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 寧
(河池學院音樂舞蹈學院 ,廣西 河池 54300)
音樂理論教學是高校音樂教學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有效的音樂樂理教學,全面提高了學生的音樂水平,并有助于培養學生獨特的審美觀。但就目前而言,多數高校都將音樂樂理課作為一種形式和擺設,沒有給予足夠的重視。在新課標的要求下,大學必須要加強高校樂理課程改革,全面提升學生的音樂水平和綜合素質。
在高校中,音樂理論學習是音樂課程學習的基礎,即便是對于非音樂專業的學生來說,加強音樂樂理學習,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具體來說,加強高校樂理學習的重要性,主要體現在兩方面。有效的音樂樂理學習,可以為學生日后音樂的繼續學習打下了堅實的理論基礎,使得具有音樂天賦的學生,在已有理論知識的基礎上,進一步研究音樂的本質,實現對音樂的進一步創新;通過樂理學習,提高了學生的綜合素質,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學生的自信心、自覺能動性,并在很大程度上提升學生的藝術審美觀,實現正確的人生價值觀[1]。
互聯網時代具有明顯的開放性,大大縮短了人與人之間、人與物之間的距離。在互聯網這個開放的虛擬世界中,任何一個人都可以通過網絡獲得各類信息。在這種請示下,音樂樂理教學完全可以突破傳統的線下教學方式。從音樂教師的角度上來說,教師可以在網絡上對各類樂理信息進行隨時的查閱、搜集、下載,并篩選出有價值的信息進行整理,之后利用網絡推薦給學生。但這一過程又不是單向的,教師在搜集各類資源的過程中,也在一定程度上豐富了自己的教學經驗,大大提升了教學質量;另一方面,教師還可以利用互聯網的平臺,與學生進行線上交流,共同探討如何提供高效樂理課程教學的有效途徑。利用互聯網線上教學,教師還可以將自己對音樂樂理課程的學習經驗發布到網絡上,如“樂理課程在音樂教育中的重要性”“提高大學生樂理學習的有效途徑”“如何制定新時期高校樂理課程”,給學生提供學習經驗。
所謂的明辨原則,主要是對真偽進行有效的辨別。在網絡時代下,由于互聯網的開放性,人們可以通過互聯網搜集到豐富的樂理課程資源。但是對于樂理課程來說,由于其設計的理論性知識、概念性知識較多,如對樂譜、音調、音階等學習、旋律 、調式等,這些是學生學習音樂的最基礎、最基本知識。在這種情況下,一旦有人在網絡上發布了錯誤的信息,就會影響樂理課程的改革,甚至誤導學生對樂理課程的學習。因此,面對海量的、質量參差不齊的網絡樂理課程教學資源,必須要堅持明辨真偽的原則,對相關教學資源和內容來源的真實性和可靠性進行準確的分辨,在此基礎上,將優質的教學資源篩選出,為教學服務[2]。
在當代互聯網時代,網絡信息技術的發展速度、更新速度可謂是日新月異。在這種背景下,高校的音樂樂理課程教學中,應不斷應用各類新型的信息技術,并且伴隨著網絡信息技術的發展而發展。在這種情況下,高校的音樂樂理教學改革中,千萬不能抱著原本的多媒體教室、多功能廳不放,而應該充分堅持與時俱進的原則,將網絡信息技術的發展與高校音樂樂理課程改革緊密聯系在一起。充分利用最新的網絡信息技術,加強高校音樂樂理課程改革,提高樂理課程教學的趣味性,進一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以達到課程教學改革的目的。
目前,我國高校樂理課程改革的過程中,還存在明顯的問題,集中反映在兩方面:
在互聯網時代,互聯網已經滲透到生活、工作中的每一個角落,在高校樂理課程教學中也不例外。在這種情況下,高校樂理課程改革的過程中,必須要充分結合互聯網的優勢。但就目前而言,部分高校在進行樂理課程教學改革過程中,忽視了互聯網的重要性,或者對互聯網認識不夠全面,以至于課程改革后,學生無法在開放的網絡中找到各種各樣的學習資源,并且未創建一個線上平臺,學生無法在這個學習平臺上進行交流。據此,高校在進行樂理課程改革的過程中,還必須要對網絡技術進行全面認識,對學生的網絡技術進行調查,了解學生對網絡時代樂理課程改革的想法,并據此開展高校樂理課程改革[3]。
在互聯網時代下,高校樂理課程改革的過程中,存在明顯的問題:教師與學生之間缺少必要的溝通和交流。具體來說,教學是一個雙向的過程中,不僅包含著教師對學生知識的傳授,也包含著學生對課程知識的學習。在具體的改革中,由于高校樂理在現實生活中適用性較小,經常被高校的課程改革所忽視,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高校樂理課程改革的難度。因此,在具體的課程改革中,應充分加強教師與學生之間的交流,并積極聽取學生的意見和建議,了解學生對樂理課程的具體需求,以及未來期待等,以進一步完善課程改革。
高校樂理課程作為提升學生音樂和綜合素養的基礎課程,其中涉及到許多知識,如:譜法嘗試、音程、和弦、調式、律學常識、轉調等,最終的課程改革目標都是不斷提高大學生的音樂基礎知識,并在此基礎上,培養大學生的音樂思維、音樂感覺等。在互聯網時代下,高校樂理課程改革的過程中,應堅持課程改革的目標,將課程改革與互聯網有機融合到一起,充分利用互聯網的平臺,利用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等方式,使得學生將自己的音樂思維、音樂嘗試和音樂感覺表達出來。尤其是在當前,還可以充分利用QQ、微信、微博、直播等大學生最喜歡的媒介,鼓勵學生合理表達自己對音樂的理解,并將其作為網絡時代課程改革的重要目標[4]。
目前,我國幾乎所有高校的樂理課程教材都是統一采購的,雖然各大高校所使用的教材存在一定的差異性,但內容大同小異。鑒于高校樂理課程的理論性、概念性 ,學生對樂理課程學習興趣不夠高。但是,在互聯網時代下,豐富了高校樂理課程教學資源,包含了國內外,乃至音樂大國的音樂教育學家所提出的樂理知識,為高校樂理課程教學提供了豐富的資源。
在此背景下,教師應充分利用互聯網條件下豐富的教學資源,對高校樂理課程進行課程資源改革。但是在具體改革的過程中,應注意三點。一、網絡上相關的學習資源豐富,但質量參差不齊,教師必須要對相關的樂理知識信息進行明辨,對其進行科學的帥選、整理和歸納;二、教師要具備在網絡上查找樂理信息的能力;三、將所有收集到的資源進行整理、歸納之后,并將其進一步轉化,使其成為課程資源。
目前,我國高校樂理課程教學中側重于理論知識,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學生更深層次的音樂思維發展。在這種情況下,必須要充分結合互聯網背景,對高校樂理課程結構進行改革。在具體改革的過程中,教師可以充分利用互聯網的特性,開設網絡樂理課程,進行線上教學。還可以通過線下開展實踐的方式,以進一步加深學生對理論知識的理解。在互聯網和高效樂理課程融合的背景下,高效的領導還可以通過網路課程,對音樂教師的具體教學工作進行科學的評價和有效的監督。因此,在進行高效樂理課程結構改革的過程中,應充分將二者有效的融合到一起,使得改革后的高校樂理課程既具備音樂教育的基礎性,還具有網絡時代的特性[5]。
在高校樂理課程改革中,課程管理改革尤為重要,是提高課程教學質量的有效途徑。在具體的課程管理改革中,應做到對校園網絡進行科學的管理,從而為高校課程管理提供一個良好的外部條件;調查學生對樂理課程的興趣、需求,并充分結合學生的特點、樂理課程教學特點等,并充分利用網絡上的樂理課程教學資源,制定出科學、合理的教學計劃;學校內部還必須要建立、不斷完善課程管理系統,如重建樂理校本課程管理制度、制定樂理校本課程管理方案、整理樂理課程資源等;四、教師還應充分利用網絡上豐富的教學資源,進一步課程教學資源,并通過線上授課、在線反饋的方式,對課程進行有效的管理。
在課程改革中,課程評價是一個重要的環節,直接影響了課程改革的質量。就目前而言,大部分高校仍然是利用傳統的課程評價,但這一評價模式,與當前新的課程改革、培養人才的目標是不相適應的。因此,在這種情況下,必須要充分結合互聯網的特點,加強樂理課程評價的改革。充分利用互聯網的特性,不斷擴大教學評價的主體。使這一評價主體逐漸突破學生的范圍,可以是音樂教師、大學生、大學生家長、政府、社會企業,真實普通的網民等;充分利用互聯網的特點,可讓評價主體通過對現場授課進行觀看和評價,大大提高了高校課程評價的效率;充分利用互聯網的特性,改變傳統的問卷調查式的教學評價方式,可進一步創新,實施多種形式的教學評價。還可以利用網絡,學生外國先進的樂理課程評價方式和經驗[6]。
音樂樂理教學是音樂課程教學的基礎和重要組成部分,是培養學生音樂基礎知識,提升學生審美,提高學生綜合素養的重要課程。但就目前而言,鑒于樂理課程的特殊性,在教學課程改革中還存在一定的問題,嚴重制約了樂理課堂教學水平。在互聯網的背景下,必須要 充分利用信息技術的特點,全方位開展高校樂理課程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