內心世界用音樂形象表達出來,將浪漫主義情懷表現得淋漓盡致。
綜上所述,羅伯特·舒曼和他所創作的《蝴蝶》在世界音樂史上地位非同一般。《蝴蝶》的誕生,不僅標志著世界上第一套鋼琴套曲的問世,開創了獨特的音樂形式,也因文學與音樂的有機結合,給其披上了浪漫主義的外衣。這部作品情感豐富、唯美浪漫,藝術價值較高,音樂表達也極富魅力,雖然表達的是普通人的情感故事和內心活動,卻能給觀眾帶來較為震撼的聽覺盛宴,實為不可多得的好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