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麗雅
(三峽大學藝術學院,湖北 宜昌 443002)
何占豪1933年出生于浙江,是中國杰出的音樂家和作曲家,現任上海音樂學院教授,上海音樂家協會副主席。箏曲《臨安遺恨》是其重要代表作之一,同時也是古箏演奏曲目的經典之作。該曲是何占豪先生取材于古曲《滿江紅》,并加之以西方作曲技法而寫成的一部箏樂作品。其主題表現了民族英雄岳飛為奸臣所害而囚于獄中,臨刑前對家人的思戀、對奸臣的憎惡、對國家山河破碎的擔憂及對自己“出師未捷身先死”的無奈之情。接下來,筆者將從作品的曲式分析、演奏技法分析和藝術處理三方面出發,對該曲有更深入的了解。
全曲為帶再現的變奏曲式,由五部分構成,具體結構如下:

段落 I II III IV V主題 引子 a a1 a2 a3 a4 a5 a6 a7 a8 a9小節 1-43 44-66 67-93 94-132 133-168 169-202 203-249 250-311 312-314 315-324 325-348調性 b羽 e羽 b羽e羽b羽 e羽b羽e羽 b羽b羽e羽e羽b羽e羽
《臨安遺恨》是一個單一主題展開的帶再現的變奏曲式。引子為1—43小節。第二部分為44—93小節,出現第一次主題。第三部分為94—202小節,在主題的基礎上發展而成。第四部分為203—314小節,是主題的再次變奏。第五部分為315—348小節,是全曲的再現部分。
搖指在該曲中應用較廣,對于音樂表現力的凸顯有著重大影響。搖指方式中最常用的是小指扎樁懸腕搖指。但在使用上要注意:①節奏清晰準確。恰當把握節奏變化。②控制搖指密度。過密或過疏都會影響音樂的整體效果。③手腕靈活放松。搖指音色的優劣一定程度上取決于手腕的配合。全曲中有較多的長搖技法,如第16-19小節,這是岳飛身處牢獄中對往事的回憶,演奏時要注意力度大小,切勿搖指過猛,節奏可稍自由些,緩緩地奏出哀傷的情緒。
顫音對音樂情緒的表達起著重要作用。使用時應做到:①重視觸弦力度。觸弦力度將直接影響音樂表現力,因此,適當調整觸弦力度是必不可少的。該曲的顫音主要集中在4音和7音上,演奏時要重顫,給人一種“哭腔”的感覺,突顯岳飛內心的悲憤與壯志難酬的遺憾,給全曲增添幾分凄涼之意。②控制觸弦頻率。顫音頻率的大小所體現的音樂情感是不同的。
泛音多用于古箏曲的結束句,給人留下余音繞梁、綿綿不絕之感。而在該作品中,僅有的兩處泛音都置于樂曲中。這兩小節的泛音起到了很好過渡的作用,為后面情緒的爆發做了一定的鋪墊。泛音音色透亮空靈,彈奏時應注意:①找準泛音。泛音點在發音弦的二分之一處,位置不當易造成音色不純等現象。②注意觸弦時間。彈完后左右手應如燙傷般立即撤離琴弦,過早或過晚都會影響泛音的品質。
箏曲速度變化與人物的情感變化息息相關。引子中第1—31小節的速度是Adagio,自25小節起,連續十幾個小節速度由慢漸快,表現出岳飛身處牢獄仍憂國憂民之態。第100—202小節速度是每分鐘168拍,較之前形成鮮明對比,描繪了一幅金戈鐵馬奮力殺敵的戰爭場景,演奏者要處理好速度變化,將戰爭的激烈與緊張感清晰的表達出來。第209—249小節為每分鐘52拍的慢板,音樂主題在鋼琴伴奏織體的襯托下徐徐展開,此時的岳飛回憶往昔的美好時光,心中百感交集。演奏時要融入角色,慢慢奏出心中的思戀。第250小節以中板加速開始,進入小快板,旋律歡快輕巧,講述了岳飛凱旋歸來的歡樂場面。第315小節為自由散板,速度較自由。第324小節又回到柔板。全曲速度多變,演奏者需理清人物的情感脈絡,準確調整速度變化。
箏曲的力度變化與主人翁的內心活動是分不開的。鋼琴7小節的前奏結束后,古箏力度由f進入,第8—15小節的大撮和搖指在演奏時要干凈利落且有爆發力,營造一種悲壯的氣氛。第二部分為主旋律的首次呈現,力度不宜過強。自由散板部分為全曲的華彩段落,對岳飛含冤入獄的激憤之情在此刻盡情宣泄,搖指部分的力度可處理成突強漸弱再極強,鮮明的力度變化能彰顯音樂的戲劇性張力,同時將樂曲推向最高潮。最后,樂曲在力度極強的重音和弦中驟然結束,給世人留下了千古遺恨。
通過對作品曲式分析、演奏技法分析和藝術處理三方面的闡述,筆者對該曲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希望能給各位音樂人士提供一些演奏上的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