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 笑
(山東師范大學,山東 濟南 250000)
《肖邦g小調第一敘事曲》,悲壯的戲劇,激動人心的史詩,是肖邦最為著名的作品之一。全曲是較為自由的奏鳴曲式,抒情性到悲劇性的發展,主體不斷升華,在保持其主題旋律的基礎上,對他的力度、和聲起到質的改變,主題性格不斷飛躍。這首樂曲表達了肖邦濃烈的愛國主義思想,反映了肖邦在華沙起義影響下的情感。全曲的戲劇性是沿著一條線發展的。主題顯得較為暗淡,而副部主題顯得較為明朗,但兩者并不是以對立的形象出現,更像是同一個藝術形象的兩個方面。主題升華使得其戲劇性發展。這種寫作手法貫穿全曲。使得全曲的結構和調性前后對稱,讓最后的悲劇性達到頂峰。
初識這首作品,是在電影《鋼琴家》中主角為納粹軍官彈奏的,根據劇情揣摩,更能體會其表演方法。戰爭對于老百姓來說終將是災難,鋼琴家席皮爾曼在納粹占領之前依舊堅持在電臺做現場演奏。最后他不得不四處躲藏,以免落入納粹手中受到死亡的威脅。他在華沙的猶太區里飽受著折磨和各種羞辱,他躲過德國納粹地毯式的搜索,藏身于一座廢棄的閣樓上。樓中有一架鋼琴,戰爭的殘忍使得他只敢在鋼琴面前做動作而不觸碰到琴鍵。直到在一位欣賞他的德國軍官的允許下,他終于碰到琴鍵,發出聲響。演奏了這首《肖邦第一敘事曲》。從第一個強音開始,各種內心的情感頃刻迸發。各種復雜的心情全都通過指尖從音樂中表達出來。親人的死亡,國家的慘敗,心中的驚恐,以及各種積累的隱忍,不安,悲痛的心境全部表現出來。很貼合肖邦創作這首作品的情感。其實,肖邦的情感一直很復雜。愛國,國難之痛,或是與生俱來的陰郁性格都無法徹徹底底分開。在沙皇的壓迫下,他一直無法回到自己親愛的祖國。其表達的情感無不令人動容。要使彈奏更貼近作品情感,我們要徹底了解作品。
首先曲式方面,此作品是奏鳴曲式,由引子,呈示部,展開部,再現部倒裝組成的。
引子部分,第一個強音突然出現,厚重的低音,仿佛在低沉的怒吼。此后的上升音符每個音都要施加一些重量。第三小節開始力度逐漸減弱,有如驚恐中的竊竊私語。隨后進入呈示部主題。踏板一小節換一次,踩一半即可,因為既要保持其旋律的連貫,又要使其清晰,和弦要彈齊,貼鍵彈琴,觸鍵緩慢,和聲的走向帶有緊張的色彩性。嘆息式的音調(下行四度后又上行三度),寬廣的音域和沉重而洪亮的音響特征,像一個故事的開場白,沉思而嚴肅,也有像撥弦樂器余音裊裊的感覺。回憶過去,發出無限感慨。連接部中的音樂形象越來越戲劇化,能更好的與副部主題的抒情化作對比。副部主題中,力度平衡,調性穩定。與主部主題同樣帶有抒情性,含有舞曲的因素,音樂比較明朗,安靜,柔和而富有詩意。婉轉而氣息寬廣的旋律在波浪狀的伴奏音型上面自由舒展。與色彩暗淡,呼吸急促的主部主題形成對比。副部主題更像抒情的傾訴。最后是結束部,可以作為副部主題的一個補充,明朗,安靜,富有朝氣。對美好事物的向往,四小節基本結構的反復,像是一種回聲,夢境的消逝,隨后進入戲劇性的第二階段—展開部。
展開部中的主部是由主部主題的主部變化而來,轉調,頻繁使得其音樂緊張,惶恐,不安。副部主題也擁有豐滿的音響,充滿熱情的英雄情感。演奏時,要注意兩手指間的和弦都要整齊,清晰,有力量。使得手應該撐好架子,手腕手肘都要發力,下鍵急促有力。踏板可以選擇切分踏板,氣勢恢宏但不渾濁,清晰而不虛張。其中的技術難點是八度快速跑動,一定先從慢練開始,手撐好不能懈,逐漸加快速度,做到又快有準,下鍵清晰有力。
再現部,再現部為倒裝再現,首先出現的是副部主題。又一次主題升華,既保持了展開部的英雄氣概,又有呈示部的抒情性。演奏中,要充分展現其旋律性,要將各種感情的升華與結合表達出來。
肖邦是浪漫主義時期的作曲家,其作品應該是賦予浪漫主義氣息的。所以我們要忠于其真實性,音樂作品的歷史風格是其特有的風格,表演者不可以根據自己所處的時代去表演作品,尊重歷史共性與藝術個性,融合時代精神和當代人的審美情趣,實現歷史性與現實性的碰撞,達到震撼人心的表演效果。
《肖邦第一敘事曲》的演奏版本有很多。其中我認為最接近肖邦心境的當屬席皮爾曼,也就是根據他的人物原型而拍攝的電影《鋼琴家》。因為歷史原因的相似,使得表達出來的音樂更具有肖邦獨有的悲劇性和英雄性。其次還有魯賓斯坦的演奏,他的演奏更加硬朗直白,極少使用踏板,而是靠手來使音樂更加連貫。將浪漫和矯情徹底劃清界限。將一股清新與活力注入其中,以高尚的情感取代傷感,以力量和高貴取代病態與神經質。此外還有莫澤爾曼的輕柔婉轉和李云迪版的循規蹈矩,嚴格按照譜表技法,但又添加了一份自己內心的柔情。每一個演奏家的版本都是對這首作品不一樣的解讀。
我們在演奏時,可以借鑒這些演奏大師的情感表達與技巧手法。但是更多的可以加入自己的解讀,在演奏時要注意節奏自由但不夸張,旋律優美,強弱對比要更加明顯,感情要更加充沛,既要突出浪漫主義時期的音樂風格特點,又要與現在的心境相結合。音樂作品不是絕對的,靜止的,最終的。他存活于各個歷史階段人們的心中。不同的歷史背景與人物所表達出來的音樂是完全不同的。要將技術與表現力結合起來,有表演技巧才能有音樂藝術表現力。如果脫離了表現力,演奏技巧就失去了其自身的價值。為達到觀眾的共鳴,達到感動的目的,一定要在演繹這部作品時,把技巧與藝術表現結合起來。用自己的個性表現再現作曲家的精神。
這首作品帶給我們的也有很多。他傳達了濃烈的愛國情感,憧憬著美好的未來,有時嘆息有時又帶有圓舞曲式的曲調。用音樂作為人與人之間的溝通與交流,記得我在家練習這首曲子時,一個親戚家的侄女,在沒有接受過特定的音樂訓練下問我為什么要彈這么悲壯的曲子,我不禁發現音樂的傳達與熏陶,是世界通用的特殊語言。《肖邦g小調第一敘事曲》中,展開部主部主題是具有綜合性的情感的,我們可以在悲傷嘆息的同時加入對未來充滿光明與希望的愉悅感,即其主題里的圓舞曲音調,切記不可過分表達,其主體還是講述了一個悲傷的故事,回憶過去,發出感慨,同時內心又有一絲對未來充滿希望的感情。
音樂是表達情感,傳達心意的一種藝術表達方式,通過表演演奏,可以讓更多人接受與感動。通過自己的意向和活動,使音樂更加豐富,各式各樣,這樣才會在同一作品里出現不同的音色,強弱,速度。一首完整的作品,不僅需要作曲家將其寫出來,更主要的是演奏者如何根據自己的心境自己的理解去演繹這個作品,但總歸《肖邦g小調第一敘事曲》是悲劇性的,激動人心的,決不可脫離這個框架,將其演繹成歡快活潑的感覺。所以個性的發展不能越過其樂曲共性的表達。要在適當的范圍之內,增加自己的見解,才會使演奏出來的作品更加豐富。才使得演奏的作品,具有美學的表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