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也 賈爭慧
(山西大學音樂學院,山西 太原 030006)
從音樂心理學的角度來看,音樂記憶就是過去的音樂經歷在人腦中的反映。在鋼琴演奏中,音樂記憶就具體表現為“背譜”,這對鋼琴演奏有著至關重大的影響。演奏者要想將作品完美演繹,首先就要有良好的背譜習慣和一定的背譜能力,而在背譜的記憶過程中,我們并不能僅僅使用某一種記憶方式,除了譜面的記錄,音高、音長、音強、音色等方面也需要通過練習來不斷確定、加強。在演奏過程中,演奏者依靠記憶把腦海中儲存的音樂信息通過手指的彈奏傳達給觀眾,除了演奏者的自信心和舞臺控制力外,這與記憶的質量以及演奏者平時練習時的記憶方式也有著很大的關系。音樂記憶的方式有多種:運動記憶、聽覺記憶、邏輯記憶與攝像式記憶,在記憶過程中,這幾種記憶方式通常是相輔相成的。
運動記憶是最常見的一種記憶方式,但同時,它又是最不可靠的。運動記憶通過身體動作的重復形成記憶,它的要點是動作重復的次數、準確度和強度,通過對身體與手指的動作控制與練習時的動作重復形成記憶。運動記憶要求動作準確,而不能一味地只強調重復的次數,否則將會形成錯誤的運動記憶、干擾我們的記憶過程。這種記憶方式在練習難點時有著重要的作用。比如,筆者在練習肖邦練習曲Op.10No.8時,開頭部分(譜例1)右手是先下行后上行的音階式的運動。
譜例1

在練習這種樂句時,就需要固定指法之后反復練習,直至所有鉆指、跨指的地方都能自然的連接,形成一種類似于“慣性”的記憶。再如左手的部分,有很多跨度較大的連接,這些跨度大的音之間也需要不斷重復,形成手指的運動記憶。
但是,運動記憶也有不可靠的一方面,如果單靠運動記憶來練習,某一處的動作出現小問題時,將會導致演奏無法繼續往下進行,因此,我們也要結合其他的記憶方式。
聽覺記憶相對效率最高,但有先決條件制約。首先要有良好的演奏范本,其次,演奏者本身的聽覺能力也十分重要。鋼琴演奏是一種聽覺藝術,因此在練習一個曲目時,演奏者可以通過聽覺來對樂曲的音高、音色、強弱、節奏、和聲色彩以及調式調性等方面進行記憶。除此之外,我們也可以選擇演奏家的錄音版本反復聽,體會演奏家對曲目的闡釋,以幫助我們對樂曲形成一種整體的感受,建立起聽覺記憶。
筆者在練習莫扎特奏鳴曲K330時,曾與導師共同聆聽多位大師演奏的版本,最后從席夫、霍洛維茨、內田光子和郎朗等多位鋼琴家的音頻資料中選擇了郎朗的演奏版本。在之后的練習中,除了在自己練琴過程中用心傾聽,每天也會反復地聆聽大師的演奏。在音樂處理的細節部分,郎朗的演奏給我留下了深刻的記憶,以至于在臺上演奏這首作品時,雖然心理上比較緊張并導致身體上有一些不適,但因為有聽覺記憶,在第二樂章慢板樂章中的一些觸鍵中,還能夠靠聽辨去處理好一些音色的變化。
邏輯記憶是一種可行的記憶方式,同時也是最可靠的。首先,演奏者需要對作曲家以及作品的創作背景有充分的了解,其次,也要對樂曲的情緒情感和它敘述的音樂語言有深刻的體會,這樣,才能歸結出練習與演奏時需要注意的細節,形成自己的演奏風格,同時也能加快背譜的進程。在了解曲目的大背景之后,還要對作品的樂句之間、樂段之間的邏輯進行分析研究,找出它的旋律走向、低音旋律等幫助理性記憶。這樣的記憶耗費的時間比較短,而且形成之后演奏者不易忘譜,在臺上演奏時,即便偶爾因為某種原因出現差錯,也能夠理性對待、及時接上。
在練習過程中,邏輯記憶是我用的較多的一種記憶方式。每當開始練習一個作品時,導師都會要求我查閱與作品相關的資料,包括作曲家的生平、作品的創作背景、作曲家想要表達的情感、作品理論方面的相關論文分析以及多個鋼琴家演奏的音頻資料,以便于我多方位地了解作品。除此之外,更重要的是練習時自己對作品內部結構與邏輯的分析。比如,在練習肖邦練習曲Op.25No.9時(譜例2),練習曲開頭就有著很強的邏輯性。
譜例2

首先,右手部分每一拍的第一個音都是八分音符的保留音,而當我們將這些音符單獨拿出來,就是獨立的旋律線。以前八小節為例,單獨彈每一拍的第一個音時,我們能可以輕松的找到它的旋律,就可以把它當作是“si-re-sol-si-mi-sol-la-la,si-re-sol-si-misol-la-sol”兩個句子,通過練習將這兩句單音旋律熟悉之后,我們再把每一拍的第二個音加進來練習,這時就會發現第二個音與第一個音是八度關系,然后根據譜面上的音符把這幾組音都連起來進行進一步的熟練。最后,再把每拍的后兩個音加進來,反復多次的練習以熟悉整體的旋律,用聽覺分辨記憶,并且使手指熟悉整體的走向,形成動作記憶。經過這樣的練習,對右手部分就有了理性的記憶,形成的記憶成果也不容易受到其他因素的影響,在演奏時也能夠做到思路清晰。
這首樂曲的左手部分也有規律可循,其中也有著很強的邏輯性:首先我們先將低音部分拿出來單獨練習,反復多次、熟悉低音的旋律,同時也能熟悉琴鍵上的位置,然后,再把后半拍的所有和弦連起來練習,最后按譜面的記錄進行熟練,在練習的時候就會發現,前面練習的兩條旋律線在此時已經發揮了很大的作用。
再如,我在練習莫扎特奏鳴曲K330時,第三樂章中左手部分有很多快速的十六分音符(譜例3),如果僅僅靠熟練進行背譜,一旦中間出現失誤將沒法繼續往下進行,因此我也用了邏輯記憶的方法。
譜例3

我們可以看到,從譜例中的第四小節開始,左手有很多同音的重復,所以,我首先把同音全部去掉,留下有旋律走向的部分,旋律熟悉之后,我再按照譜面完整地進行練習,并且在練習過程中通過聽覺去留意前面所練習的旋律,對它進行記憶。通過這樣的練習,我在平時練習、專業課以及上臺演奏時,思路都非常清晰,不易在這種段落出錯。
還有一種記憶方式叫做攝像式記憶,是極少數的,也是效率最低的,但也有一部分人能夠很好地運用它。運用攝像式記憶時,演奏者需要注意樂譜中的各種符號,讀譜細致,從而給大腦中留下一些符號形象。筆者在練習過程中極少會用到這種記憶方式。
以上提到的三種記憶方式就是筆者在練習過程中最常使用的,經過上臺演奏時的驗證,我認為邏輯記憶是最為重要的一個記憶方式,在練習一個作品時,一定要對作品進行理性的分析,尋找樂譜中的邏輯與規律,然后,利用運動記憶的方式去反復熟悉其中的規律,另外,在不斷重復的過程中,聽覺記憶也發揮著作用,使得我們尋找出來的規律、邏輯、旋律能夠有更加深刻的印象。
音樂記憶對于鋼琴演奏有著至關重要的影響,而練習和背譜的過程并不是單一的記憶方式能夠完成的,因此,在練習過程中,一定要找到適合演奏者自身的記憶方式,將多種記憶方式相結合,使它們都能夠發揮相應的作用,這樣才能在鋼琴演奏中完整地呈現作品,才利于表達作品的情感與演奏者自己的理解,這對于演奏時的心理焦慮問題也會起到了一些正向的作用。理性對待樂譜,才能更好地感性對待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