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偉
(西北師范大學,甘肅 蘭州 730070)
在很多農村中小學音樂課基本是由文化課老師占用的,很少有專業音樂老師上一節專業的音樂課,五、六年級的學生甚至連簡譜都不知道,更別提五線譜,教材里面的音樂知識和常識,在同學們的腦海中就是一片空白,民族樂器和西洋樂器能叫得上名字的沒幾個,除了會唱一些流行歌曲,一個班沒有人會識譜,校園歌曲或者是民歌基本都不會唱,學生都是人手一個小筆記本,里面抄滿了流行音樂的歌詞,沒課的時候一幫人坐在一起胡亂哼唱,這個歌本也成為學生唯一與音樂沾邊的物品。學生還受到社會和家長等方面的影響,對音樂不重視,認為不是正課,所以無心去學。
這種現狀不能一味的從學生身上找原因,一直以來農村中小學的音樂教育因為受到傳統思想觀念的影響,對音樂教育不夠重視,管理者意識也比較落后,始終只注重語數外等課程,對藝術類課程忽視的相當嚴重,音樂教師也嚴重缺乏,教學設備屈指可數,因此給農村中小學音樂教育的發展造成了很多阻力。筆者通過查閱資料與農村任教的經驗對這種現狀的原因進行了分析,具體有:家庭因素、學校因素和社會因素等。家長的因素是首要的,家庭教育是每個人一生中最基礎的教育,孩子在家庭中受到的教育是根深蒂固的,但農村家長普遍文化程度不高,對音樂既不懂也不去重視,除了語數外之外認為其他藝術類科目都會影響學習,這種原因導致了學生一開始就將音樂課視為可有可無的課程。然后就是學校因素,學校因素里又包括師資力量不足、教學設備簡陋等,教師師資不足直接導致學生沒有接受音樂教育的機會,在我國農村中小學有幾十萬所,但音樂教師只有區區幾萬人,而且很多音樂專業的畢業生都不愿意去農村任教,畢業之后家里人會想盡辦法給孩子在城市找工作,在筆者曾經就職的學校里全校將近三十個班一千多名學生卻只有一名音樂老師,可想而知音樂課對學生來說有多么稀罕了,在很多中小學沒有專門的音樂教室,有一些學校有甚至連像樣的樂器都沒有一件,這對音樂教育的發展都有很大的影響。最后就是社會因素了,社會不夠重視音樂課,大家普遍認為音樂課是副科,包括學校的文化課老師,很多教師為了晉職評優,一心撲在自己所帶的文化課上,霸占音樂課,音樂教師成為不受重視的對象,音樂教師也因為沒有考核很難晉職評優,影響了教師的教學積極性,阻礙了音樂教育的更好發展,造成學生們把音樂課當成寫作業的課程。
農村音樂教育的薄弱狀況得不到改觀,將會嚴重影響我國基礎音樂教育整體水平的提高,全面實施素質教育也就不可能真正實現,因此,研究農村音樂基礎教育對于促進農村發展及提高整個國民素質水平有著重要意義。
首先要從家庭因素開始,學校應給家長做一些相關的知識灌輸,讓家長為了孩子的全面發展對音樂教育提起重視,還需要家長在家庭環境中培養孩子學習音樂的意識,鼓勵孩子去接觸、學習音樂。然后要加強音樂教師師資的培養,解決農村音樂教師缺乏問題,可以通過動員專業類音樂院校和師范類音樂專業的畢業生畢業之后積極到農村中小學任教,政府也可以提供相應的鼓勵政策,吸引他們主動選擇去農村任教,對有音樂愛好的能基本勝任音樂課的教師要定期進行培訓,通過多種渠道壯大教師隊伍,從而解決師資不足的問題,對學校已有的音樂教師要提供與其他教師相同的待遇和福利,鼓勵音樂教師的積極性。對于教學設備也應增加投入力度,音樂教育教學設備,不但是學校開展素質教育的硬件,還是學校完成教育部各項音樂教育教學要求的必備要素,沒有音樂教育教學硬件設施,再優秀的音樂教師也沒有辦法上一堂專業的音樂課。還有一個需要改進的就是思想觀念的更新,思想觀念停滯不前會嚴重影響學生的創新能力,尤其是各級領導和學校相關領導,對于音樂教育應重視起來,鼓勵學生全面發展。在一些特殊的地區還應實行因地制宜音樂教學,我們國家是一個幅員遼闊且多民族國家,每一個地方都有傳統的民間音樂,傳承傳統文化是我們的責任和義務,而且民間藝人就可以作為音樂教師進行授課,這種教學方式不僅解決了師資問題,還能傳承民間藝術。
學生是核心,以學生為本,家校共育,充分挖掘學生藝術潛力非常重要。在現階段,我們提倡素質教育要全面發展,音樂課程在素質教育中是重要的一部分,大思想家孔子曾說過:“興于詩,立于禮,成于樂”,音樂教育可以培養人全面且優秀的精神品格,自古以來音樂教育就非常重視,新時代的我們更應該將音樂教育重視起來,尤其要使農村音樂教育沿著正規的、科學的軌道不斷向前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