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 雨
(南京師范大學附屬中學新城小學,江蘇 南京 210000)
音樂是門非常獨特的聲音藝術,具備非語義特征,音樂的各種特征(包括自由性、不確定性以及模糊性)給人們對音樂的表現和理解提供了豐富的想象空間。音樂的藝術創作、表演形式和欣賞等環節都體現出人們鮮明的創造意識并且伴隨著一種獨特的創造行為,音樂創造因為它強烈并且清晰的特性而具備魅力。
培養創造性還有益改變人格片段化生成、協化發展以及人格完整化。現代的教育主要體現的便是教育主體哲學思想,所謂主體性便是指人的獨立性、主觀能動性和創造性的高度集中概況,培養具備主體性的人才,促進孩子主體性發展是現代教育實踐的終極目標,小學是形成一個人創造力基本品質的最好時期,也是人一生當中發展潛能最為關鍵的時期,在這期間,培養孩子創造力相對其他的階段而言,有著非常深遠的作用和意義,能促進兒童大腦生長發育和完善,提高大腦功能,可以大幅度挖掘出存于腦中的智慧潛能,為孩子的高尚品質奠定基礎,并且有利于孩子形成良好思維方式和素質。所以在小學期間,音樂教育對培養孩子創造力上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小學生最愛幻想,也最充滿詩情畫意,他們對音樂很敏感,對其的喜愛和追求也很強烈,在小學的音樂教育中,實施“培養創造性”的教學,能夠通過音樂創造性思維活動去開發學生腦中的創造意識,發展他們的創造性思維,挖掘出他們的聰明才智,從而培養具備創造性思維的人,在具體的音樂教學中是指:教師有機會和有目的,在對孩子進行音樂素質、音樂能力和非音樂素質以及非音樂能力培養中,啟動開發、調動出他們運用所有的已知信息,使他們對音樂活動產生想要了解、接觸的心理,也就是對音樂活動抱有好奇和探究,在比較自由、靈活以及豐富多彩的音樂活動里感知、表現和創造音樂,培養發展孩子創造精神和思維,它可以通過兩大類學習內容來充分實現,也就是和音樂有關的挖掘學生潛能的即興音樂創造活動和使用音樂材料來創造出音樂,在音樂學習課上,輕松、活潑、生動的音樂欣賞、音樂表現和活動,可激發孩子們的表現欲和創造沖動,以致在主動參與中展現出他們的音樂才能和個性,并使小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性思維得到充分發揮。
音樂是一項很有動態創造性的藝術,這使音樂教學富有創造性,學生能更好的加入到其中進行實踐,音樂教學中師生一起同唱、跳、奏、表演等活動能夠讓學生們其樂融融,樂在其中。我國教育學家陳鶴琴說過:孩子們生來就是好動的,以游戲為生命的。要引導他們多運動、多強健、多游戲、多快樂、多經驗、多學識、多思想。
中國新《音樂課程標準》明確表示了超音樂的音樂教育目標,那就是:21世紀音樂教育要更加注重音樂課程的審美體驗價值、創造性發展價值、社會交往價值與文化傳承價值。它的教學理念是以音樂審美為核心,以興趣愛好為動力,面對全體學生,注重個性發展,重視音樂實踐,鼓勵音樂創造。這些新型的音樂價值觀與教學理念形成了當代音樂教育的新觀念。這樣不僅能改善傳統音樂教學目的和內容的重心,也促使著我們教學方案的改變。
《臨安遺恨》的第一段是敘事性的。體現了民族英雄岳飛從如雷貫耳的抗金大英雄淪落到受牢獄之災的不公平經歷。從這段表演中呈現的就是音色與左手的按滑音。要提前讓學生們體會到這一段的情感色彩,幫助學生熟悉這一段敘事,然后讓小學生通過教師的演奏進行藝術賞析,教師演奏需要注意力道要下放至指尖處,力道的下移,能體現出與作品詮釋人物無法改變自身情況的愁緒、悲憤凄慘的內心。通過賞析引導學生們去想象感受:岳飛固執的忠誠思想,讓他感覺蒙受無盡的冤屈,又不就范反抗朝廷的逼迫從而壞了一世的英名和清清白白的人格。許多情緒夾雜在一起內心復雜不安,無限的哀嘆,數不盡的幻想和深沉悲涼的回憶。此時,引導學生通過教師演奏及講解進行練習,練習時左手的滑音一定要小心音準和留音。顫音解決處理一定要緩慢些,如此才能呈現岳飛低沉的心緒。
《臨安遺恨》的第二段是快板,呈現戰爭的氣氛。教師通過演奏讓學生賞析,引導學生將自己帶入到整個戰爭的場景中去,讓學生們想象一下,塵土飛揚的戰場,岳字打頭的帥旗迎風招展,軍士們斗志昂揚眼中充滿殺氣,人聲高昂戰馬嘶鳴,戰甲寒光四射,想象自己就是岳飛,就是那個抗金英雄。而此時,連續十六分附點的節奏型式,將我們瞬間帶入古代戰場。第三段,曲子重新回到慢板,就仿佛岳飛的情緒從廝殺的戰場的回憶中轉回到現實冷酷的牢獄。曲調反復的變奏、展開伴隨著主題音樂。此處需要留意十六分音符點奏的技術性,細密而沉穩,左右手的力量要平均。而到了第四段,我們似乎感覺到站在牢獄中的大英雄身旁的冰冷,腦海中又去往征戰勝利喜悅歸來的回憶中不想離開。因此教師在表演時需要表達出主角凱旋和家人歡喜笑語的回憶,音色上要清脆明亮,情緒歡愉,表演上要體現重音,讓音律富有動感,帶動開懷的效果。。
在第二段時,通過教師的演奏學生們在賞析過程中已經將自身帶入古代戰場,此時,就要學生擁有良好的基本功,總計26小節的點奏要留心力度的改變,音律的震蕩起伏。教師的雙音搖動漸漸變強之后大幅度的一個下行刮奏終止在雙手和弦上,搭上鋼琴震音來襯托,將戰場氣場推向最頂峰。難處是140小節處的快速指續與連續十六分音符音律重音的完成。通過賞析讓學生了解首先是古箏與鋼琴的卡農完成,緊跟其后是手腕搖動,此動作嚴格要求速度與力度的完美持續性融合。以上難點全部是表演者考驗基本功的時刻,如此演奏作品就要練好基本功。很多情感表現到位了,教師手上的技巧沒有練出來,是達不到最佳效果的。而到了第三段時,要在處理三十二分音符的時刻用刮奏,下行摸進的表演,使學生體會被貪官污吏奸臣詆毀陷害的絕望心情。緊隨著泛音彈奏,帶我們走進大英雄決絕的哭泣中。讓學生們能夠感受到熟練地運用自我的能力來實現演奏的順暢性,從而在熟練而順暢的演奏中,進而發揮創造性。
小學階段是孩子學習方式與思維模式形成的重要階段,也是激發學生潛能,提升學生創造性的良好時機,古箏學習重在把握好基本功的同時,具有一定的創作性,而利用課堂演奏的賞析提升孩子的創造性,是提升孩子創作性的重要途徑。作為教師,要利用各種方式,幫助學生提升能力,引導學生進入意境,實現學生的全面發展。